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天台的散文
天台在我的心目中是以佛教闻名于世,因为在佛教中它是教义天台宗的发源地,境内有响彻海内外的隋代名刹国清寺,也是传说中著名的高僧“济颠活佛”故里,这里流传着许多与佛教有关的民俗故事如剡县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记。但是天台佛教的久负盛名与天台优美的自然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作用。引得无数的潜行者在这修炼成佛。颇有影响的如寒山,拾得等。
天台的灵性在于滋养这方水土的'山水,有始丰溪,有天台山这样奇妮风光镶嵌其中,给天台增添了几分温柔与安详。其实天台的美更在于它茂密幽静的绿色植被,天台的魅力更在于它潺潺而流的溪水,所有这些都为修道者提供了难得的修身养性之所。就连明代著名的旅社家徐霞客也将他的《徐霞客游记》开篇第一页留给了天台,才有了今天宁海与天台关于中国旅游日之争,围着5.19、5.20这两天争论不休唉!
随着上三高速的开通,平坦宽敞的公路使得来往天台变得便利了,以前我们去天台,大抵走104国道,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摇摇晃晃到天台,说起来真有天囊之别。
春天最不能错过的是天台杜鹃,那时我们去的时候是五月,正是杜鹃盛开的季节,五月的天台山主峰华顶山,流光异彩,满山的华顶云锦杜鹃,那苍翠欲滴的红粉让人叫绝,漫山遍野的华顶云锦杜鹃像红色的火焰球在山间呼哮。我们仿佛来到了火红的海洋。千姿百态,集万种风情与一身。我们在微风穿服中喜洋洋开朗起来。
开阔的山谷清澈明媚,山岭上采茶女隐隐约约在茶园里采摘华顶云雾茶,据园艺专家考证,天台山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天台山文化,同时也孕育出别具一格的天台山茶文化,成为中国茶与茶文化传往世界各地的最早的发祥地。“茶由台州(天台)传到庆元而入福建”,著名的西湖龙井茶区,其茶树始祖亦起源于天台山,系由南朝诗人谢灵运自天台山带去茶籽播于灵隐下天竺香林洞一带而逐步发展起来,新疆、内蒙、西藏、黑龙江、甘肃、山东等地均有天台山茶种后代在那里繁衍生息。华顶山麓的石梁方广寺,就有一种“罗汉茶”广为传颂。
石梁方广寺,在唐诗之路时达到高潮,位于石梁的的右上方,寺内有佛教闻名的五百罗汉陈列,那罗汉各具神态,或夸张、或怪异,或变形,神采怡怡,见证了天台灿烂的佛教艺术与佛教文化的繁荣。那罗汉与石梁飞瀑为邻,我想罗汉时而在暴雨中聆听雨水冲击石梁形成飞瀑的涛涛咆哮声,时而在绵绵细雨中侧面倾听涓涓细流穿过石梁,见此美景,一定不会离去,就留在方广寺了。千古石梁,天下奇观,瀑以梁奇,梁以瀑险,山、石、水奇妙结合,历来被誉为天台风景之“眉目”。如遇阳光斜照,虹霓时现时灭,五光十色,斑谰多姿。人在石梁桥下翘首仰望,只见长空雷鸣,水从天落,真有“沧海平翻龙背上,银河倒泄雀桥东”之势。瀑布冲入潭中,飞波若舞,散沫似珠。平静时“丽日下碧潭,长光透疏竹”,又是另一番景象。“巨石横空岂偶然,万雷奔壑有飞泉。好山雄压三千界,幽处常栖五百仙。云际楼台深夜见,雨中钟鼓隔溪传。我来不作声闻想,聊试茶瓯一味禅。”南宋陈知柔这首七律,从桥、泉、寺、茶四个方面对石梁作了概括,桥下游有一座古老石拱桥,名叫“仙筏桥”,立在桥上,石梁飞瀑全景尽在眼中。当年的旅行家徐霞客曾经三上石梁观瀑,为石梁的一折三瀑叹为观止。曾经在6米长的石梁上走过。
石梁飞瀑景区往下就是铜壶瀑布,铜壶滴漏,铗剑泉瀑布,天下第一印,天然济公像等景点,仓促间无暇观赏.,在这里再往北就是新昌、嵊县(古时称剡县),当年的李白他们众诗仙就在这演绎出一段在中国文坛上颇有影响的“浙东唐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