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课堂
《小石潭记》生动地描写了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小石潭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丽,潭中鱼儿的活泼,通过作者精描细绘,图画般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课前预习】
1、收集柳宗元的资料,了解其人。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3、仔细阅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小石潭景物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这样的诗我们很熟悉,题目是《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师生齐背)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柳宗元。
师:寒江、冰天、雪地,一位孤独老者独处孤舟,默然垂钓。悲凉孤独的处境正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永州期间所写,在此期间,他还写了大量寄情山水的作品。今天我们所学的《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多媒体屏幕显示·读准字音:寂寥翕忽参差坻·解释字意:下乐犬牙斗折蛇行可悄怆)
三、初读感悟
师:一篇文言文,初读要读准字音,把握好停顿、节奏。
(生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
(两名学生自告奋勇朗读,学生为朗诵的同学评价。)
生:我认为第一位同学读的语速太快,语调没有变化。
生:第二位同学读发现小石潭和鱼儿嬉戏两段时,未读出喜悦情感。
师:你们点评的很好,可惜只说了缺点,谁来说说他们的优点。
生:第一位同学声音响亮,读的准,第二位同学停顿把握的好。
师:我们再请第三位,郭艳军同学为大家朗读。
(生笑)
(伴着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声情并茂朗读。生鼓掌。)
师:夸奖了,美的文章要用心去朗读。(生齐读)
四、美读涵咏
师:这篇文章描写了小石潭优美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呢?
生:水、鱼、石、树。
师:这些景物作者是如何描绘的?请在文中找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读出你的感情来。
(生在书上圈点批注,交流讨论。)
生:“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句话写的好,写出了小石潭幽静的环境,也写出了柳宗元的心情很悲凉。
师: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师:我们怎样读出来这样悲伤的情感?生:语速稍微慢些,心情悲凉,语调应该低沉些。
师:试着朗读一下。
(生试读)
生:我喜欢“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这句话写出了石头形态多样,证明小石潭确实是“石潭”
生:读的很细心。
生:我喜欢“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这段,看起来是在写鱼,其实在写水的清澈。
师:这种写法叫──衬托(生答)。那作者如何来描写潭中的鱼?
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写鱼儿像在空中游动。“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写阳光照射潭水,能看到鱼的影子。来衬托潭水的清澈。
师:鱼儿时而静止,时而游来游去,真是……
生:自由自在。
师:用书上一个词概括。
生:乐。
师:怎样来读出这种快乐?
生:读的轻快些,喜悦些。(生读)
师:读的很有韵味,似乎看到了人、鱼同乐。“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寄情于山水,无比快乐,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作者的心情很快由乐而----
生:悲。
师:这悲从何来呢?
生:被贬到偏远荒凉地方,内心郁闷,只好寄情山水。
生:满腹经纶,却不能施展抱负,很悲愤。
生:我说作者“乐”是因为小石潭是自己的知己。面对潭水可以诉说自己的孤寂,洗尽内心烦恼,但毕竟过于清冷,不敢久留,当记之而去时,孤寂悲苦却又席卷而来。在作者的心目中,小石潭就是自己,它那么幽静,那么美丽,但又有几个人能见到它,走近它,品位它呢?
(生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