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王维的山水诗

秦风学

解读王维的山水诗

  王维他能以画入诗,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诗中有禅”的意境,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为一代盛唐才子,王维的诗歌在卷帙浩繁的盛唐诗坛中自成一家,多与孟浩然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继承谢灵运的山水诗风,兼之以陶渊明清新风格,复以禅理加之于诗画,其清新脱俗、淡雅自然的山水诗风对后代诗坛影响巨大。

  “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殷在《河岳英灵集》中如是说。苏轼亦有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文在描写山水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雄浑壮阔的塞上之景,还是清新自然的田园山水,都有其独到的一番意境。

  唐朝是儒、道、释三家并存的时代,各派思想融会贯通,集于大成。王维思想以儒家,兼之以佛、道家思想,形成了其独特的思想境界。王维之母师事的大照禅师是唐朝有名的大师,王维自幼受佛教熏染,往来之间颇得高僧真传。他十五岁离家至长安,在诗文、绘画、音乐方面皆有造诣,因才情旷绝天下而名噪一时,早期怀有用世之心,从政热情颇高。其早期诗文中常存高远之志,饱含少年锐气,如《少年行》中“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安史之乱之中,王维为乱军所掳,授以伪职,沦为罪臣,后虽得宽宥,但其心境依然走向平淡清寂,《旧唐书・王维传》中记载“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是其当时生活写照,此时王维心境淡泊,笔下更加追求一种闲适安逸的诗风。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王维在《山水诀》中如是写,而这种“自然之性、造化之功”,在王维山水诗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墨色几转若隐若现,富有神韵。“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临、满、余、上”寥寥几字形象地描绘出景色变化的特点,如写意山水,意境悠远,笔墨精炼,极为传神。又如“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几句,动静结合,色彩鲜明,将“诗情”与“画意”完美结合,使景色富有生机,可谓丹青妙手。

  王维的山水诗,看似写景,实则包含弄清。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作者闲适的生活场景和恬静的心情状态。如《田园乐七首》其六曰:“桃红复言宿雨,柳绿更带青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在诗歌中经常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这样往往让人觉得自然流畅,蕴藉含蓄。比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关怀体贴之情溢于言表。王维写情的精妙之处在于对现实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写,却蕴含了无尽的'绵绵情思。其《相思》一篇,托小小红豆,咏相思情愫,堪称陶醉千古相思的经典之作。

  王维平日潜心修佛,因此,诗中常含意境精妙深远的禅趣妙语。如《辛夷坞》一诗,“木末芙蓉花,山间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诗中描写山中芙蓉开落,不似世间凡花,不因花开明艳而孤芳自赏,不以无人欣赏而哀叹寂寥,不以生为喜乐,不以死为悲哀,只是顺应天时,独居世外,吸收天地灵气,自然开落。

  又如《鸟鸣涧》一首,“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写春山夜月惊起宿鸟,长鸣涧中之景,虽然有落花、鸟鸣之“动”,最终归于春山、明月之“静”,在夜晚的幽静平和中,自有空灵清透之境,不用禅语,却得禅理。此二诗,正如后人所评,“情走淡薄,旨归静趣”,胡应麟《诗薮》亦有评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使我们自然联想到王国维品词的“无我之境”。同时,此二诗皆是王维“诗中有画”风格的代表作,“摩诘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如辋川诸诗,真一片水墨不着色画”,读之仿佛画卷在面前徐徐展开,水墨清香扑面而来,耐人玩味。

  纵观王维的一生,大约可以四十岁为界,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仕途顺利,政治热情高涨,充满济世之志。并写下了很多咏政诗,边塞诗,风格也较为热烈豪放。四十岁后,随着李林甫执政,唐代政治逐渐走向腐败,他的政治热情受到压抑,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闲适的生活道路。他先是在终南山、蓝田、辋川等地隐居。身为官吏,却全身远祸于林下,期间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这也是他山水诗创作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此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以思想内容而言,王维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唐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