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获奖说课稿(通用五篇)

李盛

  小石潭记获奖说课稿1

  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可安排一至二课时进行教学。课文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编入教材意在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

  ⑴知识目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掌握课文的记叙顺序。

  ⑵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

  ⑶美育目标:体会小石潭优美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⑷情感目标: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

  3、教学重点、难点:

  ⑴重点:

  ①掌握课文的记叙顺序。

  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⑵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确定依据:根据单元要求及课文内容我确定以上几点为教学的重点、难点。

  说教法

  这是一篇古代文言散文,距离现在时间较长,学生自学较难以理解,且兴趣不浓。为坚持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主要运用创设情景、启发点拨的方法。整体思路是:情景导入→出示目标→启发提问→教师点拨→讨论探究→总结扩展→布置作业。这样设计,使学生思维进入课堂,明确任务,自主合作、探究其中的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说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点拨下,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默读去自学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纳,总结,识记感知课文的内容,以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是教学的主人”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如果你疲惫,如果你烦闷,不妨到大自然中走走……”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己经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知道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保护自然、敬畏自然,这样导入就把课堂和学习的内容拉近我们的生活,创造出良好的情景,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

  三、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目的是使学生能读准字音,感悟本文的作者的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落实词义,读通全文,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新词词义,能通译课文。

  3、默读课文,把握内容,掌握写法。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为研读挥衬课文奠基础。

  四、研读,探究

  1、找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句加以分折欣赏。这题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析美的能力设计的。

  2、作者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描写事物?这研讨题是本节课的重点。目的是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课文的描写技巧,并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

  在行文中,作者前后一乐一忧,该如何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目的是为让学生准确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及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根据学生实际:“起点较低”,这几道研讨题,提出并落实到各组讨论,教师还不断在旁边提示、点拨,然后让各组代表发言、尽量使师生在课堂上互动起来。

  五、总结、扩展

  总结和扩展设计为:

  总结:本文生动描绘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小石潭结构奇特,潭水清冽,景物秀丽,游鱼活泼。

  扩展:优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观察细致。如鱼在水中“然不动,尔远逝,往来忽”的情态;溪水时隐时现明灭可见的景象。若不是亲临其境、进行细致观察是难以描写出来的。

  总结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扩展的设计是加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学到致用,应用细致观察到到实际的写作中去。

  六、布置作业

  1、一词多义(略)。

  2、翻译句子(略)。

  作业的设计为积累学生的文言词,加强学生对文言的翻译。

  小石潭记获奖说课稿2

  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山水游记《小石潭记》。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思想、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小石潭记》是八年级上册四单元“江山多娇”中的一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学情分析:学生们在初一已经接触过一些写山水风景的文言文,比如《三峡》,对于写景的方法初步的了解,但是毕竟只读过一半篇,像这样寓情于景,内涵较为深刻的文言文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从阅读的方法,和阅读的深度来说都还达不到应有程度。

  3、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作家有所了解。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针对这首诗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的写法。把握小石潭的特点。学习文章抓住特点写景,寓情于景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文章内容,概括小石潭特点。通过推敲,揣摩文字,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及寓情于景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感悟作者贬官的失意,寂寞处境中的孤苦悲凉。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的写法。学习文章抓住特点写景,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贬官的失意,寂寞处境中的孤苦悲凉。

  二、教学思想:

  本节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围绕目标,引导阅读,探究研讨,深入浅出”教师首先要激发全体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提出问题不断引导,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在其中担引导、归纳、点评的任务,并对突发的问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接下来分析教法学法。首先看学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学法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以问题贯穿,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尝试用其它的作品入手解读文学作品,体会文章抑郁忧伤的感情基调。

  2、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与作者同游,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3、结合背景资料,知人论世,理解作品主题。

  (2)教法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游记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我首先注重问题的设计,引入式的问题,过渡式的问题,启发式的问题,需要集中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课堂的主线,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发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合作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

