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故乡抒情散文
飘香,拾落尘叶,暮然回首,片片哀伤,痛饮风霜,泪,已湿眼眶,雨淋夜,心滴血,尽染红那一弯残月和残月下离别的......
心有意,爱无伤,离乡的誓言夹着着泥土的芳香与孤鹰翱翔,云游梦离,清泉流淌,忧伤,丝丝难忘,竹笛横吹,依然调。
风逍人遥,还是忘不掉儿时种下的小树苗,草飞神扬,还是不忍摘下河边那一束野花,是谁在偷笑,却又朦胧了眼角,背上行囊才发现自己已经长大,却不尽回头一望,一丝,一丝。
霓虹灯下,车流如浪,渺小的自己,在迷茫中又涟漪起青草木房,水流桥下的刹那,再美也美不过家乡,同一弯月,却弯出了不同的曲调。
拂晓,四月花开,饮酒再忆故乡,挥霍笔墨,印在纸上,清风掠过,传来模糊乡音,淡淡渴望,还是那家乡的黄酒小菜。
绿树红花,幽幽乡韵,一缕青烟慢慢升华,依偎墙角,梦中又见曾经的放牛娃......
城市是一片钢筋森林,越来越缺乏柔韧的姿态,让人倍感存在的逼仄。我发现想离开城市,心比车的速度还快。
明媚的春光,带着一种补偿的味道,晴朗了目之所及处的天弯,绸缎般的丝丝云彩,遮挡不住流泄的春光。眼中的树木,荒草,原野,村舍人家,虽然还带着灰败,萧条,寂聊的影子,但春已经如破土的小草,枝桠上的芽孢,舒展倦容的麦苗,波光潋滟湖面,依依摇曳的杨柳,绽开了朦胧的笑脸。
原野一片苍茫,风无拘无束的畅游在春的怀抱,播撒着丝丝暖意。视野中的那一簇簇青绿,倒春寒后,以更绿,更茁壮的蔓延步伐点燃春的激情!
心就这么随着感觉,回到了故乡。
千泉湖
故乡的千泉湖,位于我生活的小村庄正北的沼泽之地。千泉湖因有大小泉眼三千多个,这些泉眼大的有七八十平米,小的如若针尖,但泉泉相连,水域面积达五千多亩而得名。站在湖边,风息时,湖面像碧绿的翠玉,温润而有光泽,倒映着湖岸芦苇直插云霄的奇观。就连湖中簇生的芦苇,蔓生的水草,野生的鱼儿,都仿佛睡在了丰腴的河床上而悄无声息。风起时,湖面碧波荡漾,一簇簇细如根茎的芦苇,一片片蔓生的水草,摇曳在视野,起初是不断晕染开了的涟漪,波波荡漾的心底,风大时,层层波浪叠踏而来,带着湖水的潮腥,春寒的浓烈扑面而来,扯开岁月包装的心茧,梦里世外随心徜徉。
千泉湖,我童年岁月的的感伤地,如今划过记忆的寒霜,一如少女时的模样,婀娜在十数载久别重逢的故乡,昭然着更为巨大的胸怀,而生的更加的楚楚动人。
曾经千泉湖以其自然水资源的不断再生而充满不息的活性,也因此成了野生鱼类自然孕育的天然温床。当人们看到仿佛铺了一层绿色绒草甸的湖里,野鱼欢蹦乱跳地穿梭时,贫穷,饥饿成了一触即燃的导火索,止不住捕捉的欲望,想着法子去钓,去捕捞。小有所获时,人们就会奢望的更多。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尝试着自制捞鱼的器具,记得父亲是用白色细丝的网兜,在网口穿上可以收放的丝线,捞鱼时绑在一杆长长的木杆上,放入湖中捞鱼。每次捞鱼时,我们都要跟着,但父亲总不许我们靠近千泉湖,说是把鱼儿吓跑了,后来才知道那是父亲疼我们 ,怕我们掉进湖里有危险。
待在湖边的我们,总是闲不下来,看着父亲捞到桶里的鱼儿,纳闷地吐着泡泡,或是翻起了白眼,就开始可怜他们了,央求父亲把它们放回湖里,这时父亲总会不让我们失望,放回去一两条。
儿时的村庄,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空气里就会弥漫着或浓或淡的蒸煮鱼的味道,那时候吃清油是定量供应的。所以母亲总把捞来的鱼,在井边的石墩上,用刀背刮去鱼鳞,剔除鱼鳃,然后就是破肚取出内脏,清洗干净后,放入清水锅里先用大火烧开,然后用小火,甚至是微火熬煮,快出锅时加入食盐,葱花,大白菜嫩叶等,这样炖出来的鱼汤,鱼和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了糊状而有营养的补汤,放凉后更是成了胶着的肉冻状,吃起来总是入口即化。
母亲还会给我们做蒸鱼吃,把洗净的鱼,用刀在鱼被鱼腹上,斜划上几道深痕,撒点食盐,倒点酱油,滴两点白酒后,放入蒸耙上的盘子里,盖好锅盖,用慢火蒸,直到出锅时撒点葱花,滴点清油,就已经是我们儿时岁月的美味了。
记得我家还在村子的老居民点居住时,门前有一条浅浅的小溪,每当盛夏来临时,小溪里就挤满了到处冒头打水仗的孩子们。但是稍大一点的孩子,也许慢慢滋生的羞怯心里,也许是不满足于小溪的浅显。偷偷地把目光聚焦在了村北的千泉湖。 平素大人们总是叮嘱孩子们不准下湖游泳,捞鱼,怕出危险。但总有胆大的孩子,趁着父母午睡时,邀约着去千泉湖游泳,捞鱼,甚至学回了在湖岸的荒郊处生火支架烤鱼吃。
这种冒险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尚未被消化呢,危险就不期而遇了。村里的一位据说水性最好的哥哥,在那个午后跳进水里后,再也没能浮出水面,起初伙伴们以为他在玩潜水,直到好一会湖面都没有动静,孩子们才吓坏了,有人哭喊着哥哥的名字,有人跑回家叫大人。那个下午,村民们几乎都来了,想尽了一切法子,也没能捞到那个哥哥,一种恐惧夹带着悲伤笼罩了村庄。
千泉湖,从此被搁浅在了故乡的隔壁沼泽地,成了家乡人敬畏自然的一面明镜。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千泉湖底是一片水草悬浮的无边沼泽,当落水者不幸因冰凉刺激腿脚抽筋而不能划水自救时,就会落入湖底的沼泽而无法自拔,挣扎时愈陷愈深,直至被吞噬。
当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故乡时,也吹醒了寂寞的千泉湖,人们把千泉湖周围筑起了高高的堤坝,水域深的地方修建了铁质围栏,水流缓的地方开辟了垂钓区域,同时人们也发现了他的旅游开发价值,建起了千泉湖旅游度假庄园。
蒙古包临湖而建,当人们在这儿度假驻足时,可以欣赏到桦树、灌柳、沙枣、红柳等林木生机勃勃,狐狸、野兔、野鸡,野鸭,狍鹿、黄鸟、鱼鹰在这里物竞天择繁衍生息。能见到白鹭亮翅,成双成对的鸬鹚觅食;偶有惊吓,水中的鸟群顿时群起腾飞,齐鸣空中。还可以观赏千泉湖景区附近开辟的鱼塘,螃蟹养殖地等。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湿地草甸的自然风光,还可驾船在水道中畅游、垂钧,以及在合适的季节雨后采蘑菇,独享自给自足的天然美味,充分领略旖旎的大自然风光和水域特色。
此刻的我被融化在这自然的怀抱里,隔着遥远的目光,目睹着从林深处的人家,安静地独享着自然的馈赠,拓荒为农,捕鱼为乐,燃起岁月的烟火。
千泉湖,故乡着力保护的自然景观,缺少了芦苇的簇拥,爱抚,滋养和相傍,有点落拓和突兀。
芦苇塘
芦苇塘,那是儿时记忆里一片碧波荡漾的海洋,记忆中的春天总是从那一片芦苇塘开始的,春风一吹芦苇就探出鲜绿鲜绿的头,叫醒一簇簇,一片片,直到绿了整个芦苇塘,芦苇塘的春天是和孩子们连在一起的。
每到这时我们就会迷恋在芦苇塘里,挖野菜,寻鸟窝,割青草,逐蝴蝶,玩着玩着,芦苇就像和我们赛跑似得节节拔高,转眼就长得好高好高,成了一片茂密的丛林,成了我们捉迷藏的天然乐园。不过可怕的是,同伴还没有找到我们呢,我们正美滋滋的时候,冷不丁会从密林深处窜出了一条青蛇,它们的肤色与青草太相似了,当我们看清楚时,已经离我们很近了,或是紧贴我们的身边“嗖”的一下就窜过去了。爸妈说蛇有毒,吓得我们有几天不敢钻进芦苇丛里,但是没过几天我们就忘了,因为芦苇塘对我们仿佛有着一种神奇的诱惑力。
芦苇的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茎。以根茎繁殖为主。根茎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甚至在水面上形成较厚的根状茎层,人、畜可以在上面行走。根状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较长时间埋在地下,一旦条件适宜,仍可发育成新枝。也能以种子繁殖,种子可随风传播。对水分的适应幅度很宽,从土壤湿润到长年积水,从水深几厘米至一米以上,都能形成芦苇群落,素有“禾草森林”之称。
