笈笈草灰复燃记的经典散文

莉落

笈笈草灰复燃记的经典散文

  最近两年,我一直与夫坚持以晨走的方式锻炼身体。

  那个清晨,七点二十,天刚蒙蒙亮,我与夫将八岁的小女儿送至她学校之后,相伴而行,向着以往既定的晨走路线前去。

  行至半路,天已大亮。无意间,我们拐入了一条乡间的泊油路。

  三月初的清晨,风不是那么温柔,带着丝丝寒意,像一滴雪花落在了心里,带着沁心的凉。放眼四顾,满眼的萧瑟,到处都还看不到春色,但明显能感受到春天萌发的生机,弥漫的气息。因此,尽管有些失望,心里还是萦绕着一丝甜蜜幸福的快感,仿佛一不留神,就绿满枝头。

  路很平整,宽大约有六七米,长看不到尽头。路上没有行人,非常清静。我们手牵手慢悠悠走在这条乡间的柏油路上。

  那里,只有路东边有不到十户人家,一字排开,房屋比路面还低。白墙,青砖门楼,门前看不到一个人影,大多都红门紧闭,显得更加低矮,缺乏生气。门前和路两边间隔生长几棵白杨树,庄门前还参生着不多几棵杏树和梨树,惺忪干瘦的容颜,眼巴巴翘首以待,渴望一夜春风来,满身是花开。

  除了路西边有一个庞大的两米之高的荆棘篱笆包裹严实的果园,路两边的空地都是庄稼地,却生长着一地一地的柳树,槐树,松树等,参差不齐。此时,各种树木的枝头尚未显新绿,都在安静地翘首企盼春风送暖,身穿翠装。

  我们走到路旁是一片柳树地的地方,地和路连着的沟沿坡面,凸凹不平,约十几米长处,黑乎乎一片,冒着若有若无丝丝缕缕的烟气。处于好奇,我们走近细看,是笈笈草茬燃烧后的灰烬。笈笈草茬燃烧不是很彻底,显然烧的人没有在其上面撒麦草,是借助旁边丛聚的茂密枯草点燃的。看那一点有气无力即将消失的烟气,估计是今早才点烧过的。

  我小时候也点烧过笈笈草茬。这让我不由想起自己小时候父亲让我一个人点烧自家地上笈笈草茬的事情。

  每到春天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将自己地埂上、地沟沿的笈笈草茬全部燃烧殆尽。笈笈草茬生硬,点起来不太易燃,要想烧得彻底,得借助麦草。把金黄色的麦草在笈笈草茬上虚虚地浮盖一层,乘着风向把麦草点燃,烧着的笈笈草茬就借风势燃烧得快捷旺盛,也彻底干净。一瞬间地埂沿上便大火熊熊燃烧,火光冲天,烟雾到处弥漫,跟发生了火灾似的。

  冬天的田地上光秃秃一片,除了地埂上一溜的笈笈草茬和枯草,什么也没有,一派萧条。我总是拉一辆架子车,里面装两三个,、用笈笈草打的草腰子捆成的大概一米见方金黄色的麦草,来到宽阔的自家田地里。

  独块地的四个埂都有笈笈草茬,基本上都得点烧;而连片的地中间两个埂比较小,是不栽笈笈草的,只有两边的地埂有,只需点烧两个地埂的,比较省力。我先将那几捆麦草卸在地里,拆散,然后两手拢住麦草,一小抱一小抱地慢慢将麦草均匀地撒到笈笈草茬上,将金黄的笈笈草茬盖得严严实实,然后从地埂的一角顺风点燃。地埂或地沟沿上一溜的笈笈草茬经过一个冬天的`沉眠风干,又借助麦草这一助燃物被点燃,火呼啦啦一下随风窜起一个火蛇,伴着鞭炮似的啪啪声,迅速漫延,顿时火光四射,烟雾缭绕,颇为壮观。不一会儿,长长的一地埂笈笈草茬就烧个尽光,化为灰烬。

