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去了,告别了假期,又回到了青青校园,心情有一点复杂。既有喜悦,又有烦恼。家长每一天都会在我们的耳边唠叨:别玩了,抓紧时间,好好学习等等。与同学、小伙伴、朋友们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没有时间见面一起聊聊天、做游戏,也许再过一段日子,朋友之间的感情会越来越淡薄,甚至消失掉。
为了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我想提议:将每年的9月9日设为“朋友节”。九九归一、天长地久,既容易记忆,也象征友谊之树常青。在这一天,彼此要好的朋友们可以互相赠送一些小礼物,哪怕只是一张简陋的自制小卡片,在上面写上几句相互鼓励、加油的话,都会包含着朋友们之间的浓浓关爱与问候。也可以抽出中午的一个小时时间,大家即兴表演自己的一些小才艺。每个人也可以带一些小零食,围坐在一起,谈一谈,分享各自的近期感受,排解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烦恼,开阔视野,放松心情。我能想象那必定是一副充满温馨和感动的画面。
人与人之间需要经常交流,不要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面。通过朋友节的活动,可以巩固老朋友之间的友谊,也可以结识新朋友,在一个开心、平等的气氛中,可以学到很多他人的优点。
我的这个建议如果能够被采纳的话,一定会受到热烈欢迎的!这是朋友们表达关心、沟通友谊、提高自己的节日!我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宇宙间人的生灭,犹如大海中的波涛起伏。大波小波,无非海的变幻,无不归元于海,世间一切现象,皆是宇宙的大生命的显示。”
掩卷沉思,轻轻用手抚摩着书页。丰子恺先生的《阿难》,一字一词,一句一段,都让人放下尘世一切,静静地自然地明净地品读。文章记载的是丰先生的妻子当年不幸小产。半夜里,这个来得太早的小生灵刚刚来到人间,又在一秒间重回到生命的故乡——在一瞬间的跳动后悄悄地死去。对于这样的人间哀痛,作为父亲的丰子恺能够淡然地加以描绘,不为孩子的死而哀伤,反而是以一颗包容的心,从宇宙万物的倏现倏灭中释然心中痛楚,平静赞叹只有一跳的一生的天真和聪慧,为孩子不受丝毫尘世苦难而感到由衷的欣慰。这其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丰先生一颗十分朴素,非常真诚的心。
我虽然无缘亲眼见到丰先生,但脑子里却浮现出一个如此模糊而又清晰的形象:雍容恬静的相貌,一团和气的风度,无论在人生的海洋中遇到什么风浪,他也总是欣然微笑,在浪花飞溅中,没有忧虑没有怨言,只有他的本色依旧。
巴金形容他是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有着一颗纯洁无污垢的孩子的心”。他的作品就像他的人品一般,朴素而真诚。在他的《大帐簿》里,他细细地写尽人生旅程中的无数疑惑与悲哀,最后他仍然纯朴地希望宇宙间有一本大帐簿,事无大小轻重、来历都一一记录在案,以此解除困惑。《学画回忆》则像放电影般重现出幼年子恺学习画画的趣事,他将那些孩童可爱真挚又逗趣的微妙心理都一一细致地加以描摹,真真切切,没有一丝人造的虚假气息。还有《华瞻日记》里的无邪童真;《秋》里的超脱淡然,只求在死的灵光中度送生命,都表现出他的朴素而真诚的文风。无论是生动有趣的描写,还是对生命的沉思,都渗露出他的真,他的朴,能让读者随之进行一次生命之旅,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灵魂的洗礼。
他,就如滔滔长江流水边的一个辛勤的摆渡人,用他质朴的笔作长篙,以他的真诚纯洁,为被生活所迷的失望的旅人,撑出一片天空。他让旅客的心由喧嚣归于平静,由消沉而重燃对彼岸阳光的希望。
仰望着蓝天白云,我不禁自问,什么时候,我们世界才可少些欺诈,少些执着,多些自然与淡泊。正如丰子恺先生作品中所希冀的一样。
沏一壶茶,暂时超脱尘世;品一品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是安适的,是营养的,是静谧的。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打开窗,怡人清风立即给你一个深情的拥抱,窗外,小区花坛里参天梧桐也抑不住心中秋的憧憬,微微拂动枝叶,我又如何禁得住这清凉的热情呢?我追着秋风的脚步,来到了我的校园。
操场旁,两侧的树木在秋风中向我沙沙地打招呼,仿佛在微笑着说:“才过了一个周六就想我了?那就好好参观一下校园的秋景吧!”我望着高大的老树,哦!他就像一位慈祥的老者,任调皮的风孩子钻进他的墨绿色军大衣,“嗖”地穿过,又亲昵地挽住了老人家的手,轻轻晃动着。
秋风像是想起了什么,告别老树,把我推向教学楼前的花坛,迫不及待地想让我欣赏眼前的景象。哦,这是我每天经过的花坛,进教室时、去操场时、去食堂时……我和同学并排走过。可今天,我恍然觉得她从来没有这般动人!红桎木将花坛围了一圈,在一片深红中,茂盛的铁树四五棵地立在这儿,夺目而不张扬,含蓄而不掩饰,分明是沉默的暗绿色,却又在簇拥的刺叶中感受到了他的依然与坚定。正如行动派,说得很少,但总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小一些的被修剪成球形的栀子木,则宛若一位恬静的少女,怡然温和,叶片圆润,有的呈鹅黄色,有的还保留回忆中夏季里那一抹绿。这样一片淡淡的缤纷,倒也和谐有诗意!
