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网络经典散文
读小学时,我写过《路》的作文,那是描写家乡弯弯曲曲的泥巴路。
走在这样的小路上,脚舒服,人精神。夏天不穿鞋子,赤着脚行走,我学着解放军叔叔,雄赳赳,气昂昂。天晴是步行上学,下雨是步行上学,大雪纷飞天气,也是步行上学。
家乡有数不完的泥巴路,在这泥巴路上,我读了小学读中学,到读大学的年纪,国家通知我们,一律回家种地。
我好失望啊!勤奋学习,还是不能读一个大学。即使是班里的尖子生,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乡下的路很小,很窄,不能走汽车。
我长高了,地方搞大路化,总算让我看见了通向公社的一条大路,三米宽,拖拉机通通地行驶在大路上。乡下有了自行车。
据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骑过一辆自行车,那还是日本政府送给他的。不到100年,中国民间开始使用自行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足有一百年吧!
废除了人民公社,推出了土地承包联产责任制,流行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
我们的村子门前,开始铺筑一条柏油路,有16米宽,四车道。又过了二十年,地方成为开发区,横纵公路铺天盖地,几千年种地为生的历史结束了,新工业生产出现在人们眼前。青年去工厂上班,中年去外地打工,老年在地方当清洁工、保安、力工。
公路化推动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化带来了经济繁荣。
乡亲们吃上了自来水公司送来的安全水,农户住进了高楼大厦,还是30多层的住宅楼呢!
电视、手机、空调、小轿车纷纷走入农家。
看着那一条条公路,我想起了昔日的`贫穷,想起了受人歧视的岁月。
假如没有公路,哪有这样的好光景?
假如没有公路,我能玩电脑,敲打键盘书写美好的生活吗?
一切的一切,都是国家总结建设经验,大胆搞责任制,大胆否定阶级斗争,大胆重视科教投入,才让广袤的山河彻底改变模样。
我是吃野菜长大的,我是走小路成人的,我明白富裕来自国家的好政策,来自百姓的勤劳和聪慧。
村里出了好多大学生,这是小时候没有的奇迹。
家乡的父老,人人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现在的小孩满了3岁,都可以送到附近的幼儿园接受教育。我3岁时,只能呆在家里玩泥巴人。40年的发展,让人信服工业化的威力,让人信服科学的威力。
门前200米处,又铺了一条地方最好的公路,宽24米,四车道,有漂亮的绿化带。那是从孝感通往武汉的重要公路。公路两边,建起了许多工业园。如银湖工业园、深圳工业园、上海工业园、以及早期的温州工业园,东湖工业园等。市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加快了地方发展的速度,迎来了灿烂的幸福曙光。
距离城区7公里的乡亲们,常常坐8路公交车进城购物,逛街,我也不例外。
我喜欢门前的公路,喜欢国家的飞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