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心得体会(精选7篇)

阿林

  《三字经》心得体会1

  暑假中,有一天我在《三字经》上读了“膻焦香,乃腥朽,此五臭,鼻所嗅。”这句话的意思是膻,焦,香,腥,腐这五种气味,我们都可以通过我们的鼻子闻到。

  这句话,我很喜欢它,原因是这句话有一个典故。读完我有很大的感慨和想法,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话说晋朝的时候,有个小官叫陈遗。陈遗的的母亲很节俭,从不肯把吃剩的饭菜倒掉,连锅巴也要好好收藏起来,陈遗受妈妈的影响,从小就很节省。有一次,他看见厨房里有一大桶锅巴,便把他们都晒干了,收藏好。有一年发战争了,陈遗带军去迎战,把锅巴留在军营里,他们的队伍被冲散了,他和十几个人饿了一天。陈遗想起了在军营里的锅巴不是什么好东西,应该不会被拿走,他悄悄返回军营,拿回锅巴和大家一起救急,这十几个人靠锅巴活到了援兵来。

  读完这个故事,使我深深地懂得了节俭这种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一些你有平时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在关键时候能发挥很大作用甚至是救命。其次我们生活在今天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更要懂得节俭的重要性,我们知道现在地球资源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不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节约,铺张浪费的话,总有一天我们人类要自食其果的,所以我们要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从小事做起,你我一起行动吧!

  《三字经》心得体会2

  暑假中,我看了一本《三字经》的书,读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增长了不少知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小的时候,他母亲为了让孟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当孟子不想读书时,他母亲就把织好的布剪断了,告诉孟子读书就像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像剪断的布,前功尽弃了。孟子听了母亲的话,发愤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文学家。这告诉我,平时不可以和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学习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样,才能成为和孟子一样有学问的人。

  又如“香九齢,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讲的是小女孩黄香九岁时,就晓得夏天先把父母亲的枕席扇凉﹑冬天就用自己的身子去温暖父母的被褥,让双亲能睡得好。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平时所有的家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她就这样孝敬父母,为他们分忧;孔融才四岁的时候,家中吃梨,他每次总是选最小的,把大梨让给哥哥。我十分佩服他们,他们那么小,就知道孝敬长辈,谦虚礼让。我应该向他们学习,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再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莹,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讲的是汉代人孙敬深夜读书时,怕自己打瞌睡,就把头发吊在屋梁上,战国时的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刺大腿让自己惊醒。他们并没有谁督促教训,能自觉地勤奋刻苦;像晋代人车胤,读书没有点灯的油,就把莹火虫捉来放在一只薄纱袋中,靠微弱的荧光照明。又像孙康,也是没钱买灯油,冬天就坐在院子里,借雪的反光照明。他们虽然家境贫困,但却能立志苦读,从来不因为条件差就停止学习。看看他们,想想自己,我感到有点惭愧,现在的学习条件比他们强了不知多少倍,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要不然,就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家长。长大后,自己也一事无成。

  从 《三字经》中,我还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是从炎帝,黄帝开始的,所以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在五千年文明中,有秦朝,汉朝……有唐朝,宋朝……;还有像“大禹治水”“三顾茅庐”等许多有趣的故事;认识了像孔子,老子,司马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历史名人。《三字经》真是一本好书,它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三字经》心得体会3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著作。它三字一句,两字一韵。已流传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

  《三字经》列举了大量典故、故事,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白,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这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头悬梁,锥刺骨。”这是《三字经》中激励人勤奋学习,发愤图强的典故。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却不知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欢赶时髦,比吃穿。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教育学生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

  教育学生现在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听父母的话,长大后不仅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这些榜样都明确地告戒我们: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

  《三字经》心得体会4

  在生活中我用过的《三字经》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在学校里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向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爱护小同学,在家我孝敬父母,有了好吃的东西,我总是先给爸爸、妈妈尝后我在吃。

  我知道一个人从小要学习做人道理,首先做到孝敬父母,恭敬兄长、友爱弟妹,因为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德行,其次就是学习看到的和听到的知识,学习数学语文等各种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奠定好做人和求学的基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生就像一块玉,只有打磨后才会成为器具,如果没了打磨就永远是一块玉石。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文化。现在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努力地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字经》就像一个老师,教导着我们,为我们铺设人生的道路,让我们成为有用的人。

  《三字经》心得体会5

  读了新三字经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连心情也变的美丽了起来!我很喜欢里面轻松快捷容易理解的一字一句。

  当诵读《新三字经》的声音在校园里传来时,每个孩子也将读书、明理、做祖国的栋梁之才的信念纳入心中。

  全文仅仅只有三百六十字,让别人觉得看起来很简单,可是仔细想想,就觉得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都能刚刚好在哪里。有时也真就想不到比这更合适的字、词了。原来才知道,这每一个字都是反复斟酌才定下了结论。

