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来了的散文
一
辣椒地里,王老汉直起腰,一手扶着锄头,一手捶了捶腰。岁月不绕人啊,毕竟年纪大了,薅一会草就觉得累,腰酸背疼。他抬头看了看东面的山,太阳正探出半个桔黄的脸,阳光斜斜地照着,田野上氤氲着淡淡的雾气,一切都像刚洗过似的。空气洁净而湿润,天瓦蓝,田野翠绿,禾苗已覆盖了水面。不远处的资江,匍匐着,几天的雨使河水涨了,低吼着,千军万马一般。
一件喜忧参半的烦心事儿时常萦绕在王老汉的心头,舒展的眉头又皱在一起,“川”字沟壑般镶嵌在眉宇之间,脸上笼罩着浅浅的忧郁。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人生没有十全十美,总会留点遗憾,让你叹,让你盼。王老汉干脆坐在地垄旁的大石头上,“吧嗒吧嗒”抽起烟来,思绪随烟雾缭绕。这烟是有人送给在城建局上班的儿子,儿子不抽烟又孝敬给他。一支烟两块钱,要不是儿子孝敬,自己哪舍得抽这么贵的烟。这几年,自从儿子当了什么副局后,烟就未间断过,王老汉感到很知足,很欣慰,常在人前炫耀。
王老汉有两女一儿,都生活得不错。儿媳姓骆,是教师,十多年前儿子儿媳在县城买了房,住进城里。后来又买了一套,将原来那套给了他们,把王老汉与老伴接进城里。老俩口从此过起城里人的日子,也方便照顾在城里上学的外孙女。可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突然放弃,真还舍不得,常隔三岔五回来种种地,伺弄伺弄庄稼。因传种接代的旧思想在王老汉和老伴的心里根深蒂固,儿媳肚子不争气,生了个孙女,让他们老两口有点抬不起头。那时国家计划生育抓得严,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加之没经验,怀孕时没去做B超鉴别男女,等孩子出生后悔也晚了。对儿子儿媳什么都满意,唯独这个像块心病,久治不愈,挥之不去。
天无绝人之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今年国家放宽生育政策,可以生第二胎了。真是喜从天降,王老汉老俩口兴奋得几宿没合眼,希望犹如东方的太阳,在心中冉冉升起。在国家生育二胎政策一下达,生第二胎之事就被提上议事日程。经不住老俩口耳提面命和软磨硬泡,儿子儿媳才三十好几,毅然肩负起全家神圣使命,加班加点“开荒种地”,功夫不负有心人,不足一月,就有了成效,“种子”已生根发芽。老俩口喜上眉梢,对儿媳百般呵护,像宝贝似的供着。怀是怀上了,但还不知是男是女,欣喜之余,老俩口又多了一份担忧和忐忑,倘若不是带把的,那该如何是好?如何向祖宗交代?
三个月过去了,那是欣喜和忐忑的三个月,也是漫长的三个月。通过熟人私下里做了B超,岂料天不遂人愿,又是个女孩。王老汉老俩口得知后,笑容一下僵在脸上,犹如天气乍寒结了冰似的,神情落寞。传种接代的希望又破灭了,淡淡地口是心非地说,女孩好!女孩好……儿媳见了,心知肚明,公公婆婆不高兴,像针扎进心上,生生地疼。
儿媳骆老师感觉到,家里的气氛明显变了,没有先前公婆浓厚殷勤的'和谐气氛,变得索然无味,让人压抑和憋闷。老人言谈之中常含沙射影,抑或夹枪带捧,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埋怨和责备。骆老师听了很不舒服,不与老人当面争执,唯有暗自垂泪。好在不与老人住在一起,不用每天看老人的霜颜冷面,听冷言冷语。减少见面次数,原来每周去一次,改成半月或二十天一次,双方眼不见心不烦。孙女知道了,很替妈妈鸣不平,背地里说爷爷奶奶的不是。骆老师见状,批评女儿,不能说爷爷奶奶的坏话,爷爷奶奶是农村人,旧思想根深蒂固,要理解他们……
王副局长夹在中间,如同风箱里的耗子,受尽了气。既要安慰妻子,又要做父母的思想工作,讲科学道理,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可老人不懂什么染色体,不懂什么XY,当农民的只懂得,什么地长什么庄稼。儿子急了,振振有词地说,我种的是豆子,能长出黄瓜来?道理就这么简单。
哎,生二胎本是高兴的事儿,谁知烦恼不断,真是始料未及。
二
骆老师与荷老师,还有我妻是同事,三人关系不错,又同在一个小区。她们俩人年龄相仿,比妻小好几岁。荷老师不甘落后,与老公一合计,说种就种上了。荷老师家境好,公公、父亲和老公都是老师,简直是教师之家。双方父母都只有两个孩子,尤其是荷老师肚子争气,瞄得准,第一胎就蹦出个男孩。有老公爱,父母疼,像宝贝一样被宠着。与骆老师相形之下,荷老师称心如意,不免暗自得意。
两位老师常在一起,交流孕期感受和心得,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都是过来人,都是第二胎,有经验,驾轻就熟,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早做准备,应付自如,都沉浸在再为人母的幸福之中。
尽管如此,苦恼还是紧随而至,让荷老师犹豫不决,愁肠百结。原来,她们家族有糖尿病史,且有遗传性。何况她正患糖尿病,怎能要孩子呢?万一孩子生下来有什么大的缺陷,岂不害了孩子也苦了自己。两个月后,经过激烈地思想斗争,不得不去医院做了人流,在病床上,荷老师流下了惋惜和伤心的泪水。大夫说,可惜了,是个男孩!