  焚烧笈笈草茬,可谓好处多多。之所以要赶在春天来临之前焚烧笈笈草茬,是因为:一则是笈笈草杆是空心的,秋天,笈笈草收割过,有一扎长笈笈草茬露在外面,是冬天一些体型纤小的虫子过冬的好地方。为了烧死躲在笈笈草茬里面的虫子,防止来年庄稼播种后虫子啃噬埋在地里的种子,就要将这些笈笈草茬焚烧干净;二则是被烧尽的笈笈草茬变成的灰,来年,既不影响笈笈草的生长,那些灰烬还为笈笈草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肥料,也保证了笈笈草的品质,根部没有上一年收割后的笈笈草茬,在秋天笈笈草收割时,不挡镰刀,便于收割。

  笈笈草是一种天然的草本科植物,杆多,丛生,长到成熟能使用时大约有一米五左右高,样子及其普通,像粉条一样粗细,稍处毛细。笈笈草开的花呈米色,像燕麦花,只有米粒大,细细碎碎,非常不起眼。笈笈草叶纤细,跟青草的形状一样,但比青草高,长势强。笈笈草钟情绿色,从土里生长出来至收割,自始至终都只穿绿色的衣服。笈笈草生命力极强,通常生存在微碱土壤中,特耐干旱,具有抗风固沙的作用。

  家乡地处甘肃最西北端,气候干燥,常年风沙相伴,尤其春天,隔三岔五就是风天,还时不时上演一场沙尘暴,常常弄得人们心有余悸,烦躁不安,因此笈笈草在小时候的家乡随处可见。笈笈草有一朵一朵分开生长的,这种多生长在戈壁沙漠边缘,不用浇水施肥,自然随意生长,样子没有地埂沿沟上生长的好看,茂盛,主要起抗风固沙的作用;也有连接成一条龙生的,比如地埂地沟沿上就是这样,当然也有个别不合群独自生的,不过极少。这里的笈笈草因能吸收上地里的水分肥料,所以生得葱茏茂盛,是家用的最佳首选。

  秋天收割后的笈笈草,要滤去叶子,靠在院墙上经太阳暴晒晾干才能使用。经太阳晒晾的笈笈草褪去绿色,来个华丽的转身会变成金黄色,编制的东西金黄金黄,都非常好看。

  笈笈草曾经是个宝,用途非常广泛。那时,家家户户的地埂上都长满了笈笈草,现在已很罕见了。那时候,村里人修房子,谁家也离不了笈笈草。笈笈草是盖房顶必不可少的材料。把一捆捆笈笈草喷湿(喷湿笈笈草起软化作用),编成席子,就是上好的盖房顶的材料。

  父亲就是编席子的行家里手。记忆中的父亲,没少给村里人家编席子。那时候村子里流传着一句谚语“席子是黄连,越编越苦。”但不知为什么父亲还是学下了这门手艺,会给人家编席子。应该还是家里穷的缘故吧!

  父亲两岁丧母,八岁丧父,早早成了孤儿,是两个姑妈和叔伯爷爷帮衬着抚养长大成人,然后在该成家立业的年龄和母亲结婚的,因此家境贫穷是必然的,也因此铸就了他自强不息,会多种手艺,吃苦耐劳的个性。父亲对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尽管家里条件非常不好,父亲还是和母亲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五个子女撑起了一片天,使我们没有挨过一天饿,受过一天冻。

  那时候,村子里只要有人家修房子,就会有人来找父亲:“老哥,家里要盖新房,帮帮忙,打一下席子,好吗?”每当此时,父亲就毫不犹豫地爽快应允:“行啊!怎么不行?那有什么说的,乡里乡亲的,谁家没个求人的时候,你把选好的笈笈草用水早点潮湿好,潮个一两天再来喊我。”那人一听,立刻激动地紧紧握住父亲的双手,躬身,边点头边连声说:“谢谢,谢谢!大好人啊!”说完闲话一阵转身乐呵呵地离去。

