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破苏轼
《东风破》是中国台湾流行音乐男歌手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杰伦谱曲,方文山填词,那么这首词又该如何去赏析呢?
一盏离愁 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 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 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蔓草的年头 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东风破赏析
1、读罢全词,先从歌词题目来说,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新绝对不是方文山为求新意而胡乱捏造的词题,而是自有其出处的。文山曾在《康熙来了》(2006年3月10日)节目中说过《东风破》这个词题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至于其具体的出处他倒没有说明。
其实,“东风破”的“东风”很好理解,李商隐有这样一句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李煜也曾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此三者的东风是相通的,都是写无力的、伤感的东风。这也是全词的基调所在。
2、其“新”的关键在于一个“破”字,“破”就是曲破,是指一种词调,何为词调,它是古人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名有称为遍、序、歌头、曲破的, 都表示它是出于大曲。大曲是以许多曲子连续歌奏。大曲的第一部分是序曲。序曲有散序、中序。大曲中序(即排遍)之后为入破。晏小山词云:“重头歌韵响铮深,入破舞腰红乱旋。”形容了入破以后的音乐节奏愈加繁促,歌舞也越来越急速。
关于“破”,还有一种解释:“破”是写词的一种手法,即刻意打破原先词牌的节律,最典型的如我们中学就学过的《摊破浣溪纱》、《木兰花慢》。更确切地说,词有减字与偷声,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使其美听。《添声杨柳枝》,《摊破浣溪沙》,这是增;《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这是减,从音乐的角度来取名,增叫做添声,减叫做偷声。从歌词的角度来取名,增叫做添字,又称摊破,减叫做减字。
于是我们知道,《东风破》应该是文山借“东风”这一古典意象与“破”这种词调相结合自然形成的一首现在歌词的词题。同时,这个“破”又仿佛暗示着文山要打破古人的写法,对“东风”这一意象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人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单就这词题而言,在此就不得不感叹文山的才情!
3、接着看《东风破》词的具体内容,“一盏离愁 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 假装你人还没走”,“一盏”、“孤单”都是形单影只的写照,词人寄悲情于酒这是古人一贯的手法,但是文山却不直言“一杯酒”,而是以婉约而古典的“一盏离愁”来诉说,给听者与读者带来更多的想象的空间。透过这两句词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举杯独立窗前,不忍眼见佳人的离去,转身藏于门后,想象着佳人仍在的场景。
“旧地如重游 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故地重游,其隐语是佳人不再,恰似“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这是触景生情;再仰望圆月当空,感叹月圆人难圆,更觉得自己的孤寂,这是触景伤情,由生情到伤情,这期间也引发读者感同身受。“烛火”如何“清醒”?又如何“苛责”?这当然是拟人的手法,仿佛此时的灯烛也感受到诗人的寂寞,不忍责备诗人“夜半”却依旧无眠。
“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这“一壶”、“浪迹”和前文的“一盏”、“孤单”表达的是相同的意境。诗人此刻的心是苦的,为掩离愁,却不得不将苦酒艰涩的饮下,佳人走后,每日“举杯消愁愁更愁”,“酒暖回忆”,其中的一个“暖”字用得极妙,“暖”在此处可由其本意“使温暖”引申解释为“使唤起,使想起”,这不仅仅是形容词做动词用的妙用,更是“通感”这一修辞方法的灵活运用,由触觉产生了视觉与听觉。三分酒醉,诗人心暖,仿佛昔日的佳人正在不远处浅吟低唱,诗人知道这一切都只是在醉梦之中,可是诗人不愿失去这种感觉,却任由这种想象与思念肆意延长。“思念瘦”的“瘦”这里该解释为“瘦长”,也可理解为诗人因思念过多而日渐消瘦,但本人更认可前一种解释。
“水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古人常以东流水暗喻时间的流逝,此处的“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当然也是表明时光一去不复返之意,诗人曾经与佳人有过欢乐的时光,如今,时间带走的一切都不能挽回,即使是“偷”也“偷”不回了。一个“偷”字,甚是妙哉!说尽了失去与思念,亦道尽了无奈与心酸。“花开”、“我却错过”这是诗人为自己不懂珍惜美好的忏悔,相信这样一句歌词定能唤起每一位读者与听者对自己过往错过的深深叹息,曾经的'美好仿佛历历在目。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你没听过”,诗人心中正愁,却听得有人在弹奏离愁凄苦的《东风破》?虽不知是何人弹奏,但是此刻却恰是诗人心境的真实描绘。“岁月”这里应特指翻卷的墙皮,看到斑驳的旧墙上墙皮翻卷,仿佛一触即会掉下,诗人的思绪亦是一触即回到了最初的两小无猜,多少年过去了,唯独只剩下这琴声幽幽与空等佳人的“我”,而佳人“你”却完全不曾知晓,可能早已将“我”忘却吧。想必当时的诗人心中正在苦吟“花红易衰如妾意,水流无限似吾愁”(改自刘禹锡的《竹枝词》:“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蔓草的年头 就连分手都很沉默”,大家都知道,枫叶是红色的,电视画面中有一种红色画面象征的是悲情,“枫叶将故事染色”自然也是象征着故事的凄美。“荒烟蔓草”本是指战乱的年代,但这里引申为异地之人联系不便的时代。琵琶弹奏的《东风破》依旧在浅浅低吟,“我”与佳人的结局早已明了,如何也已回不到从前。依稀看见:“我”——一个身着青灰长袍、一脸清瘦惆怅的诗人,牵着“你”——一位旗袍裹身、一头青丝如绢的女子,沉浸于夕阳的余晖下漫步在一条没有尽头的古道上。而现实却是,诗人与佳人各在一方,在那联系极其不方便的年代,明知再见即是再也难以相见,却都不愿说出“分手”二字,只能是沉默的分手,作者以“沉默”二字结尾,留给读者与听者更多的遐想。
4、读罢全词,听完全曲,也许词中人要表达的不仅仅是爱情的相思之苦,抑或暗藏着游子的漂泊、苦吟诗人的惆怅,但无疑全词的重点全在一个“愁”字,相信文山的文字足以让每一位读者与听者体会到不同的“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