芦苇叶鞘呈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披针形,排列成两行。每到端午节来临时,父亲就会带着我们穿梭在芦苇塘,寻找又大又厚,而且有韧性,不容易出现裂隙的芦苇叶,一片一片地铺平,轻轻地帮扎好带回家,由母亲泡在大的铁皮盆里,给我们包又香又甜的粽子吃。
夏秋之交时,芦苇开始抽穗开花,圆锥花序,顶生,疏散,多成白色,分枝稠密,向斜伸展,稍下垂,风儿吹来时,卢花如洁白的雪花,零星的云朵,自由的精灵,童年晶莹的梦,随风飘洒,婀娜多姿,柔美无暇,随遇而安。
每到秋季,地里的庄稼收完的时候,村民们就开始有组织地为造纸厂收割芦苇。整个芦苇塘长势良好的芦苇,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村民们全部放倒在芦苇塘里,一排排整齐地晾晒着。
一些边边角角的,长势不是太好的,沟壑里被遗漏的,就会被村民们收割回家,扎成苇把子,穿成苇帘子,用来盖房。或是有巧手的人,编成苇席铺在炕头上。那时候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总会立着一些芦苇捆。当家人不小心哪儿划拨了,或是伤口化脓了,就把芦苇杆破开,取出里面的透明内膜贴在伤口上,每天贴一两次就会好了,它的神奇作用,就像现在的创可贴。
而今翠波连绵的芦苇塘已踪迹全无,被拓荒改造成大片的农田,人们凭着发展的眼光,把越来越作用小,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芦苇,挤兑出故乡的家园,风把顽强的种子丢在了潮湿的沟壑,排碱渠畔,以及千泉湖里,芦苇变得稀疏枯黄矮小。但它们仍以孱弱的身姿,寂莫成行,慰藉着故乡消失的风韵。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我想这是一种诗意形象的比喻,人的生命如芦苇般柔弱而优美,低头而谦逊,沉思而快乐,但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宇宙空间,越是表面脆弱的,也许会有更深的思想与灵魂的光辉。
沙枣林
我的故乡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北缘,当父辈们开始在这片戈壁荒漠中修建家园,拓荒种田时,野生的沙枣林就倔强地生于这严酷的环境里,沙枣树以其粗糙陋黑、迂回弯曲,干瘦坚韧的枝干,以它对抗自然的蛮霸的姿态,阻挡着风沙肆虐,祖祖辈辈荫庇着故乡人的生活。
沙枣树也叫银柳、香柳、桂香柳,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属防风抗旱固沙的天然卫士。沙枣树一长就是几十里、上百里,绵延成林。
沙枣开花是在端阳前后,满树银叶片下,缀满了米粒大小的花蕾,成土黄的大漠颜色。当风儿春来,鸟儿啁啾,蝴蝶逐香,蜂儿缠绵,雨露滋润时,沙枣花就会撩起修长的外衣,挨挨挤挤爬满枝桠,沙枣花香,可以香飘百里,飘渺在村庄的时候,总会唤起孩子们追逐的记忆。
放学了,放牧时,孩子们就会相约着钻进沙枣林,爬上枝桠,闻那花香,摇那枝干,让阳光,雨露,花香,鸟鸣,串起童年的风铃,一路摇曳,一路欢歌。
沙枣花开,不似茉莉的暗雅幽香,不同于牡丹的馥郁袭人,亦非桂花的清雅淡泊,更不是梅花的寒香傲骨。沙枣花香是阳光、大漠、黄沙、戈壁,劲风的凝聚和升华。
深秋时节,寒霜降下,草木萧索,沙枣树经寒霜洗礼后树叶落尽,留下满树的翡翠玛瑙。形如蚕豆,肚儿圆圆,青涩绿,沙漠黄,玛瑙红,一嘟鲁,一嘟鲁,压弯了枝头,像极了秋天的眼睛,充满了诱惑的光芒。
孩子们的心,再也静不下来,有时人在课堂,心已经融进了沙枣林,放牧时也一样,丢下牛羊,让它们在山坡里随意放逐。自个儿钻进林子里,站在树下摇那枝干,用长长的树枝瞅准了敲打,或是干脆爬上树干,满口袋,满书包,满衣服兜地边吃边采摘,心满意足了才肯恋恋不舍地回家。
沙枣树枝上有尖尖的小刺,有时一不留神,就会刮破了手指,划破了衣裤,让童年在疼痛与快乐中留下回味的记忆。
如今的沙枣林,依然是古老的树木盘根错节,压了新枝,败了老枝,不断繁衍生息,远望去,像一幅故乡繁衍续写的族谱图。沙枣树棵棵相连,根根相绕,密生的华发带着季节的温度,记载着岁月的枯荣。它们扎根于干旱,盐碱含量多的荒漠地带,以曲折向上的迂回姿态,以抱拥成林的抗风沙方式谱写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情歌。它那褐色的,驼背弯曲的枝干,像父辈们历经艰辛砥砺的岁月素描。它那银灰色的叶子,像饱经沧桑的的老人,不断续写的银发情怀。
胡杨
车缓缓前行中,大漠胡杨出现在了我的视野,胡杨,沙漠中的卫士,以劲挺的英姿,傲立于荒漠,用它春的绿色,秋的金黄,生动着大漠的岁月。
胡杨,又称“胡桐”、“眼泪树”、“异叶杨”。为杨柳科落叶乔木。它和一般的杨树不同,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在地下水的含盐量很高的戈壁荒漠中,照样枝繁叶茂。因此人们赞美胡杨为“沙漠的脊梁”。
胡杨喜光、抗热、抗大气干旱、抗盐碱、抗风沙。沙漠河流流向哪里,胡杨就会跟随到哪里。所以胡杨在沙漠中处处留下了驻足的痕迹。它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故乡农牧业发展的天然屏障。
很快的我眼前连绵的沙丘上,出现了一棵棵劲挺的胡杨,在春色暖阳的照耀下迎风低语,沙沙传情。林中几乎没有其他的植物,绵延的沙丘细软而温热,只有胡杨在它的怀抱中自由地绽放,以它独有的生存方式,迎接着大自然的挑战。
胡杨在飞沙走石的戈壁荒漠中,以横插旁卧,横亘苍穹的生命姿态,述说着“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古老神话。
胡杨三千年的漫长轮回,让人不禁开始思考生命的问题,多少风雨岁月,多少寂寞等待, 多少凝重苍凉,多少蓄积勃发,用生命本有的倔强和顽强,选择了沙漠。造福着铸剑为犁,拓荒兴业的故乡人。
经历过大漠戈壁岁月的父辈们,对胡杨有着一种天生的眷恋,它那刻着时光年轮的沧桑老皮,它那执着地扎根于大地深处的不屈根系,它那与沙漠共荣辱的活化石情节,生生不息地传唱着征服岁月的凯歌。
我曾到新疆的尉犁县,罗布人村寨里去欣赏大漠胡杨,曾亲自感受过两人都环抱不过来的千年胡杨,那里的胡杨已经有了胡杨人家的血脉亲情,而胡杨人家仿佛踩着胡杨的大漠踪迹而相傍相依。
现如今故乡的胡杨,因祖祖辈辈生存的需要,沙漠戈壁变良田,而委身于寂寞的边缘。
但这些寂寞的胡杨,是祖辈走过艰辛岁月留下的痕迹,回顾历史,人类曾无休止地征战,坚持不懈地拓荒,而胡杨却执着地站立于今,这是一种生存的态度。
阳光像被清洗过一样,格外的让目光清爽,绕过时光的纠缠,铺满一地的亮丽,被自然俘获的心呀!暖融融地沉醉在故乡丰满的河床上。芦苇,沙枣林,胡杨,千泉湖仿佛镶嵌在岁月沙滩上的一枚枚贝壳,带着风沙的烙印,被记忆不断地捡拾。
千泉湖边,芦苇丛旁,沙枣林里,寻春的人们,或者是和我一样追忆故乡情的人们,眺望的目光被拘囿在一块块不成形的荒地改良中,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石,这一切没有第二种选择,所以有些东西终会在我们不断寻觅的目光中淡出历史。
抬头的瞬间,有风筝被放逐在苍茫的视野,孤独的旷野之风,仿佛看到春姑娘般,吼声更热烈了,携着五彩的风筝,跳起了荒原狂舞,穿越了城市的高度。
