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词家辛弃疾随笔
谈到文化,都会想到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那些深刻的思想犹如一幅幅壮丽的画卷,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走进历史的殿堂,翻开历史的画卷,蜿蜒坚固的长城正舞弄身姿,富丽堂皇的故宫正向我们招手,孔武高大的身影闪现在我们眼前。他,从逆境中汲取教训,在困境中蛰伏,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之路,他就是——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诗作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卢纶写过:“欲将轻骑还,大雪满弓刀”,杜甫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但他们都没有辛弃疾那样在刀刃剑尖上滚过的经历。孔武高大的辛弃疾生于金宋乱世,22岁时他曾拉起一支义军。军中出了叛徒,他擒叛将,将其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但世事莫测,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只剩一支羊毫软笔,他再也无法奔走沙场,血溅战袍,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笔和剑刻成的。他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给后代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千年之后的我们将之传承。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水龙吟》,辛弃疾在历代文人墨客赏景抒情之所发出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的词与其他文人深层的不同,在于他的词不是用墨写成的,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我们今天读其词,一个爱国臣子的形象涌现眼前。
辛弃疾是这样一个人: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工作狂。但,“达则成灾”,过于执著使他招来许多,有人说他独裁,犯上,所以皇帝对他时用时弃,这是他最大的悲剧。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菩萨蛮》。这是在中学课本中收录的著名的《菩萨蛮》,他的爱国精神值得后代的我们学习并传承,但凡事要有度,太过反而弄巧成拙,辛弃疾以亲身经历向我们诉说的人生经验绝不止一点点。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水调歌头》。说到辛弃疾的.笔力有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不是做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词人。
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比火还炽热的心,他有一身使不完的劲。不计较“为五斗米折腰”,不怕谗言倾盆,这就是辛弃疾。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我们就应拥有这份大气凛然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