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

张东东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望岳》诗歌的意境及作品风格;

  2、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及背诵此诗。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的意境。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准备:关于杜甫及《望岳》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方法:古诗四步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

  1、“五岳”,古代道家名山,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欣赏泰山图片并描绘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泰安市中部, 海拔为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一、作者简介

  指名介绍作者,补充要点。

  填空:杜甫,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______,自称_________,后人称_______。由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他的诗为_________,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_________,于诗仙_______齐名,世称_________。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诗歌内容

  结合注释,了解内容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泰山

  夫:无实意,强调疑问语气

  齐鲁:齐鲁的广大区域

  青:山色

  未了:不尽

  泰山到底是怎样的面貌?它的青色在齐鲁大地的广大区域都能看见。

  (2)、以第一联的理解方法步骤,让学生去完成二、三联。

  (3)、诗歌大意:

  出示:泰山到底是怎样的 面貌呢?它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大自然将那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它。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阴暗,截然不同。层云叠起,令人心胸摇荡,眼角几乎都要裂开了,目送着入巢的归鸟。

  三、名句欣赏

  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得心潮澎湃,于是,他情不自禁产生了一个愿望,是什么愿望呢?——爬上泰山,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终当,终要 凌:登

  释义: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放眼望去,所有的山都显得矮小了。

  问题:诗人登上泰山了吗? 没有,会当、终当

  这只是诗人当时产生的一个愿望

  展开想象,描绘脑海中的泰山

  指名描绘,师总结

  四、体会每联的作用

  1)、首联:广阔、高

  2)、颔联:秀美、高(切割成两面)

  3)、颈联:高俊(云层)

  4)、尾联:想要爬上这座高俊的泰山,必将面对很多的困难。这一句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抱负,所以,我们应该像诗人一样不怕困难,勇攀高峰,要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五、感悟 总结

  1、列举生活实例,深入理解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就像一座山,有些人在山顶,一览众山小,有些人在山腰,而有些人却在山脚。(引导学生要不怕困难,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2、人生也是如此,犹如一座高山,有些人在山脚徘徊,缺乏尝试的勇气,有些人爬了,但半途而废,而那些坚持不懈,用于吃苦的人,爬上了山顶,达到了人生的顶峰。所以,我们要有不怕困难,用于吃苦,并坚持不懈的精神。无论是在学习或生活上,只要你用于攀登,总有一天,大家都会一览众山小。

  联系班级口号“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带感情齐读诗歌,读出信心,读出雄心壮志。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八、教学总结

  这篇教学设计完成后,我将它作为我在今年郫县语文组校内赛课上讲的课文,总体来讲,学生反映还不错。学习完这首诗,学生对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份了解,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我认为:在注重朗读教学的的同时,抓住“望”字,注重整个学习过程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这首诗境界壮阔、气势磅礴、抱负远大;在课前,根据教学设计,我有针对性地布置学习预习诗人的经历、感知诗歌的大意。在上课时学生对诗歌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这种新的诗歌教学方法感觉很新鲜,课堂气氛较好。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探讨,学有所得,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如何更好地运用重点字词的讲解来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二是如何让学生能自我感知、欣赏诗歌,掌握、运用技巧。

  总之,通过这堂赛课式地教学,我获益匪浅,同时也得到了同仁们的悉心指点,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应当大胆地进行教学创新,加强合作交流,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