独自徜徉在故乡的小路上,享受那静谧与舒适。呼吸着那清新的空气,消去所有的忧愁,投入这故乡的怀抱。
我喜欢春天。春天是万物之始,有她的哺育,整个世界便有了生机。尤其在乡下,小路上散发出土壤的幽香,树林里也传来鸟儿们的歌唱,山坡上各种花草争奇斗艳的开着,处处散发出了和谐的气息。
我走进了山谷,泉水已经解冻,叮叮咚咚,美艳绝伦。捧起一捧水,一饮而尽。它不像城市里过滤的水一样涩,而且有一种甘甜,一种故乡特有的味道。这一饮便把儿时的记忆给饮了出来。那时,村子里向我们这般大的孩子很多。我们把泉里的水灌在瓶子里,在玩渴了时,我们就把灌好的泉水拿出来喝。我们从不浪费一滴泉里的水,像宝贝一样珍藏。而如今,伙伴们为了生活而东分西散,饮泉水的只剩下孤独的我,儿时的味道已不再回来。
我是农历三月出生的,同样的是在春天。这时,在我们乡下正是农人耕种的时候。小时候每当父母去田里种地,我都会随着去,虽然我帮不上什么忙,更确切的说,是去添乱。到了田里,我就像脱了缰的野马,放肆地奔跑于田间,那份快乐是那样的淳朴,比城市里的游戏机不知道要强了多少倍。那时,田里会生长野蒜,我总喜欢拿着铲子这挖一下,那挖一下的。别人家的地也被我挖的到处是坑,但他们并不生气,只是微微一笑。这一笑却是那样的真实,比起城市更是觉得舒畅。乡下人是那样的敦厚老实,热情又亲近。城市更多的是冷漠,自私,虚伪。是的,现代社会带给人们实惠的同时,也扼杀了许多温情。
小时候,我总是向往城市,立志要走出这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可是长大后却又留恋故乡,厌恶城市。厌倦城市的喧嚣,喜欢故乡独有的安静,尤其是着故乡的春天,她把冬天从大地夺走的又原模原样的要了回来。在我们乡下,一个个山坡上平平整整。找一个空地坐下王者村子,田地,树林……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天就是一个新的起点,有着憧憬,带着希望。于是,大地上的万物竞相成长。转而一想,这不也正是我的“春天”么?我何不抓住现在的机会,重头开始呢?自然的春天一年一次,而我呢?可能这是最后一次吧。是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忽然之间,不想离开这可爱的故乡,纯洁的心不愿离开这圣地,不愿在走进那勾心斗角的世界,不想在面对那一个个冷冷的表情。看看,故乡的天空永远是那么的蓝,那风是那样的柔,似乎在告诉我:孩子,回来吧……
独自徜徉在故乡的小路上,享受那静谧与舒适。故乡的春天又来了,而记忆却稍稍远了……
当春风拂过城市的高楼,我这才发觉,故乡的风已很久没有亲近我的身体,包括我的呼吸、思念和梦境。我想起了那些留在故乡的风。
其实,风是无处不在的精灵。故乡有风,城里也有风,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风。但故乡的风对于我来说,却有着深深的印记和难于割舍的情缘。故乡的风亲切、温馨、热烈,有个性。一年四季,一季不同一季,一日不同一日。它时而温柔,时而刚烈,时而在山林鸣奏,时而在芦荡轻吟。它是节令交替的急先锋,也是天气变化的晴雨表。若要预知天时变化,你只要根据风的走向、大小和强弱,就可得出大致的判断。故乡的风实在,不虚假,就像庄稼人的性格,厚道、直爽。这不仅是风的性格使然,也是风的秉性所在。人们为赞美它,还想出了许许多多光彩照人的漂亮成语,甚至还借风之形、风之势乃至风之情、风之骨引申出诸如风和日丽、风驰电掣、风华正茂等等难于计数的成语。这些成语得以流传千古,靠的还不就是一个字——风。当然也有贬义的,但故乡的风才不在乎呢。
说起我与故乡风的历史,至今已有40多年。还在娘肚的时候,我就隐隐感知了她的存在和温情。是一阵风的伤痛,才让我出生在彩云之南。父亲常对我说,是风给了我生命,我的第一声啼哭就沾染了春风,还有鸟语、花香和阳光。我也因了风的缘故,才开始了风的行走和生活。
起先,是风把春天带入了故乡。腊月过后,故乡的春风就轻轻柔柔地用魔幻般的小手拂过故乡的山岭、田野,拂过我家门前的小溪和池塘。说也奇怪,她所拂过的地方,竟神奇地燃起火红火红的野花、漾开碧绿碧绿的麦浪,就连一向沉闷的小溪也开始了欢快的流淌。池塘也是。当春风吻过塘边的杨柳,池里的鱼呀、蝌蚪呀早已按耐不住水底的沉闷,一日赛一日地热闹了春天的池塘。还有田里的秧苗,也是风一样地狂长。昨日还是一丁点大的谷芽,今天就长成了绿油油的秧床。
打开记忆的闸门,我还清晰地记得,是故乡的第一缕春风把我送进了乡村的课堂。那天,我沿着家乡的小路,在一路鸟语的欢乐中,背着母亲为我缝制的书包,融进了知识的海洋。小学六年的生活,我迎着春风来去,伴着春风成长,春风和我成了要好的伙伴。春天里,我从放学回家的路上,采一把诱人的野花,嗅醉了落山的太阳。那些日子里,我与春风追着星星上学,赶着夕阳回家,早也好,暮也罢,春风不是在屋外等我,就是在路上迎候。春风是快乐的天使,也是一个顽皮的孩童,有时令我恼,有时让我笑。你瞧,一阵风来,还夹杂了雨雹,打湿了书包;一阵风去,又卷走了母亲刚洗晒的衣袍。但大多时候,春风都带给我惊喜、欢乐和希望。
秋天到来的时候,故乡的风一夜间就染红了村后的山梁,染黄了田里的稻浪。走在村里,处处散发出秋的气息。走在秋日的乡村,你会感到非常的舒心、惬意。成熟了的秋风已不再像夏日那样热烈,也不像冬日那样凛冽,它不时摇一下枝头的红果,或是翻一波金黄的稻浪,送一串绕村飞翔的鸽子的哨音,把风的优雅定格成秋日最美的风景。
我的家乡,是滇中有名的高原水乡,就连风也对它产生了感情。一年四季,晨昏雨晴,它天天去,又天天来,你想赶也赶不走。风是我们最最亲密的朋友。我们离不开风,而风也不辜负我们的情意,时时以不同的风姿向我们作种种优美的展示。我喜欢春风的浩荡,也喜欢夏风的清凉,但更喜欢秋风的飒爽。是秋风,吹走了连天的雨雾,吹走了夏日的酷热,送来了丰收的希望。一到秋季,我的家乡在风的作用下,天空忽然间就变得碧蓝了、高远了、辽阔了,几缕蓝色的炊烟袅袅娜娜地飘在故乡的天空,就像一幅写意的画。
故乡的秋日很富有,也很浪漫。村后一树一树的柿子,也一个赛一个地红。还有地头的南瓜、田间的黄豆,以及挂满土墙和老树上成串的辣椒、玉米和高粱,把乡村点缀成一幅丰收的图画。
再后来,我长大了,参加了工作,从农村走进了只长楼房不长庄稼的城里。我的青春和热情被那些游荡在城里的风一点一点地吹去。城市生活虽然五光十色,但她却不断迷乱了我的眼睛,扰乱了我春风一样的生活。为了我所谓的幸福和追求,我与故乡的风隔离了、疏远了。我没有风的能耐,但却像风一样的繁忙。从乡村走出的曾经沾满了泥巴的双脚,走在车声人潮的繁华街道,迈动的双脚却怎么也走不出春风般的轻盈和潇洒。乡音也是。老改不掉乡村人的音调,一张口就冒出乡村人的特色。我曾尝试着转换生活的方式,以期像城里的风一样生活。但始终脱不掉乡村人固有的本性。在城里人的眼中,我有着乡村风一样的性格和特点,远远看见,就知道我是来自乡村的一道风景。我深为不能融入城市风一样的生活而苦恼和烦闷,就去问乡下的父亲。父亲已80多岁,和风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学识渊博,精通医道,但生不逢时,一生混迹樵牧,过着乡村风一样的生活。我去那天,正好在村口的老槐树下遇见了父亲。父亲虽然上了年纪,把青春、梦想乃至生命一天天、一点点地交给了故乡的风,但他却在故乡的风中悟出了许多道理,生活得像风一样的自在和坦然。他对于生活的理解,其实也像风一样的简单。说起我的苦恼,父亲想了想,就牵了我的手,指着在槐树枝上舞动的风,说,孩子,你在故乡生活了十几年,与风打了十几年的交道,你在风中出生,在风里成长,你生命的枝叶早已烙印了故乡风一样的印记。你不仅属于脚下的土地,还属于故乡的风。你所谓的烦恼,其实都缘于城里风的缘故。你若有故乡风一样的意志,坚定自己的选择,认准自己的方向,那么苦恼又从何来?
