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乎释迦牟尼散文
说到佛,不得不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前624--前544,或前565--前486)。他原叫乔达摩·悉达多,迦毗罗卫国(今属尼泊尔)国王净饭王长子。娶妻生子,二十九岁出家。做了六年苦行僧(当时流行的宗教修行法),毫无所得。于是放弃苦行,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终于一夜彻悟成佛。接着创教、说教、传教,八十岁时在拘尸那迦去世。
那么释迦牟尼所创的佛教究竟是怎样一种宗教呢?我们稍微了解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南亚次大陆先后出现了几个较有影响的宗教:先前的吠陀教、婆罗门教,稍前的耆那教,然后佛教及稍后的印度教。它们的主要教义及仪式大同小异,都宣扬造业、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它们都信神,只不过佛教别出心裁,换一个名称把神改为佛而已,实属换汤不换药。佛教本身就是从婆罗门教演化出来的。同样从婆罗门教演化出来的印度教里的众神,佛教里几乎全都有。只不过主神大梵成为佛的侍从;反过来佛又是主神毗湿奴的化身。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也坦言:“佛教并没有否定婆罗门教的神祇……后来有些神祇被吸收到佛教中来成为护法神……也应当承认到后来佛陀被神化了的事实。”也就是说,佛教即神教。这也就能很好地解释了神佛不分、佛堂里有神祇的怪事。佛教的善男信女到神庙拜佛、请佛和求佛,恐怕比到佛堂还要多。有的甚至到道观里做佛事,声称“释道是一家”。至于民间各地供奉的佛更是五花八门,正如俗话所说的“各司各法,各地各菩萨”。有趣的是,这些佛呀菩萨的,有的甚至连小神都算不上。
我们注意到,释迦牟尼“经历六年之久……结果徒劳无功。方才悟到苦行是无益的……在树下思维解脱之道,终于在一个夜里……彻底觉悟而成了佛陀”(赵朴初语)。这就是说,释迦牟尼在成佛夜之前,修行还是归零的,成佛就是毕其功于该夜。这真是全人类的福音!大家都不要再走弯路了。学习释迦牟尼,全人类一夜之间皆成佛。遗憾的是,释迦牟尼没有透露成佛秘诀。相反,让他的信徒们干一些看来好像与成佛不相干的事。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释迦牟尼那一夜究竟干些什么才成佛的。是念经?但那一夜佛经还没有编出来(佛经都是释迦牟尼死后跨度很长时间陆续编出来的);即使释迦牟尼已有腹稿,最多也只能算是部分草稿;如果全部佛经都要念,那一夜也念不完;如果佛经有那么大功能,佛教徒们天天念,年年念,怎么还是成不了佛?更何况念经者不懂经文,又用方言念,念给谁听?是拜佛?那一夜佛还没有诞生呢!退一步说,就算已有过去佛,但佛堂供奉的基本上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等现在佛呀!信徒们长年累月地拜佛,也不见有任何效果啊!如释迦牟尼那一夜在拜佛,干嘛隐秘不说呢?是吃素?可那一夜不是用嘴巴吃东西,而是动脑筋思维啊!剃发、求戒、穿袈裟、烧香、敲木鱼、托钵乞食及做道场法事等,显然都不是在该夜所为。树下也无法面壁;从那些数年甚至几十年面壁都无法成佛来看,那一夜不可能在面壁。释迦牟尼该夜是在树下作跏趺坐(盘脚打坐),尽是苦思冥想,不可能涉及道德行为(其实要做行为也来不及)。因此成佛与否想必与人之为善为恶之类也无关。
没有必要再这样分析了。好在成佛与否,没有谁主宰,没有谁仲裁,无需审批,也不可能有秤称斗量的.标准。佛家的“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及“三法印”也无法充标准,因这里压根就没有一项是实质性的、可以量化及可操作性的。况且,就算有标准,没有人把关还是等于零。另外,成佛与否也不会从人的形体、声音、行为和能力之类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因此可以断定,是否成佛,自己或他人谁也无法知道(包括释迦牟尼本人)。所谓的佛显然是虚构的!释迦牟尼这个佛,要么自封,要么是其弟子加委。如果佛家对此有异议,那么我可以赠君一法决狐疑:你反思,通过修行,你的(道行)积累了多少(斤)?离成佛还有多少(里)?括号内是我姑且填上,如觉不当,任你更换。但无论如何,必须说清楚做出结论的依据!也就是说,有一个一听就明白的清晰的量化关系、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这样,你就会看到自己修行的量的成果,增加继续修行的信心,不会觉得成佛可望不可及了。如果你找到其他地球人帮你做结论也行(此法其它宗教也可试用)。但我断定,你不可能做出这种结论的!
