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高中预习笔记

张东东

  【预习目标】

  1了解李白的生平、个性及创作风格;熟读成诵,体味这首诗的韵律美。

  2.疏通文本字词并整理积累。

  【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及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文学史上称之为“诗仙”,陇西成纪人。主要作品有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但有人考证说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境内),又有人传说他与唐皇室属于同一世系,但这些都未得到确凿证实。李白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济天下”“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唐代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入世思想。但他不愿走科举入仕的道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幻想着能“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盖世功业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他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在现实人生中当然要不断遭致失败。这使他常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但由于他始终向往着这样的理想,他又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天宝初年,由人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这是李白一生最得意的时期。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赐金放还,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飘逸。有杜甫诗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赵翼诗评“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啄句,亦不劳于镂心刻骨,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2.关于乐府《蜀道难》 《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李白之前的古辞,也多咏蜀地山川之险。如南朝陈著名诗人阴铿的《蜀道难》云:“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不同时代的人反复来写的同样题材,在文学批评中叫“母题”,诗文、小说、戏曲创作中往往有之。因为有了原型,就不难找到可歌可咏的话题;因为加人了新的创造,也还可以驰骋才华,藉古出新。乐府诗题就像现在的命题作文一样,每一代人都希望翻出新意来。

  3.关于《蜀道难》的写作目的

  关于李白这首诗的主旨,前人争论颇多,争论的焦点在于有无寓意。唐代孟柒的《本事诗》和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都记载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谪仙”雅号的事。可见这是李白的一篇习作,大抵以驰骋文采为高,未必有什么寓意。李白年轻时多模仿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诗文,以超越古人为能事。杜甫曾论李白诗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从诗意来看,这是一篇送友人人蜀的诗歌,写于长安。同类题材的作品在李白集中还有五言律诗《送友人人蜀》和《剑阁赋》,可以相互印证。因为贺知章的赏识,李白名声大

  振,从此奠定了“诗仙”的地位,《蜀道难》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也是指《蜀道难》这首诗而言的。毫无疑问,李白以他丰富的想像,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以说是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噫吁嚱 鱼凫 秦塞 萦绕

  石栈 猿猱 参宿 峥嵘

  抚膺 巉岩 飞湍 咨嗟

  喧豗 砯崖 崔嵬 吮血

  2.对本诗中比较重要的字词予以解释。

  开国何茫然: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 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 巅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 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 参、井 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 .

  使人闻此凋朱颜:凋 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 盈

  砅崖转石万壑雷:砅 .

  所守或匪亲: 或, 匪

  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

  3.句解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诗篇开头即起势突兀,用强烈的感叹、夸张的语调、超人的想象,点出“蜀道难”这一主题。他说,哎呀呀,山多么高,多么险啊!蜀道的难行,比登上青天还难!蚕丛和鱼凫这两位古蜀王,他们建国的年代是多么久远不明。从那时到现在已有四万八千年,蜀国还不曾和秦地的人们沟通来往。

  “噫吁”,惊叹声,宋庠《笔记》说: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蚕丛”和“鱼凫”,是传说中的古蜀国的两个国王。“四万八千岁”,是夸张的说法,极言时间的漫长。“秦塞”,指秦地,即今陕西省中部地区,为古代秦国的发源地,古称秦为“四塞之国”。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你看,长安西面有太白山挡住了入蜀之路,山是那样的高,只有鸟儿飞行的路径,沿此可以横越峨眉山的顶峰。秦蜀之间群山连绵起伏,峭拔险峻,构成两地交通的一大屏障。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它位于长安以西,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名山志》云:“关中诸山莫高于此。其山巅高寒,不生草木,常有积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故以太白名。”诗人则夸张地说只有鸟儿才能飞得过。峨眉山也是有名的高山,“四川有个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诗人选取这两座山为代表,意在表明自秦入蜀,都是高峰难行。

  诗人还借用《华阳国志·蜀志》中的一则神话故事,说:山崩了,地裂了,壮士们死去,然后才有天梯一样的山路与栈道,将秦蜀两地沟通连结。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迎接。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时,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蛇尾,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拉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全被压死,而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五丁开山”的故事。虽为神话,却是现实的反映。战国时秦惠王灭蜀,修栈道,置蜀郡,从此蜀地开始与秦交通。那些栈道是在悬崖绝壁上凿石架木、铺设路面而成,有的宽仅盈尺,下临深渊,行走其上,心惊胆颤。由此可见,古蜀道的开辟是十分艰难的,不异于地崩山摧,不知有多少人为此献出生命,正如神话故事所描绘的那样,具有神奇悲壮的色彩。

  《蜀道难》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蜀道的高危难行,究竟何以见得?你看,上面有太阳神的六龙车也要回车绕道的高峰,下面有波涛滚滚、为大山所阻而回旋转折的急流。黄鹤善于高飞吧,尚且不能越过;轻疾敏捷的猿猴想要通过,也发愁不能攀援。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写山势的高危,而且衬以水险,再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由此可知,人要行走是何等之难。“六龙”,传说太阳神的车子是由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在空中行驶。“回”,迂回、绕道。“高标”,指山中最高而为一方标志者,极言蜀山之高,成为羲和回车的标志。

