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作品风格

孙小飞

2017席慕蓉作品风格

  青春只是在旅行的时候才会有光彩的。什么是读万卷书,什么又是行万里路?当你真正这样履行了的时候,当你真正的坐拥万卷书曲行万里路的时候,你便会知道,那个曾经幼稚的你其实已经远去,因为青春来了。——席慕蓉

  席慕蓉写作风格

  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席慕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来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

  席慕蓉的散文诗中表现出来,如幻似梦,似有若无,又远又近的境界。人存不存在前生?我们就不用去作科学的探讨与论断了,仅就《前缘》一文而言,诗人是借前生的存在来表达她对相悦者炽烈的爱恋。

  这爱恋曾被忽视:“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一朵。”

  这爱恋含着埋怨:“你若曾是那逃学的顽童,我必是从你袋中掉落的那颗崭新的弹珠,在路旁的草丛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这爱恋甘愿牺牲:“你若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烧着,陪伴你过一段静穆的时光。”

  三个并列的意象,均用词精美,格调清新,特别是把相悦者与自己放在不平等的地位,突出了己方的主动与猛烈,极大的增强了情感的穿透力。

  正因为如此:“今生相逢,总觉得有些前缘未了,却又很恍惚,无法仔细地去辨认,无法仔细地向你说出。”这无法分辨,无法述说之情,就起了如幻似梦,似有若无的作用。

  也因为将此生与前生交错描写,给我的感觉是又远又近,远近界限难以划分,现实与理想难以划分,心相与理析难以划分。

  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两大方面,一为对花卉的描述,二为颜色的词汇使用。在于“花”的描述上,各式各样的花都能入文,其中又以荷花与她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席慕蓉本身具有是画家的身份,在颜色的运用上,自然比较于其他作家贴切,形成她的一种特色。

  写作技法

  席慕蓉的诗作一直颇受瞩目,然而近年来,她的诗作产量减少,散文作品不断的增加,其中亦有异于诗作的特色,评论其诗作的文章颇多,其实席慕蓉的散文也有另外的风味。本文将以席慕蓉的`散文作品为范围,探讨其特色与写作技巧。其散文作品较特殊之处,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本文对此现象做一分析。另外,兼论席慕蓉的写作技巧,如颜色的搭配、问句的运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作者介绍

  席慕蓉的诗作一直颇受瞩目,其中亦有异于诗作的特色,评论其诗作的文章颇多,散文作品较特殊之处,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另外,兼席慕容,女,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

  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后随家定居台湾。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代表作品有《记忆广场》、《成长的痕迹》等。论席慕蓉的写作技巧,如颜色的搭配、问句的运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个人影响

  在台湾现代诗史中,席慕蓉是个非常特殊的案例。一出现便成了台湾诗坛的“暴发户”,创造了“软性诗”的“席慕蓉现象”。席慕容的诗集成为畅销书排行榜上的显位;作品成为大、中学校女生手中的瑰宝;名字成为报刊、电台的热门话题;席慕容本人甚至被看成是台湾“诗中的琼瑶”。这一切都成为台湾诗坛从未有过的新鲜事。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席慕容又越过海峡,在中国大陆掀起一股“席慕蓉旋风”,成为许多青年诗爱好者心目中的偶像。

  以一现代诗写作者而能跃为当代评论家笔下的“某某现象”,席慕蓉也堪称第一──虽然这群评论人在使用“席慕蓉现象”一词时,多少都带有几分批判检讨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