  (3)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导入新课:以柳宗元的《江雪》导入新课。这首诗的意境与课文的意境一致,从这首诗入手,能够初步感受到柳宗元散文的风格,自然进入到文章的情景中去。

  2、走近文本,与柳宗元同游这一环节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描写了那些具体的景物。学习文章按照游览顺序来介绍景物的方法。从第一段入手,找出发现小石潭过程的动词,之后理清游踪,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然后找出文章中描写的景物。最后教师小结本环节要点。

  3、品味文本,赏小石潭美景设计了两个学生活动

  (一)趣味欣赏课文,把握写景特点。从文中画出写景的句子来读一读,并且用一个字来概括其特点。这个活动主要是在上个环节找出具体景物的基础上,把握景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赏析写景名句,把握写景方法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写景的句子中,最生动的拿出来进行赏析。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赏析写景的句子。教师给予提示。学生讨论合作,明确写景用到的方法有哪些。以上三个环节是一脉相承,不断深入,从找出景物,到明确景物特点,再到学习写景方法。

  4、深入文本,与柳宗元对话从文中的句子入手去剖析,逐步走进作者的心灵,先找到文中写出作者感受的句子,“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再来追溯它的原因,通过补充有关资料来使学生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感受,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因为这个是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必须要学生了解当时的处境。从而明白写小石潭的美景为的就是抒发他内心的感受。这是一种寓情于景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体悟圣贤情怀补充张岱《湖心亭看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吴均《与朱元思书》。

  从类似的作品中去加深体会,感受古代圣贤的情怀,帮助理解文章的主题。尤其是最后找的这个词是特别能书写柳州元的心志感受的。

  六、结束语

  最后教师以总结性的语言结束本课。

  五、反思文言文与学生在时空上的距离太大,学生学起来没兴趣,尤其是游记类的散文,没有可感的故事情节,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对景物的描写有比较吝啬笔墨。所以说首先要把他们带入到文言文的情景之中,用一篇已经学过的诗为切入点,先使学生对文章对作者有最初的感性的认识。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对文本的分析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找出景物,再概括景物特点,再分析写法,再思考写景与抒情的关系。思路比较清晰。总体来说这堂课的教学基本完成预定目标,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读的问题,读的少。其次是不是该添加一些图片进来,因为时间有限,我都考虑是不是把移步换景这个环节去掉,总每节课都有许多困惑,还请老师们多提意见。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小石潭记获奖说课稿3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单元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设计

  随多媒体的推广运用,不少语文课都引入音乐,但常常是教师配好曲子堂上一放,确实能启发学生感悟,那么反过来,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曲调配上,不也同时引导了学生感悟作品情感吗?如果可以以曲调感悟,那么以美术、以影视等等其它艺术形式不也可以帮助解读文学作品吗?所以我设计让多种艺术形式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文学美的氛围;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风,启迪思维。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游记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调动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感受力,引导学生将《小石潭记》改编成一首乐曲、一幅图画、一部风光片以唤起他们对美的切身感受,在情感体验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提高艺术感知力的目的。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情景激励法、课前资料交流法、开放式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在课后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尝试用其它的艺术形式解读文学作品,体会文章抑郁忧伤的感情基调;

  4、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与作者同游,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为学生合作疏通字词句义。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2、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3、布置预习任务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对于文言文阅读,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之所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目,它的好处在于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课时

  借助其他艺术手段解读文学作品。

  一、走进音乐世界,感悟文章情感基调

  1、聆听文章的配乐朗读,展开想象,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会传来一曲什么风格的音乐?

