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西湖饮酒写的诗

李盛

苏轼在西湖饮酒写的诗

  陶渊明何其幸也,六百年之后的苏轼理解了他的灵魂与诗意;苏轼又何其幸也,他在孤独与苦难中发现了陶渊明。下面是苏轼在西湖饮酒写的诗,欢迎参考阅读!

  1、《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译文: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2、《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4、《夜泛西湖五绝》

  宋-苏轼

  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译文:湖泊一望无垠,漂泊渺然,一片白茫茫的样子,荷花的幽香慢慢飘来,在夜间迎风绽放。我悄然看到远处的寺庙里灯火明亮,啊…正在等待淡得秽暗是欣赏秀丽的湖光山色啊。

  5、《湖上夜归》

  宋-苏轼

  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入城定何时,宾客半在亡。睡眼忽惊矍,繁灯闹河塘。市人拍手笑,状如失林瘴。始悟山野姿,异趣难自强。人生安为乐,吾策殊未良。

  译文: 开始二句,作者自己说饮酒的老习惯,这次饮酒也是这样。“半酣”,没有到醉的程度,然在朦朦胧胧之中。第三句说的“湖”,点题,即西湖。第四句写“洒面凉”,因为酒半酣,面部发热,经春风一吹故如此。“行到”二句点夜。“清吟”二句仍然切“半酣”,诗人作着作着,又睡着了,但一会儿又醒了,所以刚刚得到一句,马上就忘了。清代评论家纪昀说这两句是“神来”之笔。“尚记”二句说到“梨花村”,作者此时大约自梨花村来,其时梨花已开,暗香依依,作者似以为此时自身尚在梨花村,还是写“半酣”。“入城”两句,紧紧扣住“半酣”,写朦朦胧胧中的思维。“睡眼”两句,写河塘人声鼎沸,作者自朦胧中开始清醒过来。“市人”以下四句,实实在在是妙文,写出了杭州的老百姓与苏轼作为一个通判这样的相当高的级别(对于一州来说是如此)的官员之间的亲密无间。“失林麞”写半酣的失态,欲藏而无处藏,而此正显示出作者极为真率的一面。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官吏能如此揭示自身,实属难得。此无他,胸里坦荡,毫无芥蒂之故。末二句,似乎是说后悔从仕,其实不然,作者如实录下此场面,正以其难忘,有记下价值,其内心正以此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