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丘散文
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
其实,我一直是个乐盲,没有乐感,虽然大学时期选修过音乐基础和歌剧,也只不过为了扫盲,并且效果还不理想。和多数中文系学生一样,我对歌词倒是极有兴致。所以,只这开头的三两句,便足以让我沉醉在李宗盛十年回归的这首《山丘》中流连忘返。
之前我也很少听歌,一般只是在散步的时候,亦或是心情不好的失眠夜里,才会挂起耳机,听听别人的过往和故事,可往往是越听就越是走不出来,所以后来索性听到就更少了。直至毕业后,同学对我说,音乐对情绪,尤其是起床后的情绪,有很好的调解作用,于是我才尝试了起来。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关注李宗盛,是从《爱的代价》开始的,似乎那时才上大一,其中“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陪我渡过了整个大学期间关于对坚强的诠释。
我喜欢他的细腻温婉,作为一个制作人,他能以女歌手的'角度去诠释女人心事。如同他在给林忆莲的《伤痕》里写的:“夜已深,还有什么人,让你这样醒着数伤痕,为何临睡前会想要留一盏灯,你若不肯说,我就不问”。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在音乐中透露出的情怀——专注而纯粹的情怀。2003年开始,做了20年音乐的他,认真地想回到音乐的起点,去寻找另一个身份——吉他匠人。而他的每把琴都是手工制作,每把琴都经过他亲自调音。他怀着现世的心,做着传统的事情,以匠人的纯粹、专注、极致静化了尘世的嘈杂,洗尽铅华,淡去现世的繁华与浮躁。正如他在《致匠心》里所说,一辈子总是要被一些善意执念去推着往前,我们因此愿意听从内心的声音。
这个声音似乎就如同他在《山丘》中的娓娓道来一般。如今年逾知天命的他,细数过往光阴里的青春故事,执着、无奈、遗憾……五味杂陈,还有历经沧桑后的淡定与从容,仿佛契合了苏东坡“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伴着对青春的告别和青年的劝诫,这一切都和着旋律,留给听者细细品味。
山丘,或许是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一块麦地里摘的麦穗,不知哪一个才是最大,所以走到麦地的尽头,却终究还是两手空空。
山丘,或许是青春的不羁,总以为阅尽千山万水,才能安放豪情和壮志,无知地索求,羞耻于求救,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个山丘。从此,留下一串比回忆更长的跋涉。
山丘,亦或是对行与止的反思,思多远并不总与行多久同频,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却仍不忘前行;还没能晓得,就已经老了,竟不知止于何处。行止之间,鬓角染霜,华发已生,流浪在崇山峻岭里,迷失了曾经的方向。遗憾我们从未成熟。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