听了父亲的话,我顿时明白了一切。
那天,我没有回城。在我熟悉的乡村,漫步曾经的小径,我像一只重返山林的小鸟,让久别的故乡的风,梳我疲惫的翅。
燕山脚下深山处,
一个小山村,
人善草木安,
那是我的故乡。
记忆中,
故乡是一副山水画,
山青水溪流,
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家乡的水,
清澈透明,
小鸭在水里,
自由自在地翱翔。
家乡的山,
群山簇立,
点缀着每一户村民,
这是大自然的恩赐。
家乡的人,
淳朴善良,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家乡的情,
情长路更长,
在外的游子,
道不尽的思乡情。
每一次梦醒后,
总会思念当兵时的三角戳,
书信寄回家乡的老屋,
而今手机更方便快捷。
故乡是柔情,
故乡是思念,
故乡是牵挂,
故乡是我家。
离乡背土的我,
时常是近乡情怯,
怀乡之情不变,
乡土难离。
我随水的飘荡,离她远去了;我随山的逶迤,也离她远去了。故乡这个魂牵梦绕的名词,时常挂在我记忆的树梢上,而且对她的留念,对她的释怀,常常在我的记忆里。记忆中的故乡在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怀,展示自己的美丽来。
我的故乡形似一艘漂泊的巨轮荡漾在鄱阳湖之滨的中心,非常典型的湖心洲,那里,进出只有一条蜿蜒屈曲的湖洲马路,相传也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
最忆故乡,是那夏天里的灯火。傍晚时分,不管你从多么遥远的地方回家,即使你拖着疲惫的身躯行经在乡间的小路上,微风传来泥土的气息和稻苗抽穗的芬芳。踏上了故乡的路,你的疲劳顿时减去了不少。湖风吹拂,送来阵阵鱼腥的味道,家的感觉是那样的温馨。
特别是跨过临村的抽水机码头时,展现在你眼前是一排排整齐的灯火,你的心里除了有家的感觉外,那一定还有一份甜美的快乐。
杨树底下,点点灯光倒映在水面上,似一座水城的流光似彩。灯火中的那艘巨轮乘风向东缓缓移动,这时天上的星光和故乡的灯光都相互映衬在水里,形成一片光亮、安静而和平的夜景。渐进时,母亲前来迎接,我的疲惫早就烟消云散了。
每一棵杨树,就是一次成长的经历;每一盏水中的灯光,就是一颗希望的种子;每次夏日傍晚的回归,我都能看到了那一排排天地间永恒的光。
再忆故乡,是那袅袅的炊烟。夕阳薄山,那静卧在巨轮上低矮斑驳的房屋顶升起缕缕炊烟,它混杂着毛柴和米饭的香气,腾腾升起而上,微风中,悠悠地飘向远方。即便远离,闻到这种烟香,我就马不停蹄的往家赶,因为母亲精心做好了可口的饭菜,等待孩子的归来。
一烟直起,众烟飘扬,这就成了夕阳中故乡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翠绿的杨树间冒出那令人遐思的炊烟,着实让我倍感亲切!如果说,晚霞中的炊烟是一幅水彩画,那朝霞中就是一幅素描画卷。
日出东方,故乡的炊烟在晨露的伴随下,显得那么凝重,那么依恋故土,舍不得飘向远方的天空,也正如田畈劳作的伙伴舍不得那块泥土一样,深深扎根在这片肥沃的田野中。点点炊烟召唤着田地里耕作的伙计们,是让他们早些时候归来早餐,他们的劳作更买力气了。还有那凌晨出渔的渔民望到阵阵袅袅的炊烟,收鱼的劲头更足了。
倘要我说出更留恋哪种炊烟的话,我毫不客气地回答:是秋天黄昏飘荡在空中的缕缕白色的炊烟了,它轻盈,亢奋,袅袅腾腾,犹如一朵抒情的花儿。
看到那炊烟,早晨放牧出去的水牛唱着咩咩的歌归圈了;看到那炊烟,田畈的伙伴抱着丰收的喜悦,快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见那炊烟,远离故乡的亲人,就有家的温暖!
最令我值得回味的,却是暮夏月夜的守渔(自己插好的迷糊阵,晚上怕人倒鱼,用船守在两只壕篱中间),说是守渔,这都是男人逃离家里,去湖上快乐的借口。
那年月,物质生活的匮乏,但精神生活却非常充实。我有幸被同村稍大于我的兄长们邀去做伴,那夜饭比平时要早,也要丰盛,母亲像送客人一样,打发着我。踏着夕阳,我们的船队出发了。家乡的黄梅调响彻了湖面,起船时,这些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们,从不忘记赛赛驾船的本领。
广阔的湖水,船甩起的白浪层层翻滚。我立在船头,尽赏远山的朦胧景致,还能看到水里菱角花叶间水鸟被骚扰搏飞的弧线。有时也唱出几支流行的通俗歌谣,他们也附和着,甚是高兴!
在夕阳西沉的时候,泛起一叶小舟,尽情荡漾在广阔的湖面上,晚风夹着湖草的气息拂过我的脸旁。看那波光粼粼的湖水,小船轻轻摇动,故乡的树影婆娑,一幅迷人的景象。远山的葱翠倒影湖面,近草送来阵阵清香,闲适、恬淡、惬意,天堂也不过如此罢了。
夜幕渐渐降临,东头天空那一轮圆月,银盘般地悬挂着,当然还有些依稀的星星,在夜空中炫耀着自己光亮。躺在船舱,任凭明月的轻抚,数着星星,深邃的天宇渐渐融缩在我们的小船上。
风浪敲打着船头的声音成了我们入眠的摇篮曲,不时也有鱼儿跳出水面,争抢食物的拍水声,还有那该死的鱼儿入壕争脱的击水声,整个夜迷朦在湖水夹带的鱼腥的气息中。
呵,湖中的夜并不宁静,但那却是我最值得怀念的夜间生活!