那夜,很少外出、从不饮酒的老公竟然同朋友一起破天荒地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老公心有万分不舍,可又无可奈何,无处发泄,只能借酒浇愁。荷老师一夜难眠,泪湿枕巾。这该死的糖尿病,早不来,晚不来,偏在这个时候,让人干着急不是。
三
对女人来说,小产和生产一样,也得坐月子。作为同事兼好友,哪能袖手旁观和无动于衷呢,妻提着营养品和水果去看望荷老师,安慰她那受伤的心灵,帮她走出人生的阴霾。
从荷老师家里回来,一进门,见儿子正全神贯注地玩手机,气就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数落儿子一顿。儿子上高一了,对于妻的责备和数落全当耳旁风,仍我行我素,照玩不误。见儿子油盐不进,妻更怒火中烧,真想抢了手机摔在地上,踩上一脚,再赏儿子两巴掌,方才解恨。可还是强忍住了,崽大不由娘啊!本该是一场战争,在理智地控制下倾刻间化作一句怒斥和警告:再玩,我就摔手机了。儿子抬头,见妻怒目而视,极不情愿地把手机丢在一旁,仰坐在沙发上,两眼迷离,一脸极不高兴地样子。
我这儿子,谈不上顽劣,就是不懂事,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对学习敷衍了事。中等成绩,介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给人一种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的盼头,让人既忐忑又不愿放弃。我们的心情随着他成绩的起伏,像天上的风筝,飘忽不定。也让妻操碎了心。我常说,家有如此一儿,父母要少活几年。是戏谑,也是心里话。反思我们教育的方式方法,找不出失误之所在。可与他一起玩大的孩子,好些一个比一个成绩好,一个比一个听话,打探他们的教育之道,也没什么特别之处。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学习也有先天性?总之,参不透其中玄妙。
儿子不听话,妻最后把气撒在我身上,怪我不在家,管得太少,对儿子要求不严。这是妻的一贯作法,耐何不了儿子,却能管得了我。我能说什么呢,只能当消防员,先安慰妻子,再打电话里先凶儿子几句,而后开导开导,让他“浪子”回头。
可妻一提及二胎的事,兴致盎然,像变了个人似的。常说起她的同事和其他一些女老师扎堆怀孕,言语之中充满羡慕和不无心动。我明白妻的意思,言外之意,也想生二胎。我当即反对,理由有三:一是我们岁数太大,早过了不惑之年,假如生二胎,当孩子二十岁时,我们已六十多了。这对孩子也不公平,你说,孩子该叫我们爸爸妈妈好呢,还是叫爷爷奶奶更合适呢?二是眼下儿子不听话,已让我们操碎了心,心有余悸。再生一个,若又是一个不听话的,该如何是好。三是现在养育小孩标准高,大人负担重,不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对于小孩,不能生而不育,养育是义务,也是责任。
现实如此,妻无可辩驳,只好打消了二胎念头。不过,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只有那些头胎是女孩,家境较好的人才生二胎,但毕竟是少数。而那些胆大妄为、前些年就顶风作案偷偷摸摸生二胎者,如今,都浮出水面,公开地大摇大摆地走在人群中,走在阳光下,招摇过市。连称都变了,直呼“闺女”、“儿子”,或“爸爸”、“妈妈”,而不是先前的什么侄子侄女或叔叔阿姨了。妻看着他们一家四口,羡慕极了,目送他们没入人海之中,才回过神来,佩服他们有先见之明。
二胎,于我们,就像树上的苹果,可惜树太高,怎么跳也够不着。只能站在树下,剩下眼馋、羡慕和惋惜的份了。
四
今年有次回家,在列车上偶遇一个体老板,浙江余饶人,在黔开了好几家碎石厂,有钱之人,但言行低调。老板健谈,谈及二胎时,流露出遗憾和惋惜之情。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八O后,一个九O后,好像串通好似的,都只生了一个女孩,都不打算要二胎,怎么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都无济于事。
无奈之下,老板郑重承诺,只要生二胎,不分男孩女孩,生一个奖励五十万,且不用他们负担任何养育费用。旁人听了,啧啧称奇,羡慕不已。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此优惠条件,可老板的儿子儿媳仍不为所动,就是不愿生二胎。此种思想,在年轻人当中很有代表性,已走在时代的前列,几乎与国际接轨。我妻的侄子侄媳就是一例,九O后,只生一个孩子,看重的是自己过得好不好,要的是生活质量。
……
总之,生有生的理由,不生有不生的苦衷,都无可厚非。
二胎来了,和风细雨一般,款款而来。几家欢乐几家愁,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