  “娶亲盖房大家帮忙,”这也是那时村子里流传最多的佳话,也一直在践行着。父亲是个能人,编席子,砌墙,抹泥,他样样都会。他还会杀猪宰羊,具有多种手艺,在村子里也小有名气,不管什么,对村子里人的请求总是有求必应,从不推脱。

  那时候父亲不管给别人做什么,都不求回报,只要管饱肚子就行,饭菜当然要比家里强得多。因为大家都不富裕,也有人家过意不去,给几个馍,一碗面,一碗米,一条肉,一尺布......就是最好的回报,对家也是一种补贴。

  村子里有人修房子都是全村人出动帮盖,一般要忙活好几天。别人整地基,砌墙,抹泥,父亲就编席子。一院子房子的席子编下来差不多就得一个星期。

  编席子是个耐心细致的活,也是个苦差事,费手,折腰。那时候能买一双白线手套,是件多么奢侈的事。一双手套戴烂了,要缝缝补补戴好长时间。

  父亲经常给人编席子,手套自是烂得快。笈笈草皮锋利,稍不留意就会被戳伤,有时候细细的皮尖钻进皮肉里,要用针才能挑出。我经常会看到母亲一手拿着针,一手捏着父亲的手指头,用嘴又嗉又抹吐沫又吹,给父亲挑刺。父亲的手经常被笈笈草戳得千疮百孔,二姐心疼父亲,她特有耐心,总是把父亲戴过的手套用最结实耐磨的卡其布料补了又补,缝了又缝,两双手套换着补戴。

  父亲编的席子花纹匀称,特别精细。编席子时,父亲先按在修房屋顶的宽度尺寸编一个辫子一样花型的长长的席条子,用带割痕的笈笈草的那头,从一边的插孔开始,并插三四根笈笈草,和前一排交叉一行一行前行,如此往复,一天一张精美的席子也就编成了。

  长天大日,烈日炎炎,谁家修房子,父亲就弯曲双膝蹲在谁家门前的空地上,低头躬身编席子。手动脚移,走鸭子步式的,那姿势人双折着,编一天席子下来腰酸背疼是非常难受,因此村里人都没有人愿意学,可父亲却学会了这门苦差事手艺。

  砌墙的人把墙四周都围砌上来时,就剩盖顶。这是房子的收尾活,盖了房顶,一院房子就基本成型,这时父亲编的席子就开始派上用场了。

  在房顶盖席子前,要首先在房顶担上横梁,再竖放几道檩子,然后均匀担上椽子。木匠和泥匠把这些固定好后,就开始铺盖席子。父亲编的席子尺寸总是恰如其分,毫厘不差。他们把父亲编的席子在房顶上铺盖好就开始上泥。

  房泥是好土混合麦草参适度水,再用铁锨反复参和均匀后,由村民用铁锨直接甩到房顶或用桶子吊上去,再一锨一锨送给抹房顶的人,往平整里抹。

  要想盖的新房子不漏雨,房泥要上两遍,每次都要薄厚均匀施抹。上好房泥,这时候一座新房子就基本大功告成,剩下的就是一些鸡零狗碎的不值一提的边角活。

  笈笈草的第二个用途是做炕席。小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是土炕,把编好合炕的席子铺在上面叫席巴炕。编屋顶的席子不用剥皮,炕上的席子不像房顶的席子,粗糙些也没关系,因为人们还会糊顶棚。一糊顶棚房顶的席子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而炕上的席子得将笈笈草皮剥得干干净净了再编,否则铺在炕上,上面铺上毡和床单时不干净。有的人家,家里穷,铺不起毡和床单,就在光溜溜的席巴上睡觉。不过这样的人家是及其少的。有席子铺的热炕是村子里人们冬天除红泥火炉外的又一大幸福享受。寒冷的冬天,尤其是下了雪的时候,无论是白天坐偎炕上闲话家常,还是夜里盖着被子睡在温暖的热炕上都是无比幸福的享受。

