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进而体会诗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音读—品读—思读—用读的方法理解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体会诗人的形象。
《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描绘了泰山高大雄伟、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初见泰山高兴,兴奋、惊叹、仰慕的心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以及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感受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体会诗人的形象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导课
师: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浩如烟海。山川河流、花草树本都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如我们学过的写树木的诗有:
生:《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无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写山的有:
生:横看成岭侧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写花的呢?
生::《梅花》。
师:同学们一起背王安石的《梅花》。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举不胜举,如果说古代诗歌就是那天上的星星,那么杜甫的诗就是那最闪亮最璀灿的一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去聆听诗人心灵搏动的颤音,感受诗人生命之歌的变调。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习杜甫早期所写的诗歌《望岳》。
展示课件一:踏歌而行觅古韵,余音袅袅仿古诗。请同觉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思鸿):唱着歌寻觅古诗的韵味,在余音袅袅中仿写古诗。
师:对。这堂课要求把握而两点:一是体会《望岳》诗歌意境;二是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
师:《望岳》这个“岳”指的是哪座山?
生:齐答“泰山”。]
师:对,是有“五岳独尊”之称的泰山。(老师板书“望岳”,简单画泰山轮廓)
老师画的泰山象不象?
生:齐答“象”(笑)。
师:这首诗比较好懂,同学们课前做了预习,请同学来介绍杜甫及这首诗有关的内容。
生: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子美。
生: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杜甫被称为诗圣。
生:齐答“杜甫的诗反映了当时历史,称为史诗”。
生:杜甫诗的风格主要以“沉郁顿挫”为主。
师:同学们介绍得很清楚,全面。同学们对诗人写作《望岳》的背景是否有所了解?
生: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生:《望岳》这首诗是杜甫二十四岁时写的。诗人在诗篇中远望泰山,为它的大神奇秀美而心情激荡…
师:说得非常好,肖奕奕同学课前对《望岳》一诗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下面我们分组讨论、学习这首诗。第一大组讨论①、②句,第二大组讨论③、④句,第三大组讨论⑤、⑥句,第四大组讨论⑦、⑧句。
学生互相讨论三分钟,老师参与讨论并作指导。
师:请停下。请第一大组的同学来鉴赏①、②句。
生:这两句主要写了诗人远望泰山。
师:从哪个地方看出诗人是远望而不是登上泰山?
生:从“齐鲁青未了”这一句来看。因为在泰山周围,远看一大片的绿色。
师:这写出泰山什么特点?
生:齐答“宽广”。
师:很好(老师板书“广”)。第一大组同学说①、②句写出了泰山的宽广,诗人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其他组同学帮忙想一想?
生:从这一问一答的句中,看出诗人非常喜爱这泰山。
生:齐说“一种喜悦的心情。”
学生看到林翠娜夸张的手势,都笑了。
师:是啊,在写景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情感,正应了这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二组的同学说说③、④句。
生:③、④句描写了泰山景色秀美。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造化钟神秀”就是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上。
师:对,这个“钟”解释得好。
生:“阴阳割昏晓”说明泰山的南北暗、亮不同,说明泰山很高大。
师:这里哪个字用得好?
生“割”字很形象,就象人用刀割开一样。师:这个字找得好,这两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高大(师板书“高”)其他组同学对③、④句还有没有问题?
生:还写了泰山的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