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说的风俗人情

莉落

汪曾祺小说的风俗人情

  摘要:汪曾祺的作品大多在内含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展现他独特的文化情思。从他所描写的风俗民情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率性,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从他所刻画的人文画卷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从他所蕴含的民族情感中,我们品味到了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弘扬。本文从汪曾祺小说中的自然画卷、人文画卷和民族画卷去探寻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和谐情感。

  关键词:汪曾祺;自然;人文;民族;和谐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87-1

  一、清新散淡的自然画卷

  “我一定要把它写的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汪曾祺如是说。汪曾祺的创作理念就是把小说的美与清新的自然、风俗的描写结合起来。正如他自己所说,“大地上涌动着人生的欢乐。”这种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致。

  先看一个片段:

  淖中央有一条狭长的沙洲。沙洲上长满茅草和芦荻。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夏天,茅草、芦荻都吐出雪白的丝穗,在微风中不住地点头。秋天,全都枯黄了,就被人割去,加到自己的屋顶上去了。……河水解冻了,发绿了,沙洲上的残雪还亮晶晶地堆积着。

  ——《大淖记事》

  汪曾祺用他独特的简洁朴素的视角生动地为我们勾勒出了浓淡相宜的风景画。这些景色自然天成,景色随春夏秋冬的交替而变化,深深地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情怀。

  正如在《受戒》中,作者描绘了小英子家清新秀丽的风光:“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独门独户,岛上只有这一家。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椹,三棵结白的,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他用自然、清雅的笔调抒写着对故乡的回忆,将秀丽与恬静,沉重融入乐观,构建出作者独特的理想境界。

  二、质朴纯真的人文画卷

  汪曾祺在很多文章中都表现出了想通过纯朴优美的自然境界的描写来达到自己对率性自然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或真实或隐约都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质朴的人文性。正如汪曾祺自己所说,“他写的很多作品主要是说明人是不能受压抑的,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的失意的东西,肯定人的价值。”

  请看一个片段:

  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

  ——《晚饭花》

  汪曾祺对晚饭花开放的情景写成了一种艺术,一种真诚的生活艺术。作者尤其表现出了在《晚饭花》中李小龙对生活幸福的渴望。这种质朴的、纯真的却不执著的单恋表现在风俗景色中,但又不得不让然叹息,他们默默地生活,追求但不坚韧。作者想通过在作品中塑造的小人物在人文画卷中展现出平凡的、真实的可触的生活。也许淡得像一泓清水,但远比其笔下的阿庆嫂等英雄形象更具现实意义。

  三、民族情感的抒情画卷

  “我以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诗。”汪曾祺如是说。他是把风俗视为“民族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描画的。他认为,风俗不论是自然形成的还是有一定的人为情结的,整体上都反应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所感到的欣愉。

  请看一个片段:

  各种瓜果下来的时候,牛角酥、奶奶哼(一种很“面”的香瓜)、红瓤西瓜、三白西瓜、鸭梨、槟子、海棠、石榴,都已上市,瓜香果味,飘满一街。各种卖吃食的都出动了,争奇斗胜,吟叫百端。

  ——《故里三陈》

  这种洋溢着生活气息的语言让人清淡平和,更让我们感受到民族风采的抒情性。风俗画本身是自然的、朴素的,但作者自己说,“我是主张搞民族形式的,但是说民族形式就是有头有尾,那不一定。我欣赏中国的一个说法,叫做‘文气’。”这种散发着民族气息的意象不得不让我们感受到民族的希望。

  汪曾祺的小说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人风格,透过浓郁的生活气息,通过对童年、故乡的回忆,展现着清雅秀丽的自然美、淳朴浑厚的人情美以及民族传统的人性美。从作家所描写的风俗民情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率性,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从作家所刻画的人文画卷中,我们体会到的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从作家所蕴含的民族情感中,我们品味到的是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弘扬。他在风俗人情中呈现的生存意识、生命意识和审美意识都能体现出他的价值所在,让我们真正地体味到的是一种人情美、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