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书屋散文
在很小的时候,酷爱读书的我,就渴望着有朝一日能拥有一间儒雅清静的书房,一个古色古香的书架。但就是这个说来简单而又普通的愿望,从我十几岁直至不惑之年的今天,仍没能实现。
也许有人会问,实现这么个愿望,有这么难吗?的确,北京奥运都召开了,神七都出舱了。可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愿望,在漫漫岁月中,竟还是一个梦。
十八岁前,家里人口多,“红木板箱,顺三炕”,普通人家的基本构造都如此,我所说的什么书柜、书房,都被家人视作小孩子天真的无稽之谈。
其实当时我的“藏书”加上语文、数学、英语课本,还有《字典》之类的工具书,也不过三十几本。所以当某一天姐姐要带我去她开的店里工作时,我除了带上自己的日常用品外,还带上了自己所有的“藏书”。
在姐姐开的小店里,书架、书屋,甚至静下心读书都成了奢望。但有弊必有一利,买书再不用可望不可及。所以几年下来,我的藏书从以前的三十几本迅速增长到百十多本(课本除外),什么《简爱》、《冰心散文选》、《卡耐基成功秘诀》、《唐诗·宋词赏析》等等。但由于没有搁置处,这些书只能放在床下的纸箱子里。之后姐姐的商店先后搬了两次家,那些书也跟着几经辗转,几经巅簸地搬腾着。后来我成家了,这回那些书终于有个安稳的归宿了吧,我的愿望也该实现了。然而天不如愿呀。
我结婚的房子袖珍得如一个“鸟巢”,日常起居都是摩肩接踵,多放一把椅子,常常也是挖空心思,有时藏头去尾,又捉襟见肘。为了省地方,我的那些书只能东塞一本西扔一本,最后索性充分利用,垫在电视机下面,可谓一举两得。唉,无情的现实让我不得不再次收敛起对书房的喜爱,因为丈夫很有信心地曾对我说:“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之后,面包的确是有了,而我的那些书籍,却仍然像一个个流浪儿一样居无定所。
因为成家后不久,迫于生计的无奈,开了一家馒头店,之后吃住都在店内。那个“袖珍鸟巢”不久便与家俱一同卖掉了。唯一搬走的,是我的几箱书。
馒头作坊整日烟熏气打,阳光中弥漫着白色的粉尘。可忙里偷闲,我仍然不忘读书。有时兴致勃发,把所有的书从床下翻出来,抚摸着,翻阅着,浏览着,如数家珍。不止一次地幻想着,等经济好一些,我就买套新房子,把我心爱的书全部摆放在书房内,取名就叫:“博雅斋。”书房内再挂上几幅书画,宁静致远,书香四溢,信手拈来,醉品香茗。读鲁迅、品冰心,足不出户尽享书之韵,书之美。体会“红藕香残玉覃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惬意;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悠。自然的美景,人文的视野,方寸之间,尽收于心……
也许是为这样美好的愿景所憧憬,每天日出而做,不知疲倦地挥汗如雨……
转眼间,寒来暑往十几个春秋,弹指飞过。在这十年当中,为了生计起落沉浮,教育孩子殚精竭虑。时世变迁,物是人非。在这期间,我先后搬迁六次,每次搬家,总要丢弃一些东西,而我那四、五箱书,却与我相依相伴形影相随,先后被丈夫扛上过阁楼,搬进过地窑,而每一次他都是一脸不快,嘴里嘟囔着什么:一堆烂纸有啥用,不如卖破烂……
再看我那些书,几经周折,动荡不安中尽是满目疮痍。那泛黄的扉页,有蛀虫留下的痕迹,还散发着刺鼻的'霉味。这常常让我掩卷叹息后黯然神伤……
于是逛街时,再无心买书,那怕是时下最畅销的书,我也无动于衷,因为一想到丈夫扛着一大箱书,往阁楼攀爬的佝偻身影,还有那些书被压在箱底不见天日的命运,内心就一阵怅惆……
如今已近不惑之年的我,仍如一片飘忽不定的云,为了生计四处飘浮着,一颗心几乎被凡尘琐碎、功名利碌充填得满满当当,曾经对生活的热望,对未来的遐想,心中的挚爱与感动,已逐渐被凡尘世俗排挤一空……
生活就像一列奔驰的列车,载着我,载着我永无休止的欲望,永不停息地向前奔跑着……可能只有上天才知道它什么时候才会停下来吧。现代人都喊“累”,可又有谁不为五斗米“折腰”呢……
有首歌唱道,人生因有梦而充满色彩。没有了梦的人生,就只剩下了一具空空的躯壳。所以,无论生活的枷锁多么沉重!偶得闲暇,我还会从沉重的躯壳中爬出来,在结满尘网的书籍里寻找着曾经的梦;一个古色古香的书架,一间墨香飘溢的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