咀嚼岁月香气袭人自风流现代散文

阿林

咀嚼岁月香气袭人自风流现代散文

  【一章】

  冬日的暖阳洒下满地金黄。在一片慵懒里,背着包慢悠地踏上了上班的另一条路,一条很少走的路。远远地,就闻到了一股略带焦糊味的麦香,搀杂着葱香、辣椒香和芝麻香。顺着香味寻去,便看到了那个卖“锅盔”的小摊,静静地守在铁路桥墩旁,泛着绵延的香。

  一架双轮板车,破烂中印证着岁月的侵袭;一个用废旧油桶改装的炉灶,灶面贴着白瓷砖,灶身铅灰里泛着油光,灶面却是洁净里折射着阳光的金黄;一团发好的面团码在案板上,分装着葱花、芝麻、白糖、精盐、辣椒面、胡椒粉等佐料的瓶啊罐啊的,则整齐地摆在面团的后方;一袭深蓝长衫的中年男人,微颔着首或揉搓着面团,或拾掇着瓶罐,或擦拭着灶面,神态自若中透着淡定、安详和满足,全然不知脸上还粘着几段小葱花,衣角还粘着白白的面粉末儿。

  一如冬日的暖阳,就是这么一个小摊,让人觉得无比温暖、亲切、贴心。咀嚼着香脆的“锅盔”,感受着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情景,也咀嚼着岁月,咀嚼着一页页翻过去的发黄的旧时光。

  犹记得,那年,那月,初到这个城市,自己青春如花。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陌生的人们,陌生的自己,一如飘浮于尘世的浮萍,没有定性,没有温暖,更不知未来。

  寂聊的日子,如无头苍蝇满街里游荡。就在一个小巷子的尽头,一头,撞上了一个卖吃食的小摊。一架双轮板车,一个用废旧油桶改装的炉灶,一团面,一小盆葱花,几个瓶瓶罐罐,还有一个穿着深蓝长衫的年轻男人,话语里带有浓浓的外地口音,手里不停地忙乎,一会儿揪下一团面揉,一会儿把揉好的面弄成鞋底的模样,一会儿又根据人们的要求洒上葱花或是芝麻或是辣椒面,一会儿把状如鞋底的面饼贴进红红的灶膛,一会儿又持着长长的油亮的铁钳把烤好的饼取出来,麻利干练,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五毛钱,买了一个饼,才知道那玩意儿名叫“锅盔”。按后来的经历,那该是改良版的湖北本地的“锅盔”,和着他的口音,说不定正是公安“锅盔”。这些都是后话。只记得热气腾腾的饼,咬上去脆里透着香,香里透着辣,辣里又是满满的回味。

  日子,也在有意无意中,改变了。是啊,“锅盔”趁热吃,便是脆脆的,凉了,却也是绵软的,吃它,也要掌握好火候。过日子,也便如此了。

  其后的日子,总能见到这样一个卖“锅盔”的小摊。地方变化不大,多半是在那个小巷子的尽头,有时,也在离小巷子不远的主街的拐角,有时,便在铁路桥下,或是桥墩这边,或是桥墩那头;摊位变化也不大,还是车子、炉灶、面团和一干佐料,还是同样的男人,同样的蓝布衫;口味更是无大的变化,要甜的有甜的,要辣的有辣的,要葱花就有葱花,要芝麻就有芝麻,仍旧是脆里透着香,还夹杂着一丝丝焦糊的味道;价钱嘛,也仅是随着整体物价的上涨,由五毛变成了一块;小摊给人的感觉倒也没有什么变化,它是那样卑微渺小,又是那样地浸染着生活的气息,看到它,就觉得透心的暖,又总能让浮躁的心归于平静和安宁!

  日子一如街旁的法国梧桐叶,由娇嫩的新芽渐到油绿的巴掌似的叶片,再到玫瑰灰般的枯叶蝶一般回归尘土,再到娇嫩的新芽如期萌出,周而复始,不停轮回,新的掩埋旧的,新的又被更新的掩埋。

  就在一个个流逝的日子里,如花的青春随风而逝,随水而消,随雪而融。恋爱、结婚、怀孕、生子,为人妻,为人母,不断租房、搬家,不停为工作奔波,相夫教子,柴米油盐,吃喝拉撒,为生活而累,为生活而忙,为生活而气,为生活而吵,折腾来倒腾去,倒是忽略了诸多的风景!

