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份清纯给自己散文

李盛

留一份清纯给自己散文

  每天的闲暇时间,都基本用来游弋在各种各样的文字里,唯美的,抒情的,古韵的,励志的,情感的,感悟的,一篇篇文章在眼前划过,欣赏,感动,感叹,感激,不同的心情也随着不同的文章起起伏伏,沉淀于心的,是文字里散发出的那种难以忘怀的书香和品质,文字于心,有时候真的没有距离。

  有一段时间,特别迷恋那种很唯美的古韵文字,还特意在空间里收藏了一些。读着那些优美的诗句,恍若看到那风度翩翩的蓝衫书生摇着青扇飘然而至;幽怨痴情的素衣女子在朦胧的月夜里独自抚着古琴,等待梦中的情人来赴一场风华绝代的誓约。赞叹之余,不由对作者产生深深的好奇,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唯美的文字,又是什么样的情,让人读起来感同身受,潸然泪下?或许,这就是文字能够深入到人心的原因吧。

  也曾尝试着去写一些古韵的美文,可每次都是写一两段就再也写不下去,一是因为能力有限,根本就写不出那个意境,二是没那么多唯美的词句,反而弄得脑子里一片乱,理不出头绪来,只好停笔搁置在一旁。所以,至今也没有写出过那样一篇文章。看来,龙即是龙,凤即使凤,我这种小云雀,还是比较适宜在田野里生活。

  一直喜欢看《华豫之门》,那是一个鉴宝节目,各处的藏宝人把自己的藏品拿去节目组,一是鉴别真伪,二是看宝物的价值。那些登上珍宝台的藏品,固然令人羡慕,不但收藏者自己庆幸高兴,也赢得大家的喝彩。但每次鉴宝,也总有一些玩家因收藏赝品而失望而回,不但损失了自己的钱财,还破坏了对宝物钟爱的那一份心情。嗟叹之余,也为自己没那种雅兴而庆幸,身外之物,何必又看的那么重呢。

  话说回来,在文学界,那种所谓的赝品又何其少也,有时候读一些文章,总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好像那样的文字,已经读了很多遍。其实,大家写作,雷同之处在所难免,但如果是刻意模仿或者抄袭,反而觉得俗不可耐。就像一幅名画,它之所以名贵,不但是因为画家本人水平高超,更是因为它是原创,独一无二,每一幅名画都有成千上万的仿品出现,有的甚至可以以假乱真,但再好的仿品也逃不过一个假字,又何必为了那点区区的虚荣而丧失了自己的本真。

  读书有时候就像赏花一样,有些人钟爱那种大富大贵的牡丹;有些人喜欢热情奔放的玫瑰;有些人喜欢洁白芬芳的'百合,也有些人喜欢清新典雅的玉兰,我只能属于后者。我既无牡丹那样雍容华贵的气质,也没有玫瑰那样娇媚动人的情怀。其实,我也没有百合那样的超凡脱俗,玉兰那样温婉典雅,我更愿意做旷野里的一朵野花,静静地挺立在风中,不怨不争,不羡不恨,不为装点春色而彰显自己,不为被人冷落忽视而卑微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走自己喜欢的路,就好。

  我其实更喜欢诗歌,闲暇之余,涂涂抹抹,也写下不少,虽然没几首像样的,可每一行,每一字,都是我用心去写的。都说文如其人,你若用心去品读,每一篇文章里,都能看到作者的影子。那些灵性而聪慧的女子,写出来的文字一定是优美清爽,那种淡淡的墨香,飘散在字里行间,仿佛一个温婉的女子,在向你展开一幅舒心的画卷。而一个成熟而睿智的男子的文章,则向你剖析人生的一点一滴,生动的语言,透彻的道理,详细的解读,淳淳的引导,都让你觉得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读书,要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来读,虽不能让你立刻有多大收益,但至少丰盈了内心,充实了精神。写文,就按照自己能够驾驭的方法和方式来写,虽不能让你成名获利,但至少陶冶了情操,锻炼了兴趣。在这繁华而又充满诱惑的尘世,能够守着一份安逸和淡然,不仰慕浮华,不漠视生命,静静地走在自己的心路上,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的人生。

  岁月匆匆,时光不再,人活一辈子,开心最重要,在快乐的心境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无关乎成败,无关乎得失,努力了,珍惜了,就是人生的价值。浮华遍地,诱惑重重,留一份清纯给自己,淡然于心,不刻意,不痴迷,用一颗阳光般的心,去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自己的人生,自己走;自己的流年,自己写,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