故乡虽远离我而去,但我的记忆依旧那样清晰。
红江是我的故乡,它的身影时常在我梦里浮现,低矮的丘陵是它的纹路,奔腾不息的涪江水是它的血液,离开那么久了,那里一定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红江是我生长的摇篮,它象母亲一样哺育着我,我幼年时曾在江边奔跑,我感受着风的速度,呼吸着青草的清香,踏着沙沙着响的沙土,我在奔跑,江水四季的色彩已深深印入我的脑海,在江边我看到了夕阳映红了天边,把山丘和树林衬得更加美丽,在那江边远去的是渺小的船工、渺小的船儿还有奔腾不息的大江……
我在山上采摘蘑菇、还有酷似相思豆的小红果,山间杂着姹紫嫣红、竞相怒放的野花在晨光的照射下五彩缤纷,让人陶醉,我感受着大自然的芬芳气息,眺望着大江和深蓝的天空,空气如此清新,我深深呼吸,无拘无束,心情无比舒畅。我曾是满身泥土和满身伤痕,山上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心灵和大自然零距离。
我熟悉那里风景也熟悉那里的人,我在家属院长大,和大人们扎堆,我跟着他们到处玩耍,大人也爱捉弄我。我儿时的记忆里没有幼儿园,没有玩具和漂亮衣服,没有书籍和电视,没有幻想也没有美食。我的记忆里浮现这样的镜头,天黑沉沉了,我仍未回家,母亲才有空闲想起她象云朵一样飘浮的女儿,山上山下母亲声声剌耳的呼唤,让这个夜晚多不平静,大杂院的人也在焦灼中等待,我经常被母亲责骂。母亲在电厂上班,周围的环境让人既熟悉又害怕,我经常在前池边看白浪花、在升压站散步,有时我也注意潮湿的石缝里也长着小花,我只远远地看着它……
如今我思念的故乡,因为那份曾经的纯真、曾经的无拘无束的感觉,离开那里好久了,真想回去。多少个日日夜夜,我融入故乡的美景中,船工的号子在我耳边回荡,让我内心激荡,走过太多的路,看过太多的风景,我的心仍为之牵绊,牵引我的是多少年前那长长的纤绳,那里,仍是我真爱。
晚霞,在故乡是一道特别绮丽而绚烂的风景。是一幅描绘在画家笔下的彩屏,流淌着激情,像一对恋人热吻过后的微微泛起的绯红,故乡的晚霞像失火的天堂,燃烧着整个苍穹与远山,熊熊烈焰,映红了我的村庄,故乡的晚霞像一首诗歌,在岁月与年轮的印章上写下豪情万丈的风骨,吟唱着我的梦想,故乡的晚霞像半堆火团染透了整个地平线,红红火火,鲜艳无比,在村庄的孩子与老人的心中化作一盆夜间的炉火,温暖如春,酝酿成父辈们的灯塔。
从春夏到秋冬,四季之中最为让人惊骇的是盛夏炎热之时,一场雷雨过后的傍晚,是观赏晚霞的最佳境地,雨过天晴,夕阳西沉,此时此刻,空气中迷漫一股野草与花香的味道,燕子在屋檐前徘徊,蝙蝠在夕阳里盘旋,蜻蜓在树梢间飞舞,孩子们在打闹着,嬉戏着,天边的晚霞渐渐地由浅红变为深红,再变为血色般彩虹,这时的村庄变成了红色,树木变成了红色,房屋,麦秸垛堆成的草甸仿佛着了火似的,土筑的墙壁在红色的霞光中像一堵堵矗立的堡垒,炊烟缭绕,像散发在晚霞里的热浪,氤氲在村庄的上空,窜到无际的天边…
晚霞中的村庄,在一片通红通红的火光中,我们约定好村里的伙伴,在麦场的草堆与木柴架起的茅房间捉起了迷藏,玩起了老鹰抓小鸡,嬉笑声,叫喊声,暮归的牛羊声,声声入耳,快乐着幸福着,村庄,是孩子的'快乐天堂,村庄,是晚霞沉睡的温床,渲染着希望,生命,还有那些童年里的故事。
时过境迁,岁月如歌,人生即变,烟花过眼。一切在风中顶着跋涉的脚步,我们背井离乡,流浪远方。平生的美好的那些年华里,曾经的村庄,昔日的晚霞被时光隔阂的如此陌生,那样遥远,仿佛沉浸在几百年或是几千年,不知不觉中依然在眷恋着故乡的晚霞,曾经,在那个懵懂不安的年纪里,那些红色给予了我童年的快乐,异想天开,思絮翩翩……
这些年间,我到过很多地方,经历过许多夏天,与不同的村庄,也仰望着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晚霞,总是找不回当初故乡的那种景象,那种在心中自然而然滋生的感觉。有一年我在车上经过河北无极,时日是傍晚,看着车窗外的无极,那些蜿蜒起伏的山岭,莽莽苍苍的树林,一条曲折流淌的小河,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如此美丽,如此留恋。那一刻我真的想从车下跳下,一同在那个神往的地方静静的守望着,看着烟幕中的飞鸟,溪水,那个并不富丽的小城,因为那里有我此生想念的一个女孩,大学毕业那年,她选择了教育工作,去了那个地方,我想当我再一次去欣赏,怀念那段擦肩而过的城市,心中的悲凉便在那些梦境中的晚霞里悄无声息地褪色。
这些年,时常在黄昏来临之时,我倚窗而立,在远方的天边目睹着,注视着,思念着,那个遥远的故乡,那个清朗的天空,那个魂不守舍的女孩,那道人生是烂漫的晚霞。闲暇时,我写着自己的人生,一些诗词,在回味中品茗着青春的苦涩,年华的醇厚与芬芳。
这些年,身居闹市,行走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追求着,奔波着,与城市为伴,在喧嚣中生存,往日的辽阔在高楼林立中阻挡着,那些工业的烟尘与雾霾困扰了我凝望晴朗的天空,魂牵梦绕的晚霞,几次次试图找回那些自然界的风的清柔,雨的甘霖,月的皎洁,花的娇艳,成为一种释怀,一种勉强。
这些年,在时光的枷锁中把故乡与亲人几乎遗忘。每当享受这种无奈的生活时,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自己的故乡,像那些年未曾长大的日子,在村庄里同邻家小孩爬在墙头,攀登树木,放着牛羊,捉着蛐蛐,扮着鬼脸吓着小女孩,走在乡间的埂头,瞅着那些碧绿碧绿熟透了的西瓜,在暮色中望着晚霞。
跟在奶奶的身边,坐在灶间一把一把往锅底填着柴火,煮着米香,熬粥的热气腾腾,看着火光,噼哩啪啦的燃烧声,蒿草的野香,在家的味道里久久荡漾。看着父亲将一支支柳树条编制成箩筐,盛满粮食,装满瓜果,在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五彩缤纷的花朵开满田园,与母亲在院落里撒着米粒,喂养着呱呱乱叫的小鸡,逗弄着不听话的小狗,啍啍唧唧的饿着了小猪,看着它们可爱的模样,在晚霞里,就是这样的村庄,黄土窑洞的热炕在母亲的一把把柴火里点燃,炊烟袅袅,我们闻到那永远消除不掉的气息与欲望,在岁月里,在晚霞里。
人生就像那时光里的晚霞,经历着季节的不同变迁,有清风明月的静思怀念,有碧空万里的浩瀚,晴朗,蔚蓝,高远,明净,时而淡淡,时而浓浓,时而甘淳,时而质朴。在若干的年月里,我们即将老去,可是故乡的晚霞永远在我的心中,永远在生我养我的村庄那一头,燃烧着,生命的绚丽,不变的地老天荒!
故乡,村庄,父亲,母亲,屋子,菜园。黄昏里的天边,你看,那亿万年的孕育,有一粒种子在萌芽,呵!故乡!