  笈笈草的第三个用途,是各种筐子的好材料。什么家里的盛柴筐,给牲畜的添草筐,给猪的拔草筐,盛馍的馍筐,淘麦子的盛麦子筐都离不开笈笈草来编。这些筐子的笈笈草要精挑细选,尤其盛馍筐和淘麦子筐,不仅要选择粗细均匀的笈笈草,还要将笈笈草皮一根一根剥尽,这样编出来的筐子才非常精美好看,像件艺术品。笈笈草筐的编制方法和编席子的方法基本一样,大同小异。只不过席子都是平面的,筐子要四面收帮。当然,这些都离不开父亲那双灵巧的手。

  笈笈草的第四个用途,就是打草腰子。

  把笈笈草用适量的水潮湿,再用榔头把笈笈草分把捶劈,捶软,看起来皮飞毛翘的样子,笈笈草就变得非常柔软可心。各取三根捶软的笈笈草,互相掉头穿编一下,将一头踩在脚底下,另一头双手使劲搓,等上足了劲从中间平均对折在一起,那两部分就互相紧密地缠绕在一起,不会松劲,一个捆麦子的草腰子就打好了。如此往复做好多,再用打成的草腰子捆成大捆,堆放在盛农具的杂货圈子里,是夏收捆麦子的好工具。用它捆的麦子特别大还结实耐用,不像麦子捆麦子,捆不大,还总开,不利于运送。当然这打草腰子的笈笈草都用的是上一年储存下的旧笈笈草,因为此时新笈笈草还长在地埂上,没割下来呢。

  笈笈草的第五个作用是,笈笈草滤过的叶子,剥下的皮及劣质笈笈草都是马,牛,羊,驴的上等草料,非常受它们的喜欢。当主人把这些用草筐添给它们时,各自疯了似的抢着吃。

  笈笈草还有一个作用,也是它传承至今唯一看得见的使用价值。那就是,笈笈草可以做成笈笈扫把。把长长的晒干的笈笈草聚拢成直径大约十厘米的一束,用紧连割茬的那一头,像跺脚一样跺整齐,用一个合适的圆形铁箍扣紧,再拿一截约一米左右长,擀面杖般粗细的光滑圆柱木棒,把一头削成一巴掌长光滑的圆锥状,并把这头钉入到紧扎笈笈草的圆铁箍中心,再把笈笈扫把竖起来,将把头着地,放在地面狠劲跺上几下,一把长长的扫把就做好了。

  我所在的小城的清洁工扫大街至今使用着这种笈笈扫把。旧时打场时,扫把的作用可大了,打麦子扬场,起场扫底,扬各种谷物打略稍等,都要使用到笈笈扫把。还有秋天扫落叶和棉花叶壳也少不了它。如今,虽然打场的事基本没了,树叶,棉花叶壳都不用扫了,但笈笈扫把在农家依然存在,且比比皆是。它担负着清扫院落,房前屋后的台沿,马路等的义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如今的农村盖房子早就不用席子盖房顶了,麦子的收割在地里直接用收割机连割带打一次性完成,笈笈腰子也逝去了使用价值,家里饲养的牲畜就剩羊了,且是用专用混合饲料喂养,也不再吃笈笈叶皮,家里也基本不用各种筐子了,一切都用编织袋,塑料袋代替,笈笈草的用处显得微乎其微。村民们嫌笈笈草长在地埂上欺地,早连根铲除了,地埂及地沟沿上也少见这种东西了。

  再一次细望那黑黝黝的笈笈草灰,它们静默安然,对生命的逝去显得淡定从容,没有一丝忧伤,我心释然,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有谁能阻挡?

  只是,我还是于心不忍,心有不甘,一丝疼惜在心间漫延。

  回首再看这片养育过无数人的村庄,土地,各种生长的树木。这里曾经是大片大片金黄的麦地,如今都变成了成片的绿化树的栽培之地。村庄里的人,大多只剩下老人,一些原生态的东西在渐行渐远。

  这片亲切的土地啊,曾经养育了华夏多少儿女,炎黄子孙!

  是否村庄的命运也像笈笈草一样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脚步沉沉与夫走向前方,继续我们未完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