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修持心经的纲要

阿林

关于如何修持心经的纲要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见修行)见地功夫、思惟功夫。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果)证量功夫。

  ◎色即是空→小乘→般若将入毕竟空。

  空即是色→大乘,如幻→般若将出毕竟空。

  在证到「空即是色」时,就是证到八地菩萨了,有大神通和大作用,立即产生千百亿化身。这时,我们过去所发的一切悲愿,所相应的一切因缘,如千江有水千江月般的现起,在剎那间全部现起意生身,往来于十方三世的一切世界中现身成就,教化一切众生;而这一切因缘是在我们一心之中的,且完全看我们心中有没有愿?在我们了悟「空即是色」的时候,跟我们心愿有因有缘的所有众生,都会在心里投射出来;跟我们有因有缘的世界,都会在那里化生现起,而这个化生是意生身。如是生、如是幻、如是灭,所以说,有多少化身无法了知,只有诸佛了知。诸佛为什么能了知?因为诸佛是现观,不是思惟,所以说是「即」。这一句话,要好好思惟。

  前面所说是现行的,也就是道地上的功夫。受、想、行、识,也是如此,五蕴都是如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也。」所以说,一切身心透透彻彻,五蕴即是一,一者幻也,如也。一即是如,如即是空,所以五蕴跟空都是同一,也就是说,六根归一,通身受用。这时,六根即可互用,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即是精神和肉身,全部都是现空。

  所以《心经》,心先要断除我们对五蕴的贪着,故说「五蕴皆空」;其次,要斩除五蕴和空的时间炼锁,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这两点要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掌握,在掌握这两点之后,其实事情已经完了!但是怕大家忘记,故经典中继续扩大到整个世界,从横竖的所有观众,来使大家了解五蕴皆空的道理,所以要仔细观察。

  现在再回来与大家谈建立正见。对于我们的.色蕴,要好好观察,要以色蕴是空的正见来观察我们的身相;以我们的观行、我们的心眼观察时,我们可能会看到自己身内所有的三十六物,看到我们的肠子、血管、胃、骨头、五脏六腑……等等诸物,但这些都是空的。我们要好好观察自己的身相,不然就是在迷糊中过日,装作自己是很老实的佛教徒;其实一点都不老实,佛经的每一句话,都不肯好好的做。

  色蕴是如此,其次观察我们的受蕴。我们的耳朵收得到任何的音声,例如手掉桌子,一声「啪」的!这声音就是空。一般人会以为空不能分别,但实际上,空当然能分别!不要以为空就是无知啊!受蕴即是感受,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对外界的体受,体受这两个字是实质的,但它即是空。

  其次观察想蕴,想蕴是在体受之后所产生的各种心想以及造作,而这些也都是由缘起所生的,都是空的。然而现前就是缘起,哪有什么缘起所生?是的,但没有关系,先思惟一下;要经过思惟,我们才能相信如此是缘起所生。如果不思惟就相信的话,有二种可能:一种是大菩萨,一种是无知。而无知,也有两种:一种是真的无知,一种是信愿行的行者。这种信愿行的人,若碰到好的善知识,是他的福报大,能够修行成就。若碰到不好的善知识,则万年难出头!因此,建议大家还是要正思惟观察我们的心想。

  在想蕴之后,我们再观察行蕴。所谓行蕴就是:在形成一种心灵的意志决断,为求生的根本力量,为我们生命相继不断的强大力量。这行蕴也是因缘所生法,也是空的。

  最后再观察识蕴,从整个生命分析的结果,我们慢慢地了知:生命中能分别种种现象的力量,能够容受一切经验的,就是「识」。这五蕴中的识,或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意识,都包含后来唯识学者所发展出的第七识、第八识甚至第九意识,因为在此五蕴或六根中的识,在观行的需求中,就已经足够了,并不需要分别出来。而这识蕴亦是由缘起所成,也是空的。

  虽然这受色、受、想、行、识五蕴,在我的观行里,可能无法马上现观皆空,但是我们可以次第性的观察色、受、想、行、识,都是空的。而这五蕴是如何的空法呢?

  首先我们要思惟「色不异空」,一切色蕴都是空的;虽然色蕴都是空的,但「有因有缘世间集,无因无缘世间灭」。就是这样,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色蕴是因缘相应而生的。初期依色蕴起观行,其后正观思惟,受、想、行、识,也是如此的现空,他就是我们从外在物质的粗相观察,到心的细相观察中去思惟,都是空的;接着我们要断除色、空二者的思惟,这时顿然现起的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这当中,必须先把心放大,不再执着空性。如此,一切现前,不必观,因为观亦是空。这「即」就是在当下脱离一切时空羁绊,能观、所观的羁绊,现前就是!大家要建立的见地,就是在这里!这是心经的见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