  搬新家以后,上班不太顺路了,倒是少碰见卖“锅盔”的小摊和卖“锅盔”的男人,咀嚼“锅盔”的机会更是少了。没有想到的是,无心插柳,一次不经意的换路而行,竟又见到它了,一种久违的温暖浮上心头,熨平了心灵的褶皱,踏实、满足的馨香跃上冬的枝头!

  岁月的流逝,在有情无情中总是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板车显得破烂了,炉灶显得灰头灰脑了,更多的,却是岁月的沧桑逐日浮了出来,吹黑了男人的脸庞,爬满了男人的眼角。同样的,自己桃红娇嫩的面颊也变得萎黄,不知何时岁月的手还在上面无情地留下或褐或黑或大或小的印记;眼角,即使收紧笑容也难掩细细的纹路,尖尖的下巴亦变得圆润重叠,更别说曾经若柳的腰身了。

  风雨无情,岁月无声,男人的眼眸,却仍如山泉般清澈,男人的腰板,却仍如青石般挺直。卑微低下的谋生手段,卑微低下的生存方式,并不孕育卑微低下的人格,也不孕育卑微低下的生活态度。反而,自以为是阳春白雪,自以为是高贵典雅,却在生活的磨砺中早早低了头,弯了腰,缴了械,钝了心,多了世故,多了虚荣,多了无情,多了欲望。

  生活的美,往往存在于最原始、最纯朴的瞬间,往往存在于最原始、最纯朴的追求,当然,也往往存在于最原始、最纯朴的满足!

  男人如是。自己呢?

  或许,这样一个冬日,与小摊的偶遇,与摊主的偶遇,倒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了,麻木无知的心竟能觉得温暖,倒是有药可救的呢!

  一阵嘈杂,一股疾风夹杂着呛鼻的尘土,城管的车队横行直撞来了。小摊小贩们如鸟兽散,纷纷推起车,挑起筐,提起篮,向着小巷子躲避。

  男人不紧不慢地,慢条斯理地,给人找了零钱,冲人腼腆地笑了,才拾掇起一堆物什,推着车向小巷子的老地方走去。

  鼻子突然酸酸的。在既往的`岁月,如此的猫与老鼠的游戏在男人身上又上演了多少次呢?在既往的岁月,男人一直是形单影只,他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怎样的经历怎样的辛酸呢?

  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同的是,有人把苦难写在脸上逢人昭示,有人把苦难埋在心底独自咀嚼;有人把欢乐藏在心底独自享用,有人把欢乐洒向人间温暖众人。有的人,看着高,却是矮了;有的人,看着矮,却是高了。

  跟随着男人的脚步,自己也来到了小巷子的尽头,却不是当年的如小鹿般一头撞上,而是悄无声息地跟着,猫似的。

  男人重新支好摊,没有吆喝,也没有沮丧,只是迷人的香气却是四散开来,在阳光如金的暖暖的冬日的午后!

  【二章】

  无意中,买回一点配好的八宝粥原料,加了冰糖熬了个把多小时,做成了一锅香喷喷的热粥。没承想,一向挑食的儿子竟然十分中意,还嚷嚷着要天天吃点。

  想着儿子只食荤不食素,营养不均衡,多吃点杂粮也是好的。于是到市场精心挑选了红豆、绿豆、芸豆、花生、薏米、小米、黑米、燕麦、枸杞、红枣等食材,又买了时下可以买到的新鲜玉米粒和老南瓜。想着再过些时日,就可以买到清香的莲米了,也不失为熬粥的一种好料。

  天气也是有些闷热,也是吃粥的合适日子。于是,每天我都会从上面的食材中挑选部分熬一锅粥,儿子也会在每次吃一堆肉食和一碗米饭后,再啧巴着小嘴来一碗粥。平平淡淡的小日子,倒也是过得有滋有味。

  记得小时候常吃粥。家乡不叫粥,而是称为稀饭。其实也确实与当下的粥不同,只是简单地把白米兑上水,煮一大锅清汤寡水的东西。简单省时,费米也少,而且配上自家蒸的馒头和腌制的咸菜,也能凑和好几顿。吃的日子久了,满嘴都是寡淡寡淡的,再也没胃口吃别的东西。所以那时根本不喜欢吃稀饭,偏偏母亲经常做。也难怪,她一人忙了地里还要忙家里,又是牛和猪,煮稀饭来得容易,而且蒸一大锅馒头、炒一大碗咸菜也不容易坏,冷馒头冷稀饭冷咸菜,饿了随时可以吃,省下了平常烧火做饭的时间。

