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康桥生活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去剑桥走走。一方面是慕剑桥大学之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徐志摩的那首《再别康桥》。在现当代汉语中,这首诗纵然不是极品,但其流行程度,足以使其成为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作品。
我们一行抵达剑桥时,已是初冬。英国的初冬阴冷潮湿,时而愁云惨淡,时而阴风怒号,而且最不适合旅行的是,下午四点多天就黑透了。
显然,徐志摩“再别康桥”时,正是最美的夏天。君不见那些诗句里的风物,要多美,有多美:“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此景只应康桥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剑桥大学的故事不必细说,也没法细说,几百年来留下的段子实在太多了。剑桥大学一共有31个自治学院,每个学院各有千秋,短短半天肯定不可能一一走完。在这种情况下,既然慕徐志摩之名而去,徐志摩当年就读的国王学院,自然是重要的参访目标。
国王学院始建于1441年,由英国国王亨利六世建立。国王学院成立后,开始只接受伊顿公学的学生,直到1865年后,才开始接受非伊顿生源。不像现代高校按照专业设置院系,国王学院提供除教育学、兽医学等学科之外的全部课程。剑桥大学本是贵族大学,国王学院则是贵族中的贵族,2009年时剑桥的学生报纸即报道说,国王学院学生父母的收入远远高于剑桥大学其他学院学生的家庭收入。国王学院的校友中,最著名的当属经济学家凯恩斯和现代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 图灵,另外,还要诸多政要、学术泰斗及作家。对于中国人来说,国王学院最重要的校友当是徐志摩。
可惜的是,我们抵达国王学院时,因错过其开放时间,竟不得其门而入。因此,我们也没能看到国王学院里头刻着《再别康桥》的那块石头——2008年7月8日,国王学院网页上发布消息,宣称旨在纪念中国诗人徐志摩的石碑已在学院后院落成;该消息还宣告称,徐志摩1920年在国王学院读书时受济慈、雪莱等影响开始写诗,在国王学院后院写下了《再别康桥》,而诗中所提及的“金柳”,便是学院后院桥旁边的柳树。大理石的石碑上,刻着这首诗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920年10月,时年23岁的徐志摩完成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的学业后,“摆脱了哥伦比亚大博士衔的引诱,买船票过大西洋”,前往英国追随罗素,“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伏尔泰认真念一点书去。”但徐志摩到英国后,由于罗素在战时主张和平及离婚,罗素已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除名。徐志摩失望之余,先去伦敦大学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书半年,后来得缘与英国政治学家戈兹沃西·洛斯·迪金森熟识。经其建议及联络,徐志摩得以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当特别生,“随意选科旁听”。
在剑桥,徐志摩先是与夫人张幼仪及郭虞裳,在距离剑桥六英里的乡下沙士顿合租房子,1921年秋,徐志摩一个人搬到剑桥,“那年的秋季我一个人回到康桥整整有一学年,那时我才有机会接近真正的康桥生活,同时我也慢慢地‘发见’了康桥。”
那么,徐志摩的康桥生活到底怎么样呢?徐志摩自己回忆,“在康桥我忙的是散步,划船,骑自转车,抽烟,闲谈,吃五点钟茶,牛油烤饼,看闲书。” 多么惬意的生活啊!关于那段生活,徐志摩始终珍视万分,“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静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像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
康桥生活在徐志摩的人生中留下极为靓丽的印记,“但我要没有过过康桥的日子,我就不会有这样的自信。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因了这层原因,徐志摩关于康桥的文字不少。比如那篇《吸烟与文化》,最感人的一段话是这样写得,“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还有那篇《我所知道的康桥》,更是对其在剑桥的生活得记录详细备至,对康河的描述,更恍若是《再别康桥》一诗的扩展版,“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在初夏阳光渐暖时你去买一支小船,划去桥边荫下躺着念你的书或是做你的梦,槐花香在水面上飘浮,鱼群的唼喋声在你的耳边挑逗。或是在初秋的黄昏,近着新月的'寒光,望上流僻静处远去。爱热闹的少年们揣着他们的女友,在船沿上支着双双的东洋红纸灯,带着话匣子,船心里用软垫铺着,也开向无人迹处去享他们的野福——谁不爱听那水底翻的音乐在静定的河上描写梦意与春光!”
此外,徐志摩还写过一首和剑桥有关的诗,即《康桥,再会吧!》,其中有诗句:“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此去身虽万里/ 梦魂必常绕汝左右/ 任地中海疾风东指/ 我亦必纡道西回,瞻望颜色/ 归家后我母若问海外交好/ 我必首数康桥……” 只不过在新旧白话文转型时代,这首诗文笔远不及《再别康桥》洗练,没几个人记得住。
徐志摩的“康桥”究竟是康河上的一座桥还是泛指整个剑桥镇?究竟是特指的一座桥还是泛指康河上的任意一座桥?这些问题争议蛮多,也不乏好事者时不时论证一番。比如有一种说法,是说徐志摩的“康桥”是指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叹息桥”,该桥又名“失意桥”,许多考试不及格或者失恋的学生们郁闷时来这里发呆,想通了回去继续热爱生活,想不通便自沉康河,不带走这世界的一片云彩。不过,我还是倾向于认为,徐志摩的“康桥”就是“剑桥”,那个有着“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康河的柔波”的剑桥。
“轻轻地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当我站在国王学院的门口,遥想当年徐志摩也如同进进出出的学生一样,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真是各种羡慕嫉妒恨。这次剑桥之旅“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们都发下宏愿,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旧地重游。
(来源:搜狐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