  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接着诗人就具体描写山路的难行。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那青泥岭的山路是何等曲折盘旋,每走一百步就要绕着峰岩九次转弯。山高入云,走在上面,用手就可摸到星星。仰起头来,似乎呼吸都被压抑屏住。唉,山势是那样峻危,行走是那样艰险,直叫人心惊胆颤,只好手抚胸口,坐下来连声长叹。行人提心吊胆,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蜀道之难,真如登天。“青泥”,山岭名,位于今甘肃、陕西两省界上,为入蜀要道,其岭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人常常碰上泥淖,故得名。“参”和“井”,为星宿名,分别是蜀、秦的分野。所谓分野,是指古时根据天上星宿位置,划分地面相应的区域。

  4、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又是一番情状:我且问你,你到西边远游,什么时候回还?那可怕的路途、险峻的山岩,实在不可登攀。一路上,只见悲伤的鸟儿在古树间啼唤,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丛林间。又听到杜鹃鸟在月夜哀啼,一声声“不如归去”,真是愁绕空山啊!

  诗人借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自然环境,渲染旅愁和蜀道孤寂苍凉的气氛,说明蜀道的难行,不仅是对人生理的挑战,更给人带来心理的不安。“子规”,即杜鹃鸟,蜀地常见,春暮即鸣,常常通宵达旦。传说为蜀王杜宇的魂魄所化,其声凄切,谐为“不如归去”。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沿着蜀道前行,景色不断变换,但不变的依然是艰险。唉,蜀道真难啊,难于上青天,人一听到这,美好的容颜就憔悴了。你看那群峰连绵,离天不到一尺,枯松倒挂,依靠在悬崖绝壁上。飞泻的急流瀑布争相咆哮喧腾,冲击山崖,翻转石块,好似千万条山谷中巨雷轰鸣。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可叹你这远方之人,为什么要来这地方!

  这好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是远景大画面:山峦起伏、连峰接天;接着平缓拉近,仰视上推:枯松倒挂绝壁;尔后转为特写:飞流、瀑布、悬崖,水石激荡,再配以山谷轰鸣的音响,真是惊险万状,目不暇接。这组句子气势磅礴,节奏很快,极尽夸张之能事。“喧豗”,喧闹声。“砯”,撞击声,这里是撞击的意思。

  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在蜀道上一路跋涉,不仅有天险,还要防备歹人与毒蛇猛兽的攻击。到得剑门关前,只见山势高大雄峻,一人把守,万人不能闯开。假如守关的人不是亲信,就会像豺狼一样起了野心,成为叛逆祸患。在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毒蛇的暗算。它们磨尖牙齿,吸食人血,杀的人就像乱麻一样多。

  诗人在对剑阁险要形势的描写中,融汇了前人的`诗句,晋人张载的《剑阁铭》中写道:“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剑阁”,又名剑门关,今四川省剑阁县以北,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易守难攻,古为兵家争夺之地,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有人说,猛虎、长蛇比喻割据、祸害一方的人,也有人说是写实。“匪”,通“非”。

  7、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锦城虽说是块乐土,还是不如早早回家。蜀道难啊,难于上青天!我转身向西眺望,禁不住连声长叹!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有深沉的慨叹意。“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发人深思。“锦城”,即锦官城,成都的别称。成都以产锦著名,古代曾设锦官于此,专理其事,故称之。

  词句注释

  1.蜀道难:南朝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2.噫(yī)吁(xū)嚱(xī):惊叹声,蜀地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3.蚕丛及鱼凫(fú):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4.何茫然: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不知道。何,多么。茫然,渺茫,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据西汉扬雄《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5.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

  6.秦塞(sài):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人员往来。

  7.西当:西对。当,在;一说对着,向着。太白:秦岭峰名,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

  8.横绝:横越。峨眉:山名,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巅,顶峰,一作“颠”。

  9.“地崩”句:《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摧:倒塌。

  10.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zhàn):栈道。相:一作“方”。

  11.六龙回日之高标:一作“横河断海之浮云”。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意思就是传说中的羲和驾驶着六龙之车(即太阳)到此处便迫近虞渊(传说中的日落处)。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标,标尺,标志。

  12.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13.黄鹤:即黄鹄(hú),善飞的大鸟。尚:尚且。得:能。

  14.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援:一作“缘”。

  15.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16.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yíng):盘绕。岩峦:山峰。

  17.扪(mén):用手摸。历:经过。参(shēn)、井:都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18.膺(yīng):胸。坐:徒,空。

  19.问君:一作“征人”。君,入蜀的友人。时:一作“当”。

  20.畏途:可怕的路途。巉(chán)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21.但见:只听见。号(háo)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古,一作“枯”。

  22.从:跟随。

  23.“又闻”二句:一本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24.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25.去天不盈尺:一作“入烟几千尺”。去,距离。盈,满。

  26.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27.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壑(hè):山谷。

  28.如此:一作“若此”。

  29.嗟(jiē):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

  30.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wéi):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31.长咨(zī)嗟:一作“令人嗟”。咨嗟,叹息。

  32.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或匪(fěi)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或,倘若。匪,同“非”。亲,一作“人”。

  33.朝(zhāo):早上。

  34.吮(shǔn)血(xuè):吸血。

  35.锦城:锦官城,即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