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初中教案

王明刚

《乡愁》初中教案

  《乡愁》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教学目的:

  1、 学习作者巧妙的比喻形象的写法。

  2、 学习作者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概念的写法。

  3、 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

  4、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乡愁》通过新奇而形象的比喻表达感情的写法。

  2、 注意诗人思想感情的升华和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能力训练点:

  1、搜集有关表达思乡感情的诗,词,曲或现代散文,体会思乡愁绪。

  2、仿照《乡愁》诗中比喻的句式,运用博喻的形式,描写一种事物,表达一种感情。

  教学思路:

  1、 运用思乡歌曲导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2、 引导联系学过的诗、词、曲或散文,体会自古以来人们的思乡愁绪。

  3、 引导学生赏析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新奇比喻的用意及含义。

  4、 引导学生学会朗读诗歌,给诗歌划分停顿,标记重音,把握语调,并配乐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5、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感受,设想自己是一位久居台湾的游子,体会作者的思乡及思国的愁绪,体会海外华人的恋根情绪。

  6、 拓展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散文《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进一步体会海外华人渴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希望。

  7、 仿照诗歌说出或写出几句“诗”运用博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谈话法

  学法设计:朗读、联想,想象;联系实际各抒己见;对比阅读;仿写诗歌。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思乡歌曲,创设情境:[多媒体画面]

  导言: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元旦即将来临,每当这时,远居海外的游子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 谁能用一句诗来表达?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你曾经学过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写乡愁的诗,词,曲。[学生各抒己见]

  有关作品:

  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 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李煜的词《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李白的《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崔颢的《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看多少英雄少年,白了头在一夜间!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其的乡愁诗也是异彩分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简介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幻灯片]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政府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鼓励同学们向老一辈、历史老师请教或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全班同学自由朗读,认真体会诗的内涵,讨论朗读的技巧。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幻灯片]

  ① 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绪?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学生体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