忆故乡甜蜜的中秋
济南的秋天,总是迟那么些时日,但总会来,走的也快。跟不上脚步的就从夏天一下穿越到冬天,好不过瘾。因为即将逝去越发的喜欢秋天,尤其是初秋,阳光总是耀眼的白,蓝天涂得一丝不苟,像个坦坦荡荡做人的君子,特别明净舒服,那个味儿带给我的是丝丝的甜蜜和幸福。
可这秋的凉意一上心间 便兀自惹出许多故事来。
我的家乡,节日是有着浓浓味道的。尤其是中秋节——一个收获的季节。对于辛苦一年来的农家人,收获意味着可以不用再忍受饥饿,可以给孩子攒学费,可以给老人添件新衣服。这时整个村子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路上的行人,走起路来都是轻快地,打起招呼声音也格外响亮,脸上总挂满了合不拢的笑脸,人人都是倍儿有精神。远处庄稼地里是一片忙碌着的喜悦。中秋节就出现在这收获的时日里了。
每每听到集市上卖月饼小贩的叫喊声嘹亮起来,我便知道临近中秋节不远了。那吆喝声里透着的亲切—— 在我儿时听来 ——如同月饼里的红丝绿丝一样甜。这个时候我和弟弟最兴奋的就是跟着母亲赶集买月饼了,因为每个摊位都可以免费品尝一小块,不买也不打紧的。我和弟弟先品尝,母亲再砍价,买一份再换下家,这样可以多尝几份。一上午下来会买好多份,以五仁居多,捎带着买点枣泥水果味的。母亲这时便会数一份送姥姥,一份送奶奶,一份送舅奶奶、、、数完往往就没我们的了,母亲看看弟弟,再看看我,可怜我们,又欣慰我们的懂事,便折回去再买几个。回家后母亲会放到我们够不到的地方,不到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是不能吃的,但弟弟会经常踩着凳子看看少了没,数数没少,向我“汇报一下”便心安的玩去了。这时最盼中秋节早些来,来的快一点!但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却再也无法掩饰了,出门都是边走边跳的,时而还唱几句学前班老师教的歌,母亲安排干什么活都特别有劲。那种甜甜蜜蜜的感觉,直到现在想来还意犹未尽,好像韵味会绵延,会温暖很远很远的自己。
中秋节在我们的盼望里如期而约,这天我不用大人叫就会起的特别早,鸡舍里肯定会关一只养的肥肥的大公鸡不让出去觅食了,我知道那是母亲用来犒劳我们的。一年里只有这一天和过春节才可以吃到的。我会把院子里一堆堆黄灿灿的玉米摆整齐,把花生堆成一座小山丘,把鸡舍、羊圈打扫的干干净净,没有人会安排我干这些活的。一晌午的功夫,整个小院温馨又整洁宽广的完美呈现,当然也会得到来自大人的夸奖的。过了中午节日气氛就浓烈起来了,父亲负责杀鸡,母亲忙着包水饺,我负责杂活,弟弟在一边玩耍,难得的一家人都在一起,哪像平日里,父亲天不亮就下地了 ,有时候我们睡下了他才回来。经过我们一下午的“折腾”,一桌丰盛的晚餐就摆好了,弟弟去喊爷爷奶奶,我负责去买甜酒,很便宜但味道有点像葡萄酒,甜中微涩;倒在杯子里,冒起泡泡又像雪碧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对于当时的我们就一种味道——甜甜的味道,无法逾越的美味和甜蜜,刻在我的骨子里,伴我去远方,去更远的未来。
那顿团圆饭,现在想来是多浪漫。在农家小院里,一家人团坐,有说有笑,满院子收获的玉米和花生的清香弥漫开来,浓浓的丰收的味道。灯光是月亮照下来的,温馨安详,像爷爷奶奶饱经沧桑后的双颊一样。月亮总是分外圆,光也分外明,映在葡萄架上,细数从葡萄藤上落下来的月光,一丝丝一缕缕,风一吹来,秋意正浓,秋的韵味在此刻会肆无忌惮的蔓延。小黄狗也不叫了,像是怕打破这静谧,安安静静的趴在那。院子外面的小河沟因一整个夏天都在蓄水,虫鸣蛙唱的好生热闹。吃罢,母亲会摆上刚从藤上摘得葡萄,这个时候中秋节的主角就会登场了。母亲拿来案板和刀,弟弟总是抢着踩着高凳把他天天关照的月饼取来,全家人的目光都在母亲的手上,只见月饼在母亲娴熟的刀下飞舞几下,六块小月饼就呈现了,品尝完五仁的,接着就是枣泥水果的,没有更丰富的种类了,含在嘴里像蜜一样甜,我每次都是回味很久才舍得咽下,直到现在我还是钟爱着五仁味,每次买都会问是冰糖甜丝做的老月饼么。月饼在今天被炒到比黄金都贵,高贵大气的包装,各式各样的口味挑衅着快节奏的味蕾。我担心我的孩子,到时会不理解我,我怕!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理应得到更优秀的传承!如今优越的生活实属来之不易,唯有珍惜才好。
儿时刻在心里的甜蜜,久久回荡。像家给我的温暖一样,纵使人间冷暖,纵使压力重重,心头照样有压不住的晴朗,享不尽的温存。
好久没有写关于故乡的文章了,对于漂泊在外的人们来说,无时无刻都牵挂着自己的家乡!今天我将整理思绪,打开心扉,用浓浓的思念,淡淡的笔墨,描绘故乡的柔美画卷,重温一场当初美丽家园的盛景······
我出生在祖国的西北部,一个素有西北“小江南”称号的塞北小城。这里风景优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没有任何的污染,最适合居住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忠厚老实,世世代代都流传着,西北人固有的直爽豪放的性格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我们这里曾经是三国古战场,三国名将姜维就是我们天水人。老人们还讲了许多许多我们这里的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那时候我听得特别津津有味,从小就对传说故事充满了好奇心。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这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儿时的故乡再也寻不到了,只能透过年轮的痕迹,在朦胧的记忆中细细整理······
<一>故乡的春天,朝气蓬勃、充满希望。
春天,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块块翠绿的庄稼地,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把整个小山村装扮的格外美丽。
故乡的春天,朝气蓬勃,既繁华又热闹,处处散发着清幽迷人的气息。到了谷雨前后,也是我们农忙的时候了。人们提前去集市购置种子,置办农具,购买化肥等,要准备开始新一年的春种了。大家都在田间地头,开始忙碌,有种玉米的,有种葵花的,有种土豆的,处处都是春耕忙活的景象。到了周末,我和二哥也去地里帮忙干活。我们一家人分工明确,父亲和母亲拿锄头在前面挖坑,二哥在后面端着盆子上化肥,而我在最后提着篮子撒葵花种子。虽然那时候干活辛苦,但我们一家人都很快乐,父亲喜欢开玩笑,常常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我比较顽皮,喜欢偷懒,有时也会唱一些跑调的民歌,讲一些有头无尾的故事,也会把大家惹得哭笑不得。大哥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去了城里,每到过年的时候才回家和我们团聚,所以我的童年,大多时间都是二哥陪我一起度过的。
记得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母亲让我和二哥去地里挖野菜。我们一人拿着一把小铲子,提着一个篮子,向田野深处走去。当来到了一块地头处,发现上面长有很多野菜,哥哥干活一向老实麻利,小小的铲刀在他的手里显得格外灵活,他在地头上蹿下跳,就像一只啄木鸟一样,不一会的功夫就把地上的野菜“啄”个精光。而我不光速度很慢,还时不时的抓几只蛐蛐玩耍,完全没有把心思放在挖野菜上。看着二哥篮子里的野菜越来越多,我心里不由得焦急起来,不过,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嘿嘿!我趁着二哥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的把他篮子里的菜抓到我的篮子里,这样我就和他的野菜差不多一样了。我知道,其实那时候二哥早就已经发现了,只是他是当哥哥的,总是让着我这个不懂事的小弟弟,也就假装没看见罢了······
过了农忙的时候,我还常常带上伙伴们去山上的古城堡里玩。听大人们说,这座古城堡有些年头了,是为了抵御外敌而修建的,以前还在上面打过仗,也在里面住过人。还有人说,城墙上面有两条大蛇,是专门看护这里的,还叮嘱小孩子千万别上城墙。我们刚开始听了还有点害怕,但后来,我们几个调皮鬼聚在一起,商量着一起爬上城墙一看究竟,最后大家意见统一,鼓足了勇气,手里都拿着棍子,一起爬上了可怕的城墙,但并未见到大人们所说的守城大蛇。城堡中以前是我家的苹果园,尤其花开的时候,特别漂亮。我最喜欢和伙伴们一起在果园里追蝴蝶、抓蜜蜂了。当抓到蝴蝶的时候,我们特别兴奋,那就是我们得的“战利品”。有时候我们还在这里做“过家家”的游戏,有时也会借着花开的美艳,模仿电视剧中,举行一场浪漫的“婚礼”······那时候别提多高兴了!
