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大家──王维
王维是唐代诗人中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在唐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王维(七○一~七六一),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父亲去逝较早,母亲虔诚信佛三十多年,这对王维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据史料记载,王维侍母以孝顺闻名,其母亲去世,他几乎痛不欲生。王维幼年就通音律,会作文,颇有才名。唐玄宗开元九年(七二一)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大乐丞,因为伶人舞黄狮子得罪朝廷,受牵连被贬到济州(今山东长清县)作司库参军。期间曾一度弃官隐居,后来又回到京城长安。开元二十二年(七三四),诗友张九龄当宰相,王维上书请求引荐,被任命为右拾遗。三年后,张九龄被贬,他改任监察御史,出使塞上凉州两年。回长安以后,较长时期内供职于朝廷,在郊外的终南山和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弹琴赋诗,傲啸终日”,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当然,作为朝廷的臣子,他也写过不少奉和、应制的诗歌和颂扬皇上的文章。这是王维由积极进取转向参禅信佛的时期。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判乱,带兵攻入长安,王维被迫出任伪职给事中。但他消极应付,曾经故意服药生病,并想逃走。不久,官军收复了京城,他因做伪官,将受到严厉处分;幸亏他弟弟、刑部侍郎王缙愿意削官为他赎罪而获免,得以从宽发落,只是降了他的官职,成为太子中允。此时,王维对世事官场彻底失去兴趣,笃志信佛,唯以禅诵为事。《旧唐书·本传》说他:“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唐肃宗乾元二年转任尚书右丞,到上元二年(七六一)逝世,终年六十一岁。
王维的文学成就是很高的,尤其诗歌享有盛誉。杜甫在诗中称赞王维“最传秀句环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唐代宗下令编辑王维诗集时曾说:“时论归美,诵于人口。”王维遗留下来的诗有四百多首,绝句、律诗、长诗都有,各种形式都不乏杰作。诗中所表现的思想与他的人生经历相关。青少年时期他接触的社会生活面较为广阔,因而诗中充满着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的抨击权贵,有的表现祖国山川的壮丽,有的传达对亲友的情感。
出使边塞,让王维的诗情大发,写出了一批情调慷慨激昂的边塞诗,表现了边防将士为保卫疆土献身的英雄气概,感情真挚,意气风发,充满着向上的精神,如《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少年行四首之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七言歌行《老将行》写一位“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老将,落了个“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的下场;但这位老将壮心不已,渴望着“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充满着老当益壮、报国杀敌的激情。即使描写边塞景物,王维的笔触也是那么疏淡有致,景象明朗,最著名的是《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最能代表王维诗歌的特色和艺术价值的,还是他的山水田园诗。在他的田园诗里,农村的景物被表现得那么清澈、明净,田园生活变得那么平静、安详。在这些以静穆为基调的田园景物中,野老、牧童、浣女活动的影子,也像水光山色一样被诗人安排得和谐而又闲适,比如《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当然,这都是王维的理想世界,与现实社会是有一定距离的。王维的.山水诗变化多采,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有时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比如《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这是两首被人传诵的佳作,一首写临水,一首写登山,在开朗的气概中展现了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在浩渺、崇峻的画面里,引发人们的思考与遐想,有着玩味不尽的诗意。有时幽静闲淡,细致入微,比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前一首以夜鸟惊鸣来反衬春山夜境的幽静,称得上是千古绝唱;后一首描绘山中胜景的细致,同样是难有人超越的。宋代大文豪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评价王维的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十分精当的。
王维的诗,语言凝炼、含蓄而又生动,比如《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诗明白如话,却又情意深长,音节响亮优美。
除了诗歌,王维还有不少散文也很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优美的散文,是王维在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生活时所写。他在一种寻觅大自然宁静逸趣的状态下,表现了辋川山庄的夜景,沉醉于大自然富于生机而又不受干扰的境界中。这是他当时真实思想的体现。文章中富于美学和哲理,是一篇值得人们反复欣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