  2、找出文章点明情感的语句,质疑:柳宗元来到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

  3、为了更好的解读文章的感情基调,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老师总结:《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

  通过想象音乐的曲调,引入对柳宗元宦海失意的经历的了解,使学生懂得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带给他淡淡的喜悦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冷的石头,勾起他浓浓的愁绪,这才是他永远抹不去的痛。从而解读文章的感情基调。而资料的整理、汇报、交流,又是对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一次有益的锻炼。

  4、请学生饱含感情的自由朗读,教师放一曲《高山流水》的音乐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并给予听读要求──将《小石潭记》绘成一幅画。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二、走进美术世界,感悟文章情景交融

  1、复习课文翻译:

  疏通文意,找出文中描写到的景物有哪些?这个画面的风格如何?展示课件中相关的画面,教师总结《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图画,从而加强学生的艺术直观感受。

  2、学生自由发言:

  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是什么,并说出原因。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老师相应做出引导总结出文章言简意丰景中含情的语言特色,比喻拟人方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

  3、质疑:

  为文章改名如何?改称:秀竹潭、欢鱼潭、茂林潭如何。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潭因石而美,人因石而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特色。

  4、随笔写作练习:

  找出自己最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是最能使自己展开想象的景物,进行描写。

  在这个环节中锻炼学生灵活模仿文章语言特色的写作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这一教学步骤,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与柳宗元同游

  1、请学生在教师展示的图片中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写的寂静清幽的景色特点。

  2、学做摄影师,拍摄“小石潭”的自然风光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忠于柳宗元的原著把握好你的镜头?请找出你镜头变化的内容。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从而明确本文是一部游踪清晰的风光片。(由“篁竹”远远的广镜头,逐渐地拉近到潭底、潭周,并渐近到特写潭中鱼,然后又把镜头再拉远,“望”潭之源,最后把镜头拉高拉远。 看来柳宗元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导演,由“西行”到“而去”,清晰的游踪让景物也移动变换起来,这叫“移步换景”法。)

  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

  1、教师总结:《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图画。

  2、宗元怀才不遇失意的悲凉郁闷,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柳那么还有那些中国文人用文字来书写心中壮志难酬的情感?(李白──王安石──刘禹锡──辛弃疾──李商隐──韩愈──陆游……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洒脱、或大气……)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对过去已读过的古代诗文作品加以总结、梳理,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

  小石潭记获奖说课稿4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它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情。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被贬居生活的孤寂和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我认为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2)了解作家作品的常识,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及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和能力,疏通文意。

  3)学习本文对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的描摹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及背诵全文。

  2、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而抑郁忧伤的感情。

  2)体会作者笔下的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三、重难点的确定: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的写作特色,这应是学习的重点。其次,疏通文意是重点之二。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作者这种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是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系统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有一定的能力。只是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朋友兴趣。

  五、教法设想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课堂上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在体验和探究中学习,从而达到提高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六、学法指导: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特别是文言文,“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是关键。

  2)质疑法和讨论:有疑才会去探索,讨论能明辨是非。

  3)点拨法:难点的突破还靠教师巧妙的引领和点拨。

  4)卡片制作:知识复习巩固。

  七、课时安排:3课时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中华大地,山川秀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多少文人墨客,倾心讴歌。唐代诗人王勃即兴写就《滕王阁序》,使南昌滕王阁顿生光辉;宋代文豪欧阳修一篇《醉翁亭记》,让滁州醉瓮亭名扬天下;范仲淹的应邀之作《岳阳楼记》借景抒情,让人心旷神怡。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贬居永州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珍品。让我们跨越时空,与柳宗元一起同游“小石潭”,去领略永州优美的风景吧。)

  (设计意图:引用本导语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课件出示:图片《江雪》引出作者,学生参考注释及已有的资料,了解作者作品以及背景资料,并在小组交流。交流之后,课件呈现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形式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作家的生平介绍,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听范读,给生字注音,扫清文字障碍,把握句读停顿。)

  2、学生自读课文(读熟,读流利。)

  3、抽读、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吐词清楚、声音洪亮;读出句读、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朗读为先,诵读是基本方法和基本任务。教会学生读文言文的方法。)

  (四)、自主探究,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参考资料和课后注释,疏通文意。圈点勾画疑难句子,小组讨论,如还不能解决的难句,全班讨论,老师在点拨,同时老师强调重点词句的理解翻译。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五)、课堂检测:(课件出示练习题)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3)心乐之( )

