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总比别人家好散文

李盛

自家总比别人家好散文

  我居住的小城正名叫金昌,又名金川,别名镍都,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北部,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

  小城太新了,新的满街亮丽,如一张白纸刚开始涂画,任凭想象,天马行空,肆意的扩展而不受局限。

  你若畅想小桥流水的村野,隔窗笑语的邻居,就到小城来吧。

  小城似乎有点高傲,但它宽容,高傲是宽容的资本,相比之下,有不少城市因高傲而做茧自缚,冷眼傲世,少了那份热情,而小城则因宽容而扩充了污浊、激励了庸俗、降低了等级,少了那份轩昂。一个人可以不热情、不轩昂,这座小城却不可。它优闲,但它很努力,因此优闲得神采奕奕,。它不像一些大都市因忙碌奔波而神不守舍,失去了只有在暮秋的静悟中才能展现的韵味。小城正好,不闲又忙,不闲不忙,在这样的小城里多住一阵,连生命也会变得自在起来。因为繁忙,是一种蒸腾的消耗。

  小城缺水,但满眼翠绿,漫步小城街头,你若用心,会发现从每个居民小区步行十分钟,就会有一处供市民小憩、休息、健身的场地,绿树、草地、鲜花满目生辉,坐在树荫下的长木椅上,你可仔细欣赏小城的风土人情、街容街貌,街边路头的平常景象是地域文化的深刻投影,越是平常越是深刻。

  小城的春天,不到五月中旬甚至六月初,时尚男女难以敞开胸怀、显腿露肩拥抱夏天。

  但西风烈,春更深,花愈艳,沙尘暴,淫威减,渐次少,终退却。

  在小城的北面,沙尘暴一直对小城虎视耽耽,伺机侵犯,但小城几十年来一直跟沙尘暴顽强的搏斗,最终打破了沙进人退的格局,在北部营造了长达十公里的防护林,如今己郁郁葱葱,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步入人进沙退的良性格局。

  龙首山下,因露天采矿,废料和目前无法冶炼的矿渣堆积而成的人造新山,披上了绿装,改头换面,成为矿山公园,观小城夜景或眺望小城全貌,登高纵目,一览无余。

  横穿市区而臭名远扬的龙须沟,则被改变为一条美丽的景观带。

  小城有两个纯属公字的设施全天免费一一公园、公厕。

  小城原来缺绿,市民休闲度假时除了周边村镇,就是永昌景区,政府大手笔,在市区东郊掘渠凿湖,种草栽树,硬是在戈壁滩上写出了一个金水湖景区,为小城平添了一处引以自豪的景观。

  树不在高,有绿就行,水不在多,有湖就美。

  为此,小城获得了甘肃省城市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创造了无数奇迹中的又一个奇迹。

  小城东西南北皆有高速公路直达,市区街道宽阔,博得了要看文物到敦煌,要看公路到金昌的美誉。

  作为小城居民,这些民生工程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心照不喧的。

  小城以盛产镍等稀有金属而闻名世界,多的是现代化工业元素,很少神灵庙堂,除了龙首山的深谷长风,便是政府的关怀之音,民众的安逸。

  小城的建筑,可圈可点之处不多。一个人不喜欢某种绘画可以不进美术馆,不喜欢读书可以不进图书馆,不喜欢某种音乐可以不进音乐厅,而建筑则是一种强制性的审美,一旦出现,谁的眼睛也躲不了,必须年年看,天天看。这对一个城市的很多市民来说构成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审美适应,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则构成一种顺向或逆向的审美教育。

  城市建设、建筑的事情最忌急功近利,急功近利最容易阻碍人们的审美觉悟,以后觉悟了想弥补又总是为己晚。可是我们每次在后悔不迭的同时总在进行着让明天后悔的事,循环往复形成怪圈。

  城市建筑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用钢筋水泥浇铸的后悔。

  小城属资源性新城,但新有新的缺愦,缺少文化底蕴、历史名人、名胜古迹,更缺一首好歌,一首词曲俱佳,旋律优美,唱红大江南北的好歌,或是缺一位能写这首好歌的作者。

  一首好歌让一个地方出名的例子太多了。

  小城的另一种缺愦:难寻老街疏柳,柳下久座,座间闲谈,精致散漫。

  小城文化积淀不够,人们心态曾经浮躁,好在政府坚持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除了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在这种氛围中逐渐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小城只是火候未到,弦琴未谐。

