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诗歌风格如何
徐志摩的诗歌风格是怎么样的呢?大家知道吗?下面一起来看看!
卞之琳在《徐志摩诗选?序》中说:“做人第一,做诗第二,诗成以后,却只能就诗论诗,不应以人论诗,诗以人传,历来也有这种情况。但是作为文学现象,作为艺术作品,诗本身就是一种独立存在。” 徐志摩是个复杂的诗人,其驳杂的思想感情在他的诗中都有所表现。徐志摩曾用现实手法写过一部分有社会内容的诗,如《先生!先生!》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处境;《太平景象》揭露军阀混战;《毒药》表现对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愤懑。但这些并不能代表徐志摩的艺术水平,真正构成其诗的艺术特色和风格的是他的抒情诗。
一、抒写性灵是徐诗最大的特色
徐志摩是个主张以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这些诗作真实地袒露着作者的内心世界,表现诗人那种一刻不安静的追求的`个性,从而形成其诗歌中独特的浪漫主义世界。他浪漫气质的核心是一种理想的美、自由和爱。而他对此热情、勇敢、执著的追求,正构成了其性灵中最突出的一点。比如其《山中》一诗:
“庭院是一片静,
听市谣围抱;
织成一地松影——
看当头月好!
不知今夜山中
是何等光景;
想也月,有松,
有更深的静。
我想攀附月色,
化一阵清风,
吹醒群松春醉,
去山中浮动;
吹下一针新碧,
掉在你窗前;
轻柔如同叹息,
不惊你安眠!”①(选自《猛虎集》)
融美妙的景色、美妙的想象与美妙的情思于一体,表现出相思之浓烈,而又是那样的温柔和体贴,感情真挚,表现细腻,风格明丽委婉,充分地体现了徐的艺术个性,而最能表现其性灵的诗应是《再别康桥》,诗人将对母校多年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里,溶化到一些富有个性特点的形象和想象之中,全诗把诗人浓烈、真挚、轻柔、细腻而略带飘逸的浪漫主义个性充分地显示出来,形成了物、我、情交互融合,创造出一幅柔美而极富魅力的意境。
二、对诗歌意象的苦心经营和刻意追求
这是其性灵在诗歌中能够鲜明地表现的基础,徐不但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形象,而且善于在生活中发掘诗趣,使形象与意趣相融合,从而构成较高的美学境界,形成意象的新颖与美妙。比如《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②(选自《志摩的诗》之《沙扬娜拉》第18首)
就是抓住特定情景中刹那间闪现的意趣,借助于比喻和想象,传神地写出一位日本姑娘与朋友道别时的特有神态,以水莲花的姿态这一意象来喻日本姑娘的深情、温柔和娇羞,人似花,花似人,人花浑然一体,恰如苏轼《水龙吟》中“似花还似非花”的描写,境界迷离恍惚,“不即不离”,诗中又用“甜蜜”来表现“忧愁”,突出了一种复杂的情绪,显得细腻而又微妙!
三、徐诗的音乐性强,讲究音乐美
徐诗大部分具有和谐的音节和韵律,诗字句清新,溶中西文化于一炉,并吸取民歌的精华,形成一种新抒情诗体,淋漓尽致地体现了闻一多诗歌理论上“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理论。徐诗多用脚韵,甚至行行押韵,从而使诗歌既有节奏感,又有旋律感。比如《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③(选自《翡冷翠的一夜》)
卞之琳认为:“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一、二、五行为三顿(三个音尺),三、四行为二顿,只有第二节第二行出格,多了一顿,但一、二、五押韵,从而使全诗表现出一种轻快、活泼的基调,将人生相遇比作海上的“交会”,抒发出一种略带伤感而又不教人沉重压抑的人生哲理。
同时,徐诗音律不拘一格,丰富多变,显得流畅而不单调,和谐复又自然,特别是善于运用回环复沓的诗节以及同一节内的重复,构成一种意境或加强某种气氛,这在《再别康桥》中表现十分明显。此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为六七字(间夹8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乐的波动和旋律感,“轻轻”、“悄悄”等迭字的反复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而且故意将那些热烈的情绪压在诗的内层,让人在一种行云流水中感受到作者“肝肠私火,貌美如花”的深刻感情。首节和尾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胡适在《追忆志摩》一文中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要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正是徐的这种“单纯信仰”构建了他诗歌中的“唯美主义”倾向,而“唯美主义”倾向也正是徐志摩性灵抒写在诗中的真实反映。用徐志摩《猛虎集?序》中的话说:“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的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浑成的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