  4)参差披拂( )( )

  2、一词多义:

  “以”、“可”、“清”、“许”等

  3、翻译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遂。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其岸势犬牙参互,不可知其源。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自学情况,调整掌控教学效果。教师插漏补缺、强调重点。)

  (六)、与作者同游:

  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投影问题,引导思考)

  1)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小石潭有哪些景物?它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并板书明确。重点品读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探究写作特点,感受小石潭的幽静。)

  2、学做导游,介绍“小石潭”。(教师先作示范,学生仿写:课内如完不成,课外继续完成)

  1)选一处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可以发挥想象,做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游览的兴趣。

  2)请3——5名同学给全班同学导游。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七)、品味文章,与作者对话:

  1、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景。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小石潭称赞不已。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2)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

  面对如此美景,作者却是如此忧伤,文中哪句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呢?你能不能结合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伤从何而来呢?

  (设计意图:按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中,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理解文中包含的情感,就是寓情于景。这样来突破难点。)

  (八)、师生共同总结反思:

  1、学了这一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及作者的了解,你有什么启发?

  (九)、课外作业:

  1、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2、翻译全文。

  3、收集已学过的写景的古代诗文,并欣赏。

  4、做知识卡片。

  附板书设计:

  发现小潭 闻声 取道 见形 移步换景

  潭水:清澈 侧面描写

  潭中景物 特写镜头

  游鱼:动静结合

  《小石潭记》 浮身:曲折蜿蜒

  小潭源流 形象比喻

  岸势:参差不齐

  潭中气氛 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小石潭记获奖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特点,要突出学生学习提高的新内容,要明确便于落实和检测的特点来设计的。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这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一个重点是疏通文义。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教法设想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所以要不断的变换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教学辅助工具是多媒体。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质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时,引导学生对照注释及借助工具书学习,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开放式讨论。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探究阅读法,创造性阅读法。这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以学过的诗《江雪》导入,引出唐代诗人柳宗元。

  设计意图:利用已学过的柳宗元的诗导入,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从情感上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引起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2、走近柳宗元,了解背景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资料。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呈现有关柳宗元的资料。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他与韩愈、刘禹锡是同事。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找到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始的西山宴游记》《钴鉧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山水游记,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作家的生平介绍。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

  3、整体感知 走近《小石潭记》

  (1)朗读课文

  听读(扫除文字障碍)——自读——齐读

  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读出节奏,停顿正确;

  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教会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2)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全班讨论。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灌输。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标指出“凭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3)课堂检测 巩固基础(重在词义句义)(利用多媒体出示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心乐之

  4、以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无从致书以观以中有足乐者

  5、清 水尤清冽

  6、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7、 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4、与柳宗元同游

  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②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

  2)自主阅读3分钟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评价并板书明确,并对第二段重点品读,尝试背诵其中的佳句。

  设计意图: 本文是文言文游记中的佳作,作者对小石潭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究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小石潭的幽静。

  2、学做导游,介绍“小石潭”

  1)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兴致。

  2)请4——5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导游(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请几位学生)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5、品味文章,与柳宗元对话

  1、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小石潭记》称赞不已,

  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

  2)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

  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却是如此忧伤,文中的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呢?你能不能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呢?(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情,这就是寓情于景,这样就突破文章的难点。

  6、师生共同总结:

  1、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及对作者的了解,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巩固所学的知识。

  7、课外作业

  1、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2、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设计意图: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设计第二题意在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祖国优美山水的审美能力,以陶冶美好的情操。这是一道拓展性的联系题。

  附板书设计

  板书是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此板书设计将文章的写作顺序清晰地表现出来;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并较好的理解作者情感。

  发现小石潭: 闻其声 见其形

  潭中景物: 水 清(侧面描写) 写小石潭美景

  小石潭记 鱼 乐 (动静结合) 抒孤寂悲凉之情

  柳宗元 小潭源头: 形象比喻 (寓情于景)

  潭中气氛: 幽静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同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