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件非常偶尔的事。起初我只是无意点开了百家讲坛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讲解,发现宋太祖赵匡胤竟然定下了不杀士大夫的规定,这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不由得对宋朝产生了兴趣,后来就发现了这本书。
我读过的名人传记不多,因为是记录名人生平多少有些无聊,但是这一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他完全跳出传记框架,信笔写来,好像一位知已在一位跟千年前的自由人聊天。我可以想象苏东坡宽衣解带在灵隐寺后院的竹林里晒着太阳,诉说着他那个朝代的事。
苏东坡的父亲很不喜欢王安石,因为他的一位朋友很早之前就提醒他要注意王安石,也因为后来见到后,发现王安石对服饰,食物完全不感兴趣。一个严肃克己的人,可能是个勤奋好学的人才,但也可能是个固执已见的秃驴。王安石在文学方面造诣不算差,他读书百卷,最爱财政管理方面,商鞅在他眼里不算什么,诸葛亮也是个庸才,他曾跟神宗说,为什么我们国家内忧外患,因为皇上身边没有奇才,因为我们的国库不够充实。
我记得中学学习王安石变法,老师的解释是,变法在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打压下失败了,刚查了下百度百科也还是这个说法。可是看了林语堂的解释,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原来,神宗期间,北宋已是资本主义萌芽期,商人地位不低,市场交易频繁,而王安石也算是个“奇才”,他不知道从哪本史书资料里研究出来“国有化”这个词,这比马克思理论还早了800年。他教神宗做生意,从商贩手中抢得买卖水果大米等权利,实行集权经营。又教神宗放贷款给农民,是为“青苗法”。变法的后果就是,自由商贩无法同政府竞争,彼此不同心互相扯后腿,农民不愿贷款,地方官员为了拉拢王安石,实习指标政策,硬塞给农民,结果农民还不了款,怨声载道。
宋太祖因为是马上得的天下,自开国以来就重文轻武,所以宋朝文坛活跃,百家争鸣,也是中国历史上跟同期国家相比最富的一个朝代。那个时期的御史台,相当于国家新闻部,一直是传播自由民主百家之言的`地方。各路文官纷纷上书请求取消变法,而王安石是个极其固执且容不下意见的人,他认为他的理论是完美的,只是不同于流俗,他在游记中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决心”,他的“志气”,他的为“大局”着想,为“人民”着想,才让他一出任宰相就大刀霍斧的实行了十几项改革,堪称北宋史上的大跃进。与他持相反意见的欧阳修,范仲淹,苏东坡,司马光等都纷纷自行告老还乡或被贬官。
后来有一个小官,把变法之后人民的惨状用画卷描绘出来送到了神宗的手里,神宗眼泪都出来了。变法轰轰烈烈的进行了八年,神宗终于看不到一丝希望而罢去了王安石的官职。
其实,神宗是个好皇帝,在辽,西夏,金虎视眈眈的宋朝,他只是想让国家脱离外患,可是谁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司马光后来评价王安石:此人不坏,就是太过固执。
王安石回老家后,有人曾看到他骑着一头驴子,面无目光的经过。他心里在想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