<二>故乡的夏天,绿树成荫、充满火热。
到了夏天,大地一片葱茏,各种鸟儿虫子的叫声,在这个幽静的小山村里跌宕起伏。乡间小路的两旁,槐花飘香,麦田里的蝈蝈正在放声歌唱。故乡的夏天就是一副有声有色的水墨丹青画!
在夏天最主要的一个节日就是端午节了。“五月五,过端阳,插柳条,粽子香。”这是我们小时候常说的童谣。
到了端午节这天,父亲很早就去河边採柳枝了,等我们都醒来的时候,家里大小房门上了都插上了带着露珠的新鲜细柳梢,我觉得此刻我们这个家有种诗情画意感觉。其实端午节是孩子们很喜欢的节日。这天大人们会给小孩子穿上新衣服,在脖子上戴上漂亮的荷包,手腕、脚腕都系上五色彩线。孩子们经常在一块玩的时候,会各自炫耀着自己戴的荷包,互相攀比着,都说自己的最好看、最漂亮。我们在这一天不光能吃到香甜的粽子,还能吃到我们本地的荞麦凉粉。真的很喜欢过这个节日。
到了农历六月的时候,天气炎热,正是仲夏时节,地里的麦子也成熟了,黄灿灿一片,被风吹过时,会卷起层层波浪,真是美极了!每年到收割麦子时候,也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人们起早贪黑,都抢收麦子,趁着好天,早点收完。这可是一家人的口粮,一年的希望啊!想起小时候我们全家人割麦子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父母亲顶着烈日在麦地里挥舞着镰刀,一颗颗汗珠从脸颊掉落的情景······
大人们都去忙了,我们小孩子怎么能闲着呢?除了有时候给家里帮忙外,我也会约上几个好伙伴,去野外游玩。你猜,我们今天要干嘛去?告诉你,要去捉蝈蝈了!
我们手里提着早就编制好的蝈蝈笼子,一路上又说又笑,交流着捉蝈蝈的方法,大家此刻都很认真的在听,似乎要执行一场重大的任务似的,都显得很一本正经!夏天的田野上,一片壮丽优美的景象,各种五彩缤纷的野花竞相开放,在灿烂的阳光下显示着它们迷人的风采。当一阵阵清幽的夏风吹来,浓浓花香沁人心扉,近处的花朵在向我们轻轻点头,远处虫儿的鸣叫声似乎也离我们更近了。当大家走到了一处山坡跟前时,停下了脚步,蝈蝈的声音特别清脆响亮,好像有好几只在叫。我们进行分工,悄悄地向着叫声方位走去。当离叫声越来越近的时候,自己不由得紧张起来,生怕被蝈蝈发现偷偷跑掉。于是,我蹲了下来,仔细地寻找着草丛中的蝈蝈。我猛一抬头,看见一只油绿油绿的大蝈蝈正趴在草梢上,十分显眼,看来要行动了,我用一双小手轻轻地靠近蝈蝈,然后双手猛扣,蝈蝈就这样被我抓到了,哈哈,太开心了!经过大家的努力,今天抓了好多呢。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大家兴高采烈地回家去了。这时候西边飘荡着艳丽的云霞,太阳公公正在躲在云层里,夸赞着我们这群天真可爱的小孩子们!
在夏天的时候,我最喜欢爬山了。一到周末的时候,就会约上几个小玩伴,去爬山。山上不光有好吃的,还有很多好玩的。我们找蜗牛的化石,可以做成哨子吹;还可以在山洞口捉蚁狮玩,这种虫子我们叫它“透透门”,在干燥的土壤上面钻一些“小漩涡”,只要拿小棍子在漩涡中间搅几下,它就出来了,不过它行走的速度很快,还会倒着走路,倒是挺好玩的。
除了有时候去爬山,我们还会去河里摸鱼。我们村子边上有一条小河,河边长着一排粗壮的杨柳树。天气炎热的时候,坐在树底下特别凉快,树干上还会渗出很多水珠。这条小河,流淌的速度很快,但水不深,我们会卷起裤角,拿上自己家里背东西的背篓,在河中间捞鱼。有时,除了捞鱼,我们在这里还常常游泳戏水,不过水里有一种动物,还是挺害怕的,那就是水蛭了。它会附在人的皮肤上,头钻进去吸血,我们都叫它“水钻子”。所以每次游泳的时候,我们先要把水搅浑,这样水蛭就被赶跑了,这样下水才安全。有时候也会捉水蛭来玩,在水清的地方看见水蛭了,我们把手伸进水里,这样水蛭就扒上去了,然后把手拿出来,用另一只手拍打几下,它就掉下来了。然后我们把手擦干,把水蛭拿在手里玩,因为手干燥了,它就钻不进去了。最后等玩腻了,我们会用牙签之类小棍子在水蛭尾部插入把它身体翻过来,拿到太阳底下暴晒,有些生命力很强,你如果不管,它会自己慢慢又翻过来,如果把它扔进水里,自己也能翻过来继续存活。
夏天的时候,我除了正常上学,还要每天去放牛。那时候,我家里养了一头老黄牛,放学回家,吃完饭以后,叫上我的伙伴,一起去放牛!我很早就学会了骑牛,其实大人是不让骑的,可是我那时候比较顽劣,偏偏不听话,非骑不可,最后也就自然而然的每次骑牛出行了。我们一般都去村子后面的大梁山上去放牛,因为那边野地很多,草比较茂盛。其实说起放牛也是一种乐趣。在去山上的路上,我们骑着牛,唱着歌,吹着清凉的风,还能嗅到淡淡的花香,听到沿途虫鸟的叫声。现在想起来,那是一种怎样的惬意啊!
<三>故乡的秋天,瓜果飘香、充满喜悦。
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实已经成熟,地里的庄稼开始丰收,人们脸上露出的喜悦笑容,就是秋季里最美的风景!
俗话说,“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秋天收获丰硕的成果”。对于我们农民来说,秋天就是最幸福的季节,因为我们辛苦一年的劳作,在这个时候就要见到成效了。
秋天不光是丰收的季节,更是美丽如画,让人回味无穷的季节。先说这时的果园里,弥漫着浓浓的果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苹果树上挂满的一颗颗又红又圆的苹果,就好像小孩子的笑脸一样,又可爱又讨人喜欢。还有紫色的葡萄,黄黄的梨,整个一个果园里,成了水果的童话世界,我想,他们在没人的时候一定玩的很开心,就像我们那时候一样天真无邪。
秋天的到来,也意味着农忙的开始。各种春天播种的农作物,这时候都要丰收了。不过天气变得凉爽了,在地里干活也不像夏天那会酷热难耐了。俗话说,“有一份付出,就有一份回报”。现在的收成,就是当初付出劳动的回报。我们在放暑假的这段时间里,也帮着家里干活,尤其秋忙的时候,全家大小全部上地帮忙干活。记得那时候,我们全家人在傍晚的时候,坐在院子里剥刚扳
收回来的玉米皮,一家人有说有笑的,感觉好幸福。
秋天最大的节日就是中秋节了,这也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记得小时候的中秋节很热闹也很幸福,在这一天能吃到很多好吃的。尤其是晚饭特别丰盛,有很多水果还有我最爱吃的月饼。记得二哥特别喜欢吃桃子,看见桃子就像丢了魂似得,谁也抢不过他。那时候虽然家里条件差,但一家人都很快乐,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一家人团圆更幸福的事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中秋节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家乡,还有家乡的亲人。时间过得真快,一晃都好多年过去了,最疼爱的爷爷和奶奶也相继离开了我们,如今父母也已苍老了许多,时间带走了过往,却永远带不走对亲人的那份牵挂!
