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定西洋芋抒情散文

王明刚

怀念定西洋芋抒情散文

  定西是我的故乡。地处黄河上流,位于甘肃省中部,因此又称陇中。离家千里,漂泊在南方繁华的大都市,穿梭于时尚与奢侈的都市人之间,累得时候,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遥远的故乡,在那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上,父老乡亲们和谐相处。我想念定西,想念朴实的父老乡亲,想念陇中大地上朴实的洋芋。

  洋芋和洋糖、洋火、洋车等一样都带着一个“洋”字,但是在它身上却找不到一点儿洋的感觉。虽然它的老家不在中国,可是自从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就与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扎根于黄土地中,养育一方百姓,反倒让人觉得它土里土气的,就像是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人们。还有,凡是冠以“洋”字的都有炫耀之意,可洋芋却将自己深深地埋藏于黄土之中,深藏不露。因此它又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土豆”。

  定西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少雨,有“贫瘠甲天下”之说。可是洋芋却没有嫌弃这块贫瘠的土地,似乎在这里找到了新家。陇中黄土地上种出来的洋芋又白又大,很是招人喜爱。

  洋芋不像有些蔬菜那么娇气,它总是能够随遇而然。不管做什么菜,它总是那么可口,不改自己的本色。炒了可以吃,炖了也可以吃;煮熟了去掉皮拌上自家泡的酸菜,吃起来更香;放在炉子里或炕灰里烤熟了,脆黄脆黄的,拿在手中三翻两捏,吃起来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它可以当菜,也可以当主粮;可以与面食搭配,也可以与其它蔬菜随意搭配。不管怎样,洋芋总能够与它们和谐相处。就像是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人们,总是那么普普通通,那么实实在在;那么与人为善,那么微不足道却总能有所作为。

  南下广东,时常会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便道甘肃定西。那些人总会上下打量我一番,然后淡淡地问道:“你们那里的人是不是都吃马铃薯呀?”我无语。我知道,他们的话里多多少少带着一点儿嘲讽的成份。也许在他们的意识里,土豆与这个繁华的都市很不相称,但我却以它为荣。不光是因为我吃洋芋长大,更重要的是洋芋改变了我。从小学到大学,我的学费几乎都是用洋芋换来的,每一分钱里面都凝聚着黄土地的芬芳,散发着洋芋特有的清香。正是这土生土长的洋芋,还有如洋芋一般土生土长的'陇中父老乡亲,养育了我,激励着我从农村走到了城市,从无知走向了成功。

  对于陇中的父老乡亲们来说,没有什么比洋芋更让他们刻骨铭心了。的确,大山中的每一点改变全仰仗着洋芋。买化肥、买三轮车、盖房子、娶媳妇,娃娃们的学费,家里的花销,那一样都离不开洋芋。春耕时节,乡亲们总会多种上几亩洋芋,只要老天爷开恩,下两场好雨,乡亲们就有盼头了。秋收时藏上几窖,大的用来换钱、当主粮,小的喂上两头大肥猪,这农家小日子就滋润了。

  如今远离故乡,如浮萍般随波逐流,但我的根却深深地扎在陇中的黄土地中,永不动摇。每次看到饭桌上各种用洋芋做成的佳肴时,总会感慨万千。如今,土里土气的洋芋变成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金蛋蛋”。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家家有了摩托车、三轮车,也不用再花钱买媳妇了。乡亲们的日子红火了起来,几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终于挺起了腰杆。每到丰收的时候,大车小车的洋芋,载着乡亲们致富梦驶向祖国的大江南北。乡亲们那黝黑的脸上绽显出如土豆花一样美丽的笑容。那些走出去的人们又回到了这片土地,犹如洋芋,在黄土地里扎根,创造财富。

  2018年春节,正好赶上南方雪灾,我没能回家过年。除夕的晚上和几个同事一起聚餐,轮到我点菜时,我没有看菜谱,直接对服务员说道:“小姐,给我来一大盘土豆丝。”这时我的一个同事莫名地问道:“哥们儿,为什么每次吃饭你都少不了这个菜呀?”不知为什么,当时心里有点儿难过。我喝了一口啤酒,认真地说道:“我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