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诗意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前两句概括写出诗人移动位置,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的姿态各不相同,不仅写出了庐山的雄伟险峻,而且为后两句议论作了铺垫。后两句先说结果,后点明原因,从而更加突出了最后一句。全诗寓哲理于写景之中,意在说明:如果对复杂的事物不作全面深入调查,就容易因为个人的局限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对事物就难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开头两句“横看......不同”,是实写,描写的是庐山的丘壑纵横、峰峦起伏。而诗人五路站在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庐山的.不同风貌特点。读者仿佛看到了站在庐山的无论哪一个看台都可以看到优美的风景点。后面两句:“不识......山中”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哲理性的感叹。人身处庐山当中,视野不广阔,看到的知识庐山的一座山峰、一道小岭或者一条沟渠,无法看清楚庐山的整个面貌,所以引出人看到的东西都只是一部分。由此引出而要看到事物的整个部分则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要善于从客观上看问题。
《题西林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通过诗歌的描写来感发议论的哲理性诗歌。诗人借助庐山的形象,紧扣住游山来谈自己的心理感受。诗歌的语言亲切自然,但是又形象有玩味。让人眼前立现出庐山在各个看台上看到的瑰丽奇特的景象。诗歌的质朴无华以及流畅流利的语言让广大读者乐意接受。这些鲜明的景象自然引出了后面的议论,这种自然表达而且简明扼要的表达让读者在玩兴诗歌的同时,得到了知识及道理的升华,让人深受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