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答辩散文
每年五月末都应邀去哈医大参加研究生答辩,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次都有新感受。
我这人随便惯了,一身休闲从年初穿到年末,可惟独这两天不敢随便,起因是前些年去当这考官,旧习难改穿着休闲就去了,可往那儿一坐就休闲不起来了,因为别的考官都是西装革履正襟危坐,我这里一身休闲显得极不协调,别人不说自己就感觉不好意思,原来高等学府休闲不得,自己也得入乡随俗,一身正装皮鞋领带,仪表端庄是尊重学问,尊重学子也是尊重自己。由此引申,即便不当考官,诸如会诊、开会、查房,是不是也应该一身正装?如果再引申开去,只要是在工作岗位上,就应该像日本人一样一身正装?!但这是不是有点儿太累?研究生答辩回来便琢磨这个话题。
年年去考研究生,便积累了些经验,当然这些经验只可意授不可言传,在此当悄悄话儿透露一点儿。面对的考生何许人也?都是当代精英!且不说博士研究生六年寒窗,就是硕士研究生围绕一个课题转悠三年,考官所接触的东西未必能问住人家,不经意问到学生的“痒处”,那这考试没准儿成了“研究生论坛”,考官只剩下咨询、请教的份儿了,灰头土脸师道尊严荡然无存,不是说咨询、请教不对,但不应该是这场合。研究生为考官设下埋伏,只要钻进去就中计,因此我从不与之计较他研究的课题,因为知道不是对手,人老奸马老滑避开这“歧途”从自己的强项入手;临床实践往往是研究生的软肋,理论联系实际如何?因为是考官,问什么的主动权在考官手里,你准备的不一定问,没准备的不一定不问,不难为学生,但一定让他知道学无止境,坐在你对面的就是一位智者,如此答辩屡试不爽、频频得手。
三十年前考上硕士,如同凤毛麟角,我们全期六百多人只考上了一个。廿年前听说有博士毕业了,当时时髦的叫法是“博士生出站”,场面隆重与皇上出宫差不多,得请全国知名专家,要折腾好几天博士才千呼万唤始“出站”,斗转星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硕士已经是普通学历,博士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种”,不必再麻烦全国知名专家,我去签署他们的毕业证足矣,今年哈医大有五百多名研究生毕业,需要本人参与的'神经外科专业就有,九名博士、四十六名硕士。
虽然同样称作博士,但古今中外相去甚远,中国博士是学术生活的结束,而西方的博士则是学术研究的开始。中国的博士一词由来已久,唐代的韩愈就做过“国子博士”但那是官衔与学业无关。自从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以后,秀才、举人、进士之名便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由于中国的封建时代太长,虽然推行西洋教学制度近一个世纪,出现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等级别,但还是有意无意地新旧对比:譬如小学相当于童生、中学等于秀才、大学相当于举人、博士硕士等于进士,熬到院士那就相当于翰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