  而文化无界,流荡天下。因此一座城市的文化浓度,主要取决于它的吸引力,而不是生产力。文化吸引力的产生,未必大师云集、学派丛生,一时具备不了这种条件,断不可拨苗助长,只须认真打理环境,适合文化人居住,适合文化人流通的环境,其实也就是徤康丶宁静的人情环境。

  就一座小城而言,最好的文化建设是机制,是气氛,是吐纳关系,是超越时代空间的策划能力和投资能力,而不是有多少名胜古迹和出多少作品。

  小城的冬天寒冷干躁,号称亚洲第一的'露天矿老坑,就像地球的伤口,但一切伤囗都保持着温度,一切温度却牵连着疼痛,一切疼痛都呼唤着愈合,一切愈合都保留着勉强。因此小城的冬季准备了那么多的雪来掩盖,那么多坚冰来弥补,使冬天的小城不再单调、孤寂。

  200年后,小城还在吗?

  比小城更小的一座小城一一一永昌县城,距金昌50公里,有300多年的历史,属小城管辖的小城。城区轮廓大至沿袭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城中央是具有西夏古韵的钟鼓楼,南望祁连山,北守金川河,西去张掖市,东邻武威城,具有浓郁的农耕文化,地域特色,民风惇朴。小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南山苍茫,北山逶迤,无数泉水汇聚而成的金川河临城而过,是金昌市民休闲、度假、避署的一方胜地,也是金昌对外宣传引以为傲的旅游胜地。

  徜徉于县城大街小巷,稍有点年份的古风民居己绝迹,而城外校场山、武当山、南山坡上却大兴土木,毁于战火的明清时期风格的建筑以及无中生有的庙堂亭阁正在逐渐回复和修建,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短期和长远福祉也在显现。

  前一阵,阳春四月,陪北京来的几个朋友在小城市区、周边县镇转了一圈,自家的魅力征服了他们。他们来之前,内心深处始终认为地处甘肃、河西走廊北部,沙漠边缘的戈壁滩上的一个小城能有多好,贫困、落后、封闭的阴影在脑海里早已定格,直到踏上小城的热土,才慢慢释然。

  世上有很多美景,人迹罕至,究其原因之一,便是缺少一个安全、舒适的呵护系统,缺少一条宜人的旅行路线。但是,到了小城你就会明白,这里正在或己经形成了上述条件,只要用心用力,这里的仼何地方都能给任何人群带来欢快。

  在陪北京朋友游玩的过程中,我不厌其烦地从多种角度炫耀自家小城的魅力。但北京的朋友说:我们跻身其间的大城市虽然毛病很多,却也还没到可以大声诅咒,大步逃离的地步,对于像金昌这样的小城,介乎城市生态和乡镇生态之间而溶解了多方意趣,想要长期居住,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种梦想。他们知道这里有森林绿坡、夏季雪山、大漠孤烟、小镇马蹄,但他们注定要与平庸和喧闹一起栖宿,他们只能羡慕、嫉妒。

  这就形成了一种生态悖论:身居闹市而想自辟宁静,固守自我而愿品尝尘嚣,无异众生而回归一己,保持高尚而又融入人潮。

  晚霞中的小城,宁静而安详,大街上车灯如流彩,行人不急不挤,悠哉自在。公园里人们或跳、或唱、或坐、或玩,地方小曲和现代劲歌此起彼伏,孩子们尽惰嬉戏玩耍。一切不和谐将很快被黑夜掩盖。而黑夜终会有亮光刺破。

  多美好啊!但愿全世界都如此!

  让人和自然更亲密的贴近,让个体在金昌这块辽阔的大地中更愉悦地舒展,让更多的年轻人在遭遇人生坎坷前先到这先辈们艰苦创业的镍都新城、亚洲第一老坑、创业者住过的地窝子探询一番,让更多的老年人能以无怨无悔的情怀在这里做一次壮阔的回忆和挥别,让不同的多种文化在脚步间交融,让我们的路口天天出现陌生的笑脸,让戈壁小城不再独自迟暮,让繁华都市能与荒草狂沙对应起来吧!

  作为小城中的居民,把小城当作是自己的家,是很荣幸的。别人家再好,也是别人家的,即带不来,也留不下,只能带回来些相片和零碎记忆。而小城却是每天一挣眼就能看得见的家,家丑不嫌,家美自在,生活在这样的小城,心无大贪大欲,身无压力山大,心情自然也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