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桃花的经典散文

黄飞

那时桃花的经典散文

  没有哪一种花,一提起就令人心旌摇荡,一招惹便染就一段芳华。即使是最无情的冷水,承载起一朵桃花也会绕出几份缱绻温和。说她是精灵,减了许多古典美;说她是佳人,又多了一些烟火味。“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她是那样神秘美好的存在啊。

  倘若桃花的神秘源于自然的造化,那这份美好必定是从诗经里孕育出来的。不同于蒹葭苍苍的凄凉,颜如舜华的静雅,桃花的美似一场无名的业火,能烧尽这漫天漫地的沉默喑哑。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八个字定格了桃花的.模样,将她灼人的美锻造成一只青花瓷瓶,于千年时光流转之中闪耀着不灭不落的光华。

  自此以后,人们喜欢用她来形容女子,通常是这样两种:妙龄少女或倾城绝色。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和王昌龄的芙蓉向脸两边开异曲同工,胜就胜在后两句,不见人面只见桃花的哀婉。这份哀婉用桃花的明媚来映衬最合宜不过。艳到极处不免凉薄。桃花夫人就是这样的例子。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若改叫花蕊夫人、芙蓉夫人就难以形容那种乱世飘零、欲语还休的凄美。艳而不妖,哀而不伤。这一朵桃花是息妫和王维的命运化身,是遭受蹂躏而不减风华的一段余香。她的骨气不输给青竹寒梅,只是生长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美丽到连刚强也是一种温柔叹息。

  然而桃花终究是幸运的。漫长的历史经过,一个个故事在时光里沁染,层层叠加的言语往往会脱去它本来的面目,从前意蕴美好的词语变得粗陋不堪也是常有的事。但是关于桃花的一切古人几乎都不忍伤害。人面桃花的故事,经过一点一滴的悉心缝补,渐渐变成了终成眷属的结局。陶渊明在东篱的菊花丛中把酒消解人生苦涩,却将自己的梦交给了一片天真澄澈的桃花源。它是纯净美好的人间童话。他们对桃花情有独钟,连用她形容错位的姻缘也带着几分浪漫,比如逆插桃花。

  反观如今的人,想到最多的词汇就是烂桃花了吧。曾几何时,我们感知诗意的心灵慢慢地被拥挤的影视文化所替代,坐在公交车里望见路边的一树桃花就可以说是一场邂逅,能够领略桃花的意蕴则算是一场奇遇吧。

  桃花的美终于逐渐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