  当读起《新三字经》就会觉得这一本明朗轻快,节奏紧凑读起来令人赏心悦目,内容大方。涉及内容多个方面,在拓展同学知识的方面还让大家知道了有关各种感情的知识。

  内容很容易理解,学习起来也不是课文的负担作业的负担。让各位被‘压迫’许久的童鞋们都感觉像是学习一加一那么容易简单。

  《新三字经》里的语言现代化,比起《三字经》更易懂许多。也很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毕竟以前的古代是非常严肃的,而现在这个新版,却让人更容易理解了。

  《新三字经》介绍了众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包括爱国志士、革命家、科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等,并在经文相应处给出了通俗易懂的解说,描述了他们生动感人的故事,还特别增加了孝心、交往、特长等创新方面的内容。

  学习了这本书,让人觉得脑子没有以前旧版的那么压抑,而是很明快晴朗了些。儒家思想本是我国古代的文化精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这种文化已经不再适合我们现在的国情。如今有学贯古今的学者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突破,还是非常值得一学的。

  据一项研究表明,6岁的孩子最多能认识2500个汉字,掌握了这些常用字。所以刘可认为,自编的《新三字经》不仅能让小学生尽早掌握这些常用字,还能培养他们对世界人文的兴趣。

  《新三字经》共五篇,每篇72字,全文360字,首先是教育孩子们在家怎么做一个好孩子,其次在学校怎样做一个好学生,长大后在社会上怎样做一个好公民。内容涉及到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通俗简明,便于诵记。

  “我们不能总是抱着古老的经典去顺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创新是值得提倡和必要的。”

  《三字经》心得体会6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非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现代化开放意识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 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弱肉强食,胜者王,败者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 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 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中国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无可抹灭的,这为中国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三字经》运用事理并举的方法,以大量典故、故事,蕴含了我们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白,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可以说这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经典诗文感人肺腑,中华美德动人心玄,《三字经》就是教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怎样对待人与事,如何找到人生的坐标,如何培养道德情操的。

  “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三字经》中两则多么激励人勤奋学习,发愤图强的典故呀。当我读到这两句时不禁感慨万千,在现在的社会,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家庭条件优越,不愁吃穿,整天就沉迷网络游戏、电视,很多的孩子都成了荧屏儿童。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典故中古人那奋发学习的决心。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经典诗文中的故事来教育学生,还应该在经典诗文典故的基础上予以拓展,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去教育学生,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为孩子的终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础。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尽早地成材,不停的转学,直到找到一所他认为好的学校为止。这不跟“昔孟母,择邻处。”一样吗?

  三字经里一个个榜样 十分明确地告戒我们: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我们要教育学生把榜样作为模仿的对象,以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

  《三字经》心得体会7

  《三字经》在我国当是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蒙学教材。《三字经》的主要从六各方面说明了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历史、日常生活、经典名著等的基本常识。全篇分成六个部分:教育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介绍古代经典著作;介绍中国历史沿革;劝学内容。下面我将分别阐述对这六个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三字经》开篇便说明了教育对一个人未来的影响之大。教育不仅是老师的责任,父母的责任,更是与环境的因素密不可分,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取向,可见教育是我们人生中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教育就必须学习,针对个人来说,所获得的长进并不是看老师教授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因此在个人的角度上看,学习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学习能快速提高人的心智,人生即为心灵修行的道场,学习就是这样的修行过程。作为学生,就是应该在不断地学习中,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对于一般的学生们,学习常常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因为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并且相对于简单的体力劳动来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脑力劳动。人们天生的懒惰会把这种劳动变成痛苦的事情。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心智不能得到锻炼,那么,他就不是社会的人,而仅是自然的人,这样的人是不能融入社会的,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人不可避免的一件大事。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作为学生不仅要学习,更要勤奋、刻苦、认真地学习,不断提高心智,这样就能搭上人生成功的列车快速前进。

  《三字经》的第四、五部分介绍了学习的内容和中国历史。学习的内容很丰富,但首先应当是学习做人,其次才是对知识的学习。中国自古以来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教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谦虚谨慎、孝顺父母、勤奋刻苦、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等。《三字经》在第二部分的知识内容上做了很多的阐述。有三才、三光、四时、四方、五行、十干、十二支、四渎、五岳等等,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必知的一些常识,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最后一部分回到学习的话题,阐述了劝学的内容,再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应该心静如水地,刻苦勤奋地,认真扎实地学习知识,宁静以致远。这样才能更好的成长进步。在学生时代如果能练就一种高效率、长时间、超负荷学习的本领,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更加顺利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