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高度经典散文
心里高度其实是一个很泛泛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状态才算有心里高度?然而,生活中我们又感觉到为人处事,与人交往,确实存在着心里高度问题。
比如你和领导交流,一般情况下(并非所有),领导的心里高度要比你高,他能在短时间迅速判断你的目的,并开始牵引你。你和学识比你高的人交往,你总是害怕说错话做错事,因为在内心,你把自己的心里高度降得很低。
人都存在心里高度,这不足奇怪,这和一个人的性格、生存环境、地位、能力及学识相关,问题我们如何对待?一个是自己,一个是他人。
对自己而言,我们不能在内心把自己看贬,需知人生来平等,没有高低贵贱,和任何人交往,我们都在同一高度,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比如面对权力和上下级关系中,我们服从不是屈尊自己,而是在履行职业责任和职责,是一种社会人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并不代表我比别人低一等。在许多情况下,我们是自觉的错位,把二者混为一谈。
对别人,我们不能用心里高度打压别人,需知尊敬和尊重是互相的,并不靠盛气凌人和自以为是获得他人的回报。更不能利用心里高度,以强势的心理迫使对方顺从。
一次,松下幸之助的一个销售员推销产品时,批发商向他抱怨:“松下产品质量太差,与其这样还不如回去烤红薯”,并要求推销员把这话带给老板。松下幸之助听后非常生气,他想找这个客户辩论:松下电器一直为自己的高质量而自豪,产品从未沦落到如此。尽管他有充足的理由,但他思考后,决定还是一个回访聆听的'心态去和客户进行交流。
“前几天,惹您那么生气,实在抱歉得很!我听了工作人员反映的情况,觉得太对不住您啦!”,那位批发商听了这番话后反而红着脸说:“不!是我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一时生气说了些过头的话。我做梦也没想到,您会亲自登门,失礼啦!您不要生我的气”。一场纷争就此化解,以后他们一直成为生意场上的好伙伴。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案例,说某单位一位领导,能力较能,作风干练,但就是常常搞一言堂,他认定的就是一定是对,大家必须服从,不能反对。当下属有错误时,不依不饶,时常以“大智慧者”自居,自觉比别人聪明一等,感觉很好。可是有一天,他发现,他说得很多,大家都沉默不语,工作始终处于应付状态,最后连最亲近的人也相继离开了他。他自己不得不提出辞呈,黯然告老还乡。
一个人,要经常审视自己的心里高度,无论对谁,既不卑微自贱,卑躬屈膝,失去自信,毫无原则地下跪,也不要居高凌下,以强凌弱,自以为是。谦卑者心中不一定没有高远的天空,自傲者,也不代表他能力卓群,因为心里高度还关联着人格、品格,也是智慧和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