四十五度角抬头,一个巨大的学校标志物便映入眼帘。地座约摸高1米,呈一本翻开的书页形状,十分写意,两个月牙儿,一大一小,弧度煞是优美,给人以端庄典雅的美感,光滑的球体物悬在月牙交错间,黄色和蓝色混合,又不失活力与朝气,而那银亮的光环,好似流星划过的惊艳定格,还点缀了两颗闪星,可谓画龙点睛。
走过教学楼,穿过走廊,这里也有一方小天地,把五栋教学楼连接成“四合院”。这时,雨点飘洒而下,虽然小,但也衬情衬景哩!我撑起随身推理的伞,走进这一方小天地。说是小天地,这里的一草一木也觉娇小了。瞧这花吧,精致小巧的花瓣露着尖芽,嫩亦娇,恰似昨夜贪玩的星,落在这草丛化作星星花,微微翘起的瓣儿层层包裹,中间新绿鹅黄,边缘则泛起了殷紫,让你心生喜爱,想碰一碰她。别碰!哪怕是轻触也担心碎了星星花。又一阵幽香牵引着我,沁人肺腑,啊,是千里香!豆粒般大小的花蕊被叶片映衬着。
校园是这般美得令人陶醉,昔日我却毫无察觉,有时候,静下来品味生活,才能觅得生活的斑斓、悟出生活的美好。
秋风吹拂在树梢,秋雨飘洒在花间,在校园,在秋天,在我心田……
透过绵柔的雨丝织就的如烟的春纱,我望着那些打着伞、匆匆避雨的行人,不由得想到:为什么要躲藏呢?让我们的身心一起来感受这春雨带来的清凉吧。于是,我收起伞,走进雨中,细小的雨滴打在身上,一点也不觉得冷,只有一种亲切、清新的感觉……
可那种“万般愁绪涌上心头”的感觉,却在四处蔓延。这是自然。有谁会在清明的时候大肆祝贺些什么呢。即使真有,大家也会觉得比往日少写什么,又多些什么。
抬头望着天空,不禁朦胧双眼。曾经那么疼我的曾祖父现在可还好?他,也有在想我们吗?记得小时候大人们会说,人走后,会化作深邃夜幕里繁星中的一颗。星,总在不停地闪烁着,感觉,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亮。让你睁不开眼睛。可是,那种感觉,很亲切,如同离去的人重新又回到自己身边一般。
望着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沉下去。空气异常的凝重,像积满灰尘的古屋,凝重、凄清、幽暗。微风在树枝上缠绕着,像是淘气的孩子,弄得早春的嫩叶瑟瑟发抖。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拥挤的街道,门前的自行车,悬挂的条幅,还有那些表情凝重的人们。就像白居易《寒食野望吟》里说的那样:“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雨,断断续续地下着,回过神来,才发现脸庞不知何时已留下两道浅浅的泪痕……
乡下的晌午,静谧极了。躺在油津津的凉席上,热风一浪一浪地滚过,使我难以入眠。静,静极了,风摩挲过树叶,都听得清楚。辗转一侧,忽然听到院子西头,传来一阵阵微妙的声音。
“咕咕,咕咕,咕??”是院旁那一排青松里传来的。青松长得茂密繁盛,树上栖了不少鸟儿。此时此刻,鸟儿们正享受着中午的欢悦,恣情地歌唱。伴随着咕咕声,我再一翻身,入睡了。
回了城,我便不曾再听到那神奇的声音。白天楼下马路上收费员与车主互相大声地嚷着;老者蹬着三轮,扩音器里不知疲倦地喊着,收旧电视机、旧冰箱、长头发;晚上楼下烧烤摊浓烟滚滚,小青年喝着啤酒谋划着国家大事;更有邻居大叔醉饮归来引吭高歌。我便把窗户关紧,隔断这一切杂音,也隔断了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咕咕”们,你们去哪了?怎么见不到你们的身影?
