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忆父亲的散文

张东东

清明时节忆父亲的散文

  又是一年清明节来临,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身在异乡的我,对父亲的哀思越加浓厚起来。

  父亲过世已整整十一年了。在十一年的岁月里,虽然我经历了几多磨难,几多辛酸,几多坎坷,终有成功的喜悦。是父亲的和蔼的容颜始终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他的教诲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奋斗。

  我的父亲是一个淳朴善良、与人为善、与世无争的农民。解放前,父亲兄弟姊妹多,经济上没有任何来源,唯一的三亩地,一家十几口人全靠它,还得交租。父亲在家排行老大,奶奶年迈,爷爷又过早离去,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了奶奶和父亲的身上。家里常常弄得吃了上顿无下顿。特别是五荒六月天,全家更是饥肠辘辘,没办法,奶奶想到了山上所种的苦荞。奶奶从荞茎上把那些半成熟的荞子勒回来,用铁锅炒干,上磨,连荞糠一起加入野豆腐渣果子面和野猴子头菜放入土锅煮着吃,这样的日子不知度了多少年……

  解放后,尽管日子有了好转,但是随着父亲成家生子,家中的人口越来越多,生活状况依然艰难。尤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有时候甚至连树皮也扒下来熬着养家糊口。为了不连累弟弟、妹妹,1962年,父亲带着我母亲及三个哥哥离家出走,开始了漫长的`沿路乞讨生活。母亲牵着大哥,父亲一担箩筐挑着我二哥和三哥,最终从几百里的孝感来到了现在的荆州地区的京山县。由于这里地多,只要勤劳,总会有收获。全家决定在这里落户了,靠着父母的日夜艰辛劳作,生活慢慢地好转起来。

  我的父亲,淳朴善良、勤劳宽厚。我记事的时候起,就感受到父亲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每天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干活。在生产队为了多争一点工分,有时候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有时候累了,就倒在田埂上睡一会。分田到户后,除了把自家的田地种好外,经常帮助那些贫苦户和没有劳力的人种地。由于长时间的劳累过度,随着年轮的增长,各种疾病接踵而至:高血压、肺气肿、腰肌捞损、哮喘等。从1988年开始,很多地里的活逐渐显得力不从心了。之后的十年里,几乎在死亡的边沿行走。

  1998年,父亲终于燃尽了生命的最后一缕光焰。那一年,正好是我离家闯荡生活的第二年。当我听到父亲去世的那一刹那,天旋地转,泪流满面,百感交集。心灵的呐喊,无法感动大山,心存的感恩,永远都只能是深情的奠祭了。

  我深知,生命的意义在于精神的续延。呵,父亲,您勤劳而质朴的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会用一颗积极而沉静的心灵把握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