  记忆中第一次煮稀饭,是在家搬到新县城后。母亲忙着在外卖菜,替父亲分担一些养家的重任,没时间顾家里。刚好放假回家,父亲便把煮饭的任务临时交给了我。那日说是已经买好了馒头,咸菜也早就炒好了,要我煮点绿豆稀饭。

  那是第一次用高压锅煮稀饭,脑子里对于加多少米用多少水根本没有概念,只是凭感觉倒了一碗米,加了绿豆,又加了自认为合适的水,就放煤气灶上煮上了。

  等了许久,也没听见父亲交待的高压锅哧哧的响声。终是不放心,关了火,把高压锅放到水笼头下淋。好一会儿才打开,满满的一锅稀饭都成了糍粑饭,而且锅的出气阀门已经塞满了绿豆末。好险,估计再有一会儿就会连锅爆飞了。

  真正天天煮稀饭的日子,倒是毕业那年的暑假。因着等待上班的通知,便在姑姑家呆了快两个月时间,也修了近两个月的“家里蹲大学”。那时小表妹十岁,还有一个八岁的堂弟也在。因着有我在,姑姑中午根本不回家,就在单位吃食堂,晚上也是在外吃打牌了再回来。于是照顾两个小家伙便成了我的任务。

  表妹和堂弟每天下午三点多便要去游泳馆游泳。为了给他们补充体力,中午烧饭后,我都会煮一锅稀饭,再炕一大钵土豆,或是煎几张饼,或是自己琢磨着炸几个萝卜饺子,让他们三点钟吃了再去游泳。等他们回来,我便已烧好晚饭等着他们了。

  那些日子,也是因为堂弟太挑食,所以挖空心思烧菜,也同样挖空心思煮稀饭。基本不煮白稀饭,新鲜的玉米、莲子,甜香的老南瓜、桂圆肉,菜末、肉末、皮蛋末、虾仁,凡是能想到的都试过。后来“家里蹲大学”能顺利毕业并获得表妹和堂弟的好评,估计也与这稀饭有莫大的关系。

  再后来,随老公去他老家也吃上了一种粥,他们那儿叫米茶,也是他们家乡的特产。其实,也就是把米炒得焦黄,等水开后再把米下锅,水再沸腾时立即熄火闷一会儿,微黄的米便花儿一样开放,芬芳四溢了。煮出的米茶汤清,不像稀饭和粥总是黏稠的。炎炎夏日,在外劳作的人们就着一碗凉米茶,再来几个有点像我们现在那种叫吐司的长馒头,一天的辛劳也就烟消云散了。

  想来,米炒后再煮,熟得快,香得远,该是人们做米茶的原因吧。而米茶汤清,比稀饭更易解渴和下咽,也是农人们选择的重要原因了。

  没想到现下,又开始了为儿子煮粥的日子。

  因为闲散,便多了冥想;又因为冥想,便多了感悟。煮粥的日子里,也顺便体味着如粥的生活。

  确实,生活就是一锅粥,是香是淡,是稀是稠,全凭煮粥人的心思和灵巧。有的人只是撒上一把米,放上几瓢水,点上一把火,随便就着大铁锅,或是一摁电饭煲按钮,煮一锅白粥而已,简单省事,却也平淡无味。有的人虽也是煮的白粥,却会在煮的中途不停地搅动,那样粥会稠一些,也会香一些,个中味道也会多一些久一些。有的人则是精细了些,会煮海鲜粥、八宝粥、皮蛋瘦肉粥、红枣莲子粥、虾米青菜粥等等;有时煮甜粥,有时煮咸粥,有时煮淡粥;就连煮粥的锅子也是讲究的,多是砂锅,而且还是紫砂锅;当然,中间的火候及搅拌的方向也是讲究的。所以那样不叫煮粥,而叫熬粥。煮和熬,仅一个字的差别,所做的功夫却远是不一样的。那样熬出来的粥,自是馨香无比的,或暖胃,或养颜,或健脾,已不单单是饱肚的功效了。

  肯花心思,粥的品种自然是繁多的,而香气也是扑鼻、入肺直至沁心沁脾。不肯用心,粥要么是光可照人,要么是一团浆糊,要么还带着糊臭味儿,甚至都不能入口,更别提咽下果腹了。

  而世间万物之间,其实彼此都是关联相通的,跟用心熬粥一样,生活也该如此。若生活肯用心经营,多下一番心思,多出一点小花样,那么在波澜不惊间,看似平淡无味、粗糙无奇的生活,也会变得精致、浪漫、温馨,有品味有内涵,如酒一样历久弥香,如茶一样苦尽甘来,带给人欣喜、感动和向往,还有坚不可摧的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