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读与背诵齐飞,赏析共展示一色散文
素质教育的春风已经吹开了应试教育的坚冰,各地各校的课改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笔者认为选修课的教学应灵活采用以下方式和策略。
一、诵读涵咏,品味意境
诗歌重在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蕴美、形象美和语言美,从而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所以,教师要舍得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宁可牺牲掉一些空洞乏味的分析和生拉硬拽的引导,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诵读。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人士的朗读录音,与学生的朗诵穿插播放,意在使学生于对比中了解自己的不足,感受朗诵的魅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PPT或Flash片段。这样,既有音乐的烘托,又有画面的点缀,营造出一种音画交融、诗情画意的氛围,学生被这种氛围感染,很容易进入诗歌所表现的情境。此外,还要在诵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优秀的诗文,丰富学生的知识宝库,提升学生的人文气质。为了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我们也组织名诗名篇背诵比赛或名句佳句的接力赛,或按诗人,或按内容将诗歌分类,如李白诗,李清照词;边塞诗,羁旅诗等,然后分组进行背诵接力赛。
二、充实资料,促进感悟
丰富的资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文本内涵,把握人物形象,并多角度、个性化地评价文本内容。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广泛搜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筛选整理后用于学习。例如,教学《项羽之死》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客观地评价项羽这一历史人物,我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与这一人物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比如,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对项羽的评价是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刘邦对项羽的评述是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关于项羽的诗歌,有《咏项羽?》中的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有李清照《绝句》中的霸气震神州,凌云志未酬。乌江夜若渡,两汉不姓刘,有陆游的《项羽》中的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三、个性赏析,成果展示
诗歌、散文的.教学重点是欣赏品味。学生在对诗文意境、形象、语言等的赏析中感受美、领悟美,接受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的熏陶感染,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必修中,我们常常让学生口头表达,这往往只流于感性化的印象。在选修课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将对诗文的赏析写成200到300字左右的小短文。我认为这样有利于学生鉴赏、读写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学生的感悟欣赏完整化。起初,学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那就教给学生方法,并提供一些赏析性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同时让学生自己在《唐宋词鉴赏辞典》中摘抄自己喜欢的诗词的赏析性文章。学生赏析时角度自定,既可以对作品进行整体赏析,也可以只赏析经典佳句;既可赏析意境形象,也可以赏析语言艺术等。
例如,教学古代诗歌与与散文选修模块时,笔者特意把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放在一起来学,拓展应用时,要求学生利用现有的一切手段查阅有关资料,参考劳动人民的口口相传的故事,为诸葛亮做一个简介,向游客介绍他的平生。主要的过程有以下四步:(1)读悟《蜀相》和《书愤》。结合历史知识和课下注释,通读两诗,大体感知。自析语言,合作探究,体悟精彩。揣摩写法,触摸感受。(2)回顾旧知。复习回顾《出师表》《隆中对》。(3)查找资料。提供学生需要的资料来源,如《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书籍。(4)合作整理。六人为一小组,一起参与,共同整理,选一人代笔。当然,教学中学生也可以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探究点去整理、交流、讨论,一个星期后将这些探究要整理成文,在教室的后墙上进行张贴展示。
通过以上学习方式和策略,让学生自己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成为问题的探求者和解决者,收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