又一个早晨,我早早地醒了,闹钟未鸣,一看,也才五点。一丝新鲜的阳光已从窗帘缝中溢出。我索性拉开窗帘,推开窗户,让如鲜果汁液般香甜的阳光流淌进我的房间,迎接这晨曦的美好。
忽然,一阵“咕咕,咕咕”轻轻地飘至我的耳畔。是“咕咕”们!我惊着,喜着,把头伸出窗外,尽力想一睹“咕咕”们的芳容。但是,几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把歌唱家们藏匿得十分严密。我只好坐下,独赏这份清新的美好。
没想到这久违的“咕咕”们,竟然从未走远。这“咕咕”声,正如一簇碧清的泉水,清澈舒畅。这“咕咕”声下如久渴以后天降的甘霖,清心爽口。这“咕咕”声正如竹林间的一阵清风,叶影婆娑。这“咕咕”声正如故人相聚的一杯甜酒,颇具雅意。久违了,“咕咕”们。“咕咕”们,久违了!
亏得这早上一时的清静,才有机会拥抱这久违的“咕咕”,才意识到,可爱的“咕咕”们,从未走远!
也许是城市的喧嚣纷闹,使我们无心听得到这自然的天籁。也许是初三繁忙的生活,使我们无暇听得到这大自然的窃语。那又有多少自然的声音,被噪声遮掩,被繁务阻隔,又有多少我们为了惋惜的声音,潜伏在我们身边,从未走远?
“咕咕”们,原来你们从未走远。
“叮叮叮咚咚??”闹铃“美妙”的音乐奏响起来。另一个房间的父母醒了,问:“儿子,睡得好么?”
好,好极了。
从未走远
那是你吗?时常萦绕在我梦中,从未走远。——题记
时常沉醉于题海中,抬起头,眼神都有些恍惚;时常迷惘于高楼林立中,睁开眼,发觉自己那般渺小。于是我想起你,那片净土,你是否还在我心里?走在那条阡陌小路上,两旁种满了油菜花。小时候,我总是仰望那齐人高的油菜花,看它们的笑脸在风中金光点点。有的见我来了,羞答答地垂着头,嘴角还带着微笑;有的则高高地昂着脑袋,想要和我比高低。瞧啊,它们的嘴角都快流下香喷喷的菜籽油了!不知哪位邻家的鸡溜了出来,扑腾着翅膀,“喔喔”地叫喊着,向世人宣告他重获自由。一不小心,栽进菜花田,把油菜花弄得痒痒的,不然,它们怎会笑得这般前仰后合?阳光下,金色的花海向天边蔓延?
哦,故乡这蓬勃着活力与生机的景象,原来你从未走远。
难以忘怀老屋门前那独一无二的古井,沧海桑田也未能使它的面庞朦胧。我总是喜欢坐在古井边,静静静地陪奶奶洗衣服。可时常忍不住,伴随着身后的喝斥,偷偷瞧瞧那黑洞洞的井口,想那其中是否真住着个井龙王。水桶牵着缆绳穿过深邃的井壁,接触水面的一刹那发出清脆的拍打声,总给打水的人带来无限的清凉。奶奶坐在井边静静地挫着衣服,有时也和邻居的大妈聊一聊家常。醇厚的乡音穿过闷热的午后,拨动我幼小的心弦,给我最独特的清凉。我凝望着那晶莹的肥皂泡,那里面,是太阳的影子吗?
哦,故乡这神奇与清凉的古井,原来你从未走远。
傍晚,夕阳西下,我喜欢跑到田垄上,欣赏这夕阳下的一切。没有高高的收割机辗过麦田,只有那时隐时现在麦浪中的农人。他们虔诚地俯下身,将头埋入深深的泥土中。他们习惯于和土地由得这样近,向泥土敬礼,接受土地的一切馈赠与教诲。就这样穿梭于麦田中。末了,倚在金黄的麦垛上,面对那残阳,深深地吸一口气,今天的太阳真美!
哦,故乡那辛劳朴实的人们,原来你们从未走远。
纵使题海将我淹没,纵使林立高楼将阳光挡住,可我心里总有那蓬勃的景,那醇厚的乡音,那农人的身影,我便不放弃对生命本真的执着向往。故乡,因为你从未走远,我才有了今天的信念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