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人王勃的相关传说

马振华

  一字千金【1】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的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重建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恰好路过洪州,自然是其中宾客。在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一说王勃作《滕王阁序》为十四岁,即龙朔三年。

  三叹王勃【2】

  上元三年(676年)冬,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又读下云,见一首四韵八句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高宗一扫成见,连声叹道:好诗,好诗!作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作出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于是高宗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可惜!

  生卒之辩【3】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根据杨炯的《王勃集序》。上面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二十八岁。据此推断,王勃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另一种说法根据王勃自己写的《春思赋》: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据此,则当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大多数学者多以后一种说法为准,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时年27岁。

  死因之谜【4】

  关于王勃之死,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未达交趾见到父亲前便死去,有说是探父之后归途中死,有说是风浪大,渔船颠簸掉下海淹死,有说他既渴望又愧疚见到父亲,无法排解心中极端矛盾而投海自杀。关于王勃溺水时事,又有两种说法,一说风浪太大,其尸体眨眼间已被海浪冲走,根本无法打捞;一说他被船夫捞起,因不懂水性呛水昏厥,后过度惊悸而死。王勃之死说法略有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淹死于北部湾防城海域。王勃至合浦郡后,再经钦州进防城境,然后有两条线路可走,一是于防城江下船出海,一是走陆路至北仑河口再乘船出海,在防城登船下交趾,是其渡过海域最便捷且安全的主通道。公元42年,东汉马援南征交趾,主力部队曾走这条线路,历代赴任交趾官员,走的大多也是这条线路。因交趾郡北面防城海域处因三险(风高、浪急、礁多)的缘故而剧烈颠簸,故王勃很有可能在此坠海。越南北部的'义安省宜禄县宜春乡原建有王勃墓地及祠庙,墓地及祠庙于1972年被美国飞机炸毁,今只存王勃雕像。

  死后闹鬼【5】

  传说王勃死后还念念不忘《滕王阁序》中他作的得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每当人们走过他的墓前,就能听到他的魂灵在坟墓中反复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次,一个秀才经过王勃的墓前,又听到坟墓中在吟诵。秀才想了一会儿,对着坟墓说:这句子好是好,只是还不够精练,要改成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不是更好吗?从此以后,人们再也听不到王勃的魂灵在坟墓中吟诵这个句子了。也有一说王勃死后阴魂不散,常在夜间出没赣江水面,高声吟诵这两句诗。一次,一客船路经此处,正值吟声大作,那游客高喊:这一句写得不好,太罗嗦,如果把上句的与和下句的共去掉,就简洁多了。从此王勃鬼魂再也没出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从庾信《射马赋》中荷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胎翻新而出。如果去掉与和共两个虚词,在内容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确实比原句精练了,但是在删去了与和共两个字后,句子的节奏显得急促,不如原来从容大度,与上下文的格调显得很不谐调,故这两句诗并不能精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