记得有一年,我生病了,整整呕吐了一个晚上,母亲一夜没睡,一直守在我身旁照顾我,等到天还没有大亮,就让父亲带着我搭乘第一班班车去市里看病。那时候,爷爷和奶奶都在市里做生意,我只有在放假的时候去看他们。等车到了市里,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下车后,父亲背上我一路奔跑,紧急赶往医院,等到了医院的时候,我看见父亲一只脚在流血,原来在来医院的途中,父亲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破酒瓶子,他一路上忍受着疼痛送我到了医院,虽然我那时候比较小,但那段往事我一直记得。
说到亲人们的爱,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铭记于心。岁月无痕,时光变迁,多少年漂泊在外,童年的记忆,似乎有些模糊,亲人的思念却愈加浓烈······
<四>故乡的冬天,温馨祥和、悠然自得。
冬天,寒霜素裹,枯叶飘零,大地一片苍茫。
故乡的冬天,可以用宁静祥和来形容。到了冬天,田地开始上冻,小河开始结冰,人们也就在这时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花草树木这时都进入了休眠期,但人们的热情依旧高涨。到了天寒地冻的时候,全家人都会围坐在火炕上,要不一起聊天,要不一起看电视,或者干一些其它的小活,总之生活很是融洽。
冬天虽然枯燥无味,但有时候却呈现出别样的风景和趣味来!
冬天的早晨,一片清寒,很多人此刻都蜷缩在热烘烘的被窝里,只有一些老人会选择这个时候晨练。等快到晌午太阳出来的时候,村子里就开始热闹了!人们都纷纷走出家门,选择一块向阳的地带,围聚在一起,尽情的享受着冬天特别的“日光浴”。
大人小孩,男女老少这时候都出来了。老人们抽着旱烟,蹲坐在墙角上,讲着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黑黝黝的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尤其笑的时候就更加明显了。还有几个带孩子的妇女,拿个小板凳,也坐下来聊天说笑,怀里抱的婴儿正在幸福的吃着奶,那两只胖乎乎的小手,不停的舞弄他妈妈的头发,还时不时抓一下另一只奶,好像在保护他的“食物”,生怕别人抢走。还有几个小孩子,正在墙角处做过家家的游戏,他们正在用捡来了一些石头和木棍正在那里“建房子”,弄得满身都是尘土,小手和脸蛋都被冻得通红,此刻灿烂的阳光照在他们稚嫩的脸上,格外温馨美丽······
在冬天,虽然天气冷,没有什么美景观赏,但这里的人们会自己创造一些娱乐。其实到了晚上,也很热闹。好多人都会去别人家里串门,聚在一块聊天谈笑,或者打打扑克,或者一起围坐在火炕上手搓玉米。这些场景,在其它季节是很少看到的,恰恰是这些朴实团结的生活,使我们这个小山村更加的和谐温馨,那时候的人们虽然不富裕,生活艰苦,但每个人都生活的很快乐。
说到冬天,最美的景色,莫过于下雪的时候了!一片片雪花从天而降,如鹅毛般飘飘荡荡,落到房子上,如棉絮覆盖,银光闪动;落到山坡上,如白云堆砌,洁白无瑕;落到树上,如银装素裹,晶莹剔透。
当下了一夜的雪,早上推开门,白茫茫一片,一股寒雪的清香袭面而来,让人神情清爽无比。走进白雪世界,仿佛住进了童话的天堂。大人们很早起来开始扫雪清道,而孩子们此刻无比的高兴。每到下雪的时候,我都会想起童年玩雪的场景!
最喜欢在雪中玩耍了!我们自己会做滑雪板,在坡路上坐着往下滑真是太刺激了!还有堆雪人、打雪仗、在雪地上画画,都是很有趣的项目。记得有一次下了很厚的雪,等中午的时候雪停了,很多人都出来散步了,我们几个小孩子正在玩耍,看到别人家扫的雪都堆在了门口,我们就出了一个主意,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输赢,谁输了将要被其他人用雪埋掉。事后想想,那次真的很危险,要是埋在雪里时间久了真会出人命的,那时候对安全意识不强,只要觉得很好玩,也就没想那么多了!
冬天,最热闹的节日莫过于过年了。我们当地过年非常的隆重,不管大人小孩都盼望着过年。
春节前夕,大人们已经置办好了年货,差不多腊八前后,就要杀猪了,说起来我家的那头猪,我也是有贡献的,平时我还采了不少野菜喂它呢。过年的时候,杀猪的师傅很忙的,要提前打招呼,不然还真顾不上。到了杀猪的这天,杀猪师傅很早就来家了,父亲这天会叫几个邻里乡亲过来帮忙,首先去杀猪师傅家里把他杀猪的工具全部搬来,这些工具中除了刀具和去除猪毛的凿石刮子外,还有一个木质的大桶,这个桶是用来烫猪用的。当选好地方,要用几根木桩搭一个架子,这个架子就是用来挂杀死后的猪的。看到这个架子,让我联想了电视剧中把人吊起来,用鞭子抽打的场景,真有点渗人。等一切就绪后,母亲在厨房用大锅烧水,等水烧的差不多了,就要开始去猪圈抓猪了!
父亲先会把猪赶出来,这会,先上去两个人抓住猪耳朵,后面一个人揪住猪尾巴,一起使劲往杀猪场拉。等快到的时候,杀猪师傅就出手了,这时候四五人合力把猪抬到木桌上,杀猪师傅左臂夹住猪头,口里用牙咬着刀,桌上下方放一个盆子,这个盆子是专门接猪血的,恐怖的时刻马上就要来了,有些胆小的孩子,都不敢看,用小手捂住了眼睛。猪的叫喊声越来越大,听的人心里直发颤,就在这时,一把锋利的匕首刺进了猪的脖子下面,直看一股鲜血喷射了出来,那场面还真有点吓人。不过杀猪师傅的脸上毫无表情,看来这也是职业习惯吧。我们小孩子平时见到杀猪师傅,心里总有些畏惧,感觉他们杀猪那么厉害,想必杀人也一样很厉害吧,哈哈,也许是杀人的电视剧看多了吧。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贴对联,还有挂大红灯笼的,贴福字的,不过那时候挂灯笼贴福字的可不多。到了傍晚,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要去墓地请祖先亡灵,请到家里一起过年。大年三十晚上是除夕夜,据老人们说,这天夜里天狗食日,所以要放炮敲锣打鼓,把天狗吓跑。那时候我们小,也不知道这些传说是真是假,但过年的时候真的很热闹······
大年三十,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乐道的观看着春晚,厨房的锅里正煮着猪肉,一股股香味从厨房飘进了客厅,真是让我们垂涎三尺啊!不过等会就可以吃到香烹烹的美食了!那时候家里不富裕,平时很少吃肉,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杀了猪才有肉吃。看了一会春晚,有人叫我出去一块放炮,我们还点了一堆篝火,大家都从篝火上面跨过去,这意味着跨年,红红火火。
大年初一早上,母亲会早些把我们叫醒,给我们换上新缝制的衣服,跟着大一些的孩子去村里三年内有服孝的家里,上香献纸钱。等到初四以后,很多村子里会举行社火表演,有马社火、黑社火,镇子上还会有高台、秧歌表演,有些地方还会唱戏。一年最热闹欢快的时候莫过此时了!
正月的时候,人们都走亲访友,交流感情,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到了晚上,万家灯火通明,鞭炮声、欢笑声、酒杯碰撞声、还有小孩子们响亮的歌唱声,都在这个美丽祥和的小山村的夜空,悠悠回荡……
风过无声,雨过无痕,时间的脚步总是走的匆忙,转眼间,已经离开故乡漂泊多年。岁月的痕迹,流年的沧桑,已悄悄爬上了脸庞,在心底沉积了厚厚的羞涩。那张稚嫩红扑扑的笑脸,永远永远的停留在童年故乡的记忆中了。流浪天涯,只为那的心中的信仰,只为那远大的理想,穿过一座座陌生的城池,留下一段段苦涩的故事,不停留,也不回望······
时光依旧匆匆流淌,流浪的脚步还未停歇,穿梭在纷乱的世界里,经历着人情冷暖的变故,品尝着酸甜苦辣的沉重。流浪的人,疲惫的心,端起一杯醇香的老酒,唱起一首深情的老歌,迎着清凉的夜风,伴着柔婉的月光,思念着故乡亲切的人,回味着家乡的优美的景。
童年的回忆,不光在我孤独的梦里停留,还将继续陪伴我向前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