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
1、过渡,引入第二教学环节(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你能读懂它吗?)
2、自由分组,讨论交流。(请同学们自由分组,讨论讨论你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组内交流,做好笔录。
4、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
相机出示下列语句。(或者课件或者小黑板)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师引导:明月无语,但流泻的是清幽的月光;树枝不动,但鹊儿飞起,引起枝儿摇曳;鹊儿在动,从枝上飞起,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甚至边舞边鸣。明月之夜,鹊儿没有霜满天的哀伤,它难道能关闭着歌咙?清风无言,但在夏日的夜半,徐徐拂来,令人神清气爽,觉得那是细语呢喃;蝉儿一改酷暑的喧嚣鸣叫,或许是被枝的颤动惊醒,送来几声悠长而又凉丝丝的蝉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师引导:作者行走在黄沙岭的道途之中,沐浴着清风、明月,嗅着晚风送来的稻花的清香,那种轻松与愉悦之情已经是捂也捂不住了,情感已从心湖之中溢出来,流淌出来。“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啊!”他在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师引导: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小雨沙沙送来夜的清凉。这是无声中的有声,这是不动中的悄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师引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夏夜的雨飘零而下,作者不由地加快了脚下的步伐,这也许是大雨来临之前的先兆,他是否在急着寻找一个避雨地场所呢?可是这野岭之上,哪里有人家,哪里可以找到大雨来临时的避雨的港湾?他的心里是否着急了呢?嘿,走运了溪桥,路儿忽然一转,还是那家茅店,还是那座社庙,竟都还在,竟于心焦之时出现在作者的眼前,他内心的惊喜之情跃然纸上!
5、教师小结,范读。(是啊,多美的黄沙岭,多美的夜色!我也仿佛与诗人一样走在这条熟悉的小路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设计意图:读懂词,不仅仅要让学生通过读、交流、讨论与作者建构对话的空间,而且要在这样的基础上感受、体验黄沙岭的美妙夜色,并由此感悟词人的心境,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思想启迪,得到情感熏陶。在读懂词的环节上,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新方式。]
1、提出要求:读透。(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配乐读。(感受感受词人夜行黄沙道中的场景)
3、听读。(请闭上眼睛,和着音乐,一起与诗人辛弃疾走进这美妙的夜色,听一听,你能从中听到什么?)
4、学生交流。(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所感受到的.。)
5、教师引导。(略)
6、展示。(可以是诵,可以是写,也可以是演)
师:词中尽管写的是我们常见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从这里却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唤起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尽管词人没有更多地表白,然而他笔下的一幅幅艺术画面,却流露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太平生活的珍爱。你能把词人这种喜悦与爱表现出来吗?
[设计意图:读透是古诗词学习的最高境界。它既可以引领我们去领略古诗词中所展现的无限风光,又可以使我们徜徉在这种浓浓的古诗词氛围中与时空对话。甚至是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历史,走进诗词人,走进他们的心灵。换句话说,诗词读透了,也就等同于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了。]
拓展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根据具体的词句,感受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3、指导学生掌握词的学习方法,能开展课外拓展性的阅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书籍《宋词三百首》、《课外拓展阅读》和材料《辛弃疾的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书籍《宋词三百首》)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座高峰。
宋词的代表词人中有一位豪放派的辛弃疾,我们学过他的哪一首词?
你对辛弃疾有怎样的印象?
请你快速浏览《课外拓展阅读》中对辛弃疾的简介,你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词人?
让我们带着对辛弃疾的印象来学习《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看到词牌名“西江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请你用心读好课题。
二、初读正音
自读
你认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请给大家提个醒。
三、疏通词句
你对词句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
你能连起来说说整首词的意思吗?结合介绍补充、调换等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
四、质疑解惑
学到这里,你对整首词还有什么问题?
全班讨论解疑
五、领悟意境
假如我是辛弃疾的朋友,你是辛弃疾,我想请教你几个问题:
1、你在岭上、岭下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面对这片稻田,你为什么微笑?
3、你被贬乡间,按理说应该心情愁闷,为什么在你的眼中一切这样美丽?
全班讨论
六、感情朗读
把你的感受带进词中,通过朗读传达你的感情。
齐读,指名读,范读,朗诵。
七、总结方法
走近词人—初读正音—理解语句—质疑问难—领悟意境—朗读背诵
八、拓展阅读
教师背诵辛弃疾词《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材料《辛弃疾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