当然,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成佛有什么好?首先,释迦牟尼从成佛到死,根本没有表现出令人羡慕和令人神往的任何一点“好”来!退一万步来说,释迦牟尼死后,“佛”还存续。那我们必须找到他,证实他是否快乐生活。他现在在哪儿呢?释迦牟尼临死也没有交代到哪儿去找他。但我们现在是信息时代,整个地球看成一个村。如佛存在,不难找到。在山洞、海岛,还是天空?在大气层内,还是在外星球?但由于佛一直无形无声、无影无踪,全世界的人都无法知道佛具体在哪儿!成佛之好也就无从谈起了!
反过来说,如果佛存在的话,他早就该把纷争不断的各宗各派,去伪存真,铲除山头,统一成一个正宗出来!他还能坐视十二世纪末佛教在印度绝踪六、七百年之久(十九世纪才依靠进口传入,原产地换成了斯里兰卡)?古今中外的禁佛、毁佛,佛怎么连自己的真身都不保呢?最可怜的还是南朝皇帝萧衍(梁武帝)。原本励精图治,社会发展。自从沉溺于佛教,全国性地兴佛教、建寺庙。他本人三、四次舍身进寺庙当和尚。因此无心打理朝政,招致侯景叛乱。侯景起兵时只有八千兵马,由于得到很可能已经信了佛的百姓的拥护,猛增到十几万人,竟迅速打败了梁朝三十万兵马。八十六岁的梁武帝成了阶下囚(软禁),饥病而死。下场可悲!梁武帝如此笃信佛陀,这佛陀怎么一点也不护佑于他呢?
事实证明,佛既不能显示“好”于人,又不能护佑人!这也许是十二世纪末在佛教发源地的(古)印度佛教灭绝的原因吧!另一种情况也很能说明问题:佛教一传出国外,(古)印度基本上就不是佛教活动的中心。这印证了一句俗话:近佛远显灵。佛在当地不怎么灵验;外地却传得活灵活现。原因是,当地当时的人知道底细。就像离开释迦牟尼时代较远的大乘派一样,任意超越“小乘”把佛教的广告打得更响。再加上《西游记》之类神话故事的影响,佛给人以神通广大、法力无边、长生不老和极乐享福的印象。但不管怎样,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所谓的佛,只有唯一的释迦牟尼是历史人物。那释迦牟尼又是怎样一个“佛”呢?其实,释迦牟尼成佛后,吃喝拉撒一件也不能省;离开弟子和赞助商的经济支持就寸步难行;生老病死(除了已生外)一样也无法规避。特别是,释迦牟尼生前(适逢雨季)大病了一场,又遭食物中毒导致腹泻,当夜亡故。临死有遗嘱,弟子也有为之捶胸顿足的。因此,释迦牟尼这个“佛”确确实实与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
也许佛家会说,释迦牟尼去世不叫死,叫“涅槃”。这种说法颇有点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这不叫偷书,叫“窃书”。如孔乙己无法说出窃书与偷书有什么不同一样,佛家也根本无法说清楚释迦牟尼的死与普通人的死有任何实质上的不同!
综上,所谓佛,是虚幻的,并与其它宗教的神没有根本的区别。打回原形,佛其实就是地地道道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