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维送别诗

王明刚

诗人王维送别诗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在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情方面取得了高度成就。

  送别诗在王维诗歌中占有不小的比重。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所辑,王维现存诗四百二十余首,送别诗有七十余首之多,并且也很出色,有着不容忽视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送别时的离情别恨是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体验,具有普适性。不同的只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的表现方式不同罢了。在唐代,诗便是人们表达离情的不二选择。虽然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但交通、通讯条件仍比较落后,一次分别,很可能会经历长时间的跋涉以及种种风险,所以我们的古人常把生离和死别联系起来。

  从送别的对象看,王维送别诗的主要内容是:送人赴边、就任,慰人落第、贬谪,以及送友归山隐居等。不同内容的送别诗,王维所表现的具体感情是不同的。

  一、凄凉伤感与离情相融

  与至爱亲朋的离别对人而言是一种情感上的折磨,特别是在交通、通讯不便利的条件下,由离别所带来的空间阻隔,常使人们在面对离别时不禁黯然神伤,“人世死前唯有别”,典型地代表了古人对离别的普遍强烈感受。凡是送别诗多少都有一种凄凉之情、伤感之意。如王维的《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和《齐州送祖三》:“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前一首诗歌以高台送友时的即目所见,经“飞鸟还”与“行人去”相对举,别情自见。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写离情能不露情态,最高。”[1]徐增《而庵说唐诗》:“此纯写‘临高台’之意。飞鸟还,则行人可息矣,而犹去不息,日暮途远,在行人恨不得即到,而送者则愿其早歇,念之深,爱之至也。”[2]徐增说得透彻。后一首写天寒日暮之际,诗人于湍流侧畔送友,伫立沉思,久久不愿离去,含蓄地表现不舍的别情。正如刘永济先生所说:“善写情者,不贵质言,但将别时的景象有感于心者写出,即可使诵其诗者发生同感也。”[3]这的确道出了王维送别诗真诚感人的奥秘,寄情于景,景中含情。

  二、豪放乐观与真情交织

  王维的送人赴边之作把哀怨之情完全撇开,变凄凉伤感为豪放乐观。诗人受时代精神的感染,往往用大丈夫以功名事业、百姓朝廷为重的思想,代替离别时的儿女情长。凄凉伤感一变而为通达乐观、慷慨激昂。如王维的《送赵都督赴代州青得字》:“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诗歌借送战将出征的场面,叙写出唐帝国三军于边患惊警之时,浩荡开出井陉,奔赴沙场的雄壮声势和煊赫军威,将士们在不怕艰苦、不怕死、忘身报国、蔑视平庸、建功立业之中,充溢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这其实也是王维心愿的一种写照。

  三、劝勉慰藉与友情同在

  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这是一首送人赴任之作。在此诗人不写送别时的情景,而是遥想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以及民风的质朴。诗人勉励李使君应当像汉代蜀郡太守文翁那样,翻新教化,做出自己的成绩,而不要依仗先贤的政绩而泰然无为。诗歌情绪开朗,格调高远,在惜别中鼓励劝勉朋友,情真而意切。在这一方面,王维送人贬谪的诗大不同于一般的贬谪诗歌,很少悲情苦意,伤感凄婉,而以温暖的友情、理解来抚慰友人的愁怀。

  四、失意愤懑与伤情并存

  唐人的送别诗,有不少是诗人困厄失意之际的伤情之作。这些诗歌不仅记录了离别时的离情别恨,同时也记录了时代风云变幻的印记,特别是那些作于迁谪、下第或归隐时的送别诗,往往借送别来倾吐心中垒块,或借别情来明心见志。王维的'《送别》看似明白如话、平淡无奇,实则是语浅情深的佳篇:“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前四句明白如话,妙就妙在后两句,难也难在后两句。该怎么理解?且看王尧衢先生在《唐诗合解》中的说法:“送友归山而先为问答之词,其用意在结句。盖白云无尽,山中之乐亦自无尽,以视世之富贵功名,希宠怙势,何者不有尽期!知得此意,则归卧南山,可以萧然于世味矣。莫复问,言不须问也,是承上问答之词。钟伯敬云:感慨寄托,尽此十字中,蕴藉不觉,深味之自见。此与太白七绝《山中问答》意调仿佛。”王先生的评价中肯至极。王维的《送丘为落第归江东》一诗,为失意而归的丘为感到惆怅怨愤,同时也为自己无力荐贤而感到惭愧。在诚恳宽慰的言语中,隐含着对举子明珠暗投、仕途崎岖的激愤与不平。

  纵观王维的送别诗,虽然内容各异,表现的情感也不尽相同,但形诸于笔端,处处可见其时其景下诗人送别时的心绪和情景。王维的送别诗把人情美、社会美与自然美有机地融合,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纯洁真诚的心灵;积极用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同时也看到了诗人对现实的隐约批判以及渴望归隐的心情。从王维的送别诗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真诚、善良、积极向上的诗人,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