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成功散文
汗青素记,功昭天地。史不绝书,凌烟阁屹。达穷尘世,兼独物欲。
——题记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然而真想在历史上留下成功的一笔,却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固然有些人说:不能流芳百世,就要遗臭万年。这虽然体现出他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身影,可坏名声自古就不讨人喜欢。孔圣人教导我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信”,而有损于社会的事不知要超过“非礼”多少倍。现在社会上有为古代的不太光彩的人翻案的潮流,究竟能不能成为主流,我不知道,但我却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现象。如果,前人对某些人的看法有偏颇的话,我们大可以纠正说法,而要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确乎需要慎重再慎重,倒不是我们的祖先没有不对的地方,常言还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但我们过于急切地改变也许正体现出我们的浅薄。记得以前看报纸,见到有几个地方为了争夺“西门庆故里”争到面红耳赤。看到这里,我的心情实在很复杂。西门庆固然也算个“历史名人”,但他承载的是怎样的文化?我们大肆地宣传他,又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思想?我们的世界观又放到了怎样的高度?我想,即使在美国这样自诩开放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西门庆这样为富不仁而又恃强凌弱的人恐怕也会遭到世人的唾骂。但愿这就像九十多年前张勋拥戴溥仪复位一样只是个闹剧而已吧,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虽然奇,却终究夺不了世人心中对仁善的追求。
能经历史考验的,还是于国有功的人,比如光武帝的云台二十八将,比如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由于阶级的局限,他们固然充当了镇压农民起义的角色,但对于封建国家的一统和稳定却是功不可没。一千多年过去了,但这些人名有的叫起来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人,那种亲近感不是谁刻意宣传就可以产生的感觉。
我的建功立业的愿望由来已久。也许是读古代英雄人物故事的缘故,总觉得卫青出塞破击匈奴是很让人澎湃激昂的事。所以我写诗的时候,常用“勒石燕然”。可现实中的事总是想起来容易,况且如今的情况和古代大有不同。除了清朝,古代社会人口最鼎盛的时候也就是六千多万,而现在却是十几亿。在几千万中脱颖而出和在十几亿中出类拔萃的难度应该是不一样的。再者古代的读书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远没有今天高。古代是读书人的天下,没有听说哪个正经做官的不是读书人,即便驻守边关的大将,尽管不一定是文学家,也应该看懂来往的公文。这样想来,还是古代成功容易些。可是忽然又想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时没有关系想要成功也是不容易。我们只知道卫青、霍去病追击匈奴的丰功伟绩,却常常忽视卫青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而霍去病则是卫青的.外甥。我们的确常犯一个错误:事情总是在别人身上容易,等我们到了别人的位置才发现原来处境并没有想像中的称心如愿。因此《论语》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所以,还是沉下心来,认清自己的能力和处境,一切从实际出发。
对于理想中的事,世人总是太过于急切地想要得到,而现实中的进度又实在不能满足人们的愿望。也许努力拼搏之后,所得只是所想的几分之几,甚至几十分之几。这样的情景难免让人心灰意冷。于是不得志时的想法挡也挡不住地袭来。像张继落榜之后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时的心情,是想睡也睡不着的,只有面对着孤独和愁闷。这让我想到儒家讲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史册中记录的成功人士终究是少数,大部分还是心有壮志而徘徊于现实的磨难之间,头脑清醒而能力有限。前人已经为我们铺好了道路,就看我们愿不愿意踏着前进了。虽然一时难以达到理想中的成功,但也绝不能一蹶不振。况且世事变化,谁也不能准确地预料未来,倘使曾国藩在遭到石达开的湖口大捷后就投江殉国,历史上估计也就不会有“曾文正公”了。有些成功就是要考察世人的耐性,所以才有“小不忍则乱大谋”,古人的每一句流传下来的话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教训,这也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不是其他民族想吸收就吸收的。这就是一个民族内在的认同感,即使远在台湾,也还是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因为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遵从的是祖国的传统文化。成功的时候,多看看前人谦逊的态度;失意的时候,多看看前人百折不挠的精神。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并不单是我们骄傲的资本,更是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利用并创造完美生活的源泉。这样的环境不是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祖先将文明传承有序地交给我们,是希望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承担的义务,不要觉得自己是历史中无足轻重的人物,我们都在书写着自己的命运,只有每个人都有复兴的强烈渴望,民族才真的有希望。这不是空喊口号说大话。我有一个同事,先前有句口头禅——烦死了。有时,大早起刚到学校就能听到这句让人不舒心的话,于是每次听到她说,我都会及时劝谏她改掉这样一个不好的习惯。因为以前我也这样说过。并不见得心情就一定不好,只是时间长了习惯而已。我们个人可能感觉不很明显,但听见的人有的心情会受到影响。毕竟周围的环境是大家共同营造的。
生活中的确有太多不如愿的事,所以才有同样多因不能实现而转化成语言的牢骚。其实,这些语言完全可以转化为通向成功道路的行动,之所以牢骚太盛,不是我们不想成功,而是我们的心境不够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