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山道旁 徐志摩

李盛

在那山道旁 徐志摩

  在那山道旁 徐志摩

  在那山道旁,一天雾濛濛的朝上,

  初生的小蓝花在草丛里窥觑,

  我送别她归去,与她在此分离,

  在青草里飘拂,她的洁白的裙衣。

  我不曾开言,她亦不曾告辞,

  驻足在山道旁,我暗暗的寻思,

  “吐露你的秘密,这不是最好时机?”——

  露沾的小草花,仿佛恼我的迟疑。

  为什么迟疑,这是最后的时机,

  在这山道旁,在这雾盲的朝上?

  收集了勇气,向着她我旋转身去:——

  但是啊,为什么她这满眼凄惶了

  我咽住了我的话,低下了我的头,

  水灼与冰激在我的心胸间回荡,

  啊,我认识了我的命运,她的忧愁,——

  在这浓雾里,在这凄清的道旁!

  在那天朝上,在雾茫茫的山道旁,

  新生的小蓝花在草丛里睥睨

  我目送她远去,与她从此分离——

  在青草间飘拂,她那洁白的裙衣!

  “五四”时期的中国,各种新思潮在中国传播,人们思想得到极大的解放,那个时期人们普遍地追求民主和自由,个性解放,诅咒社会的黑暗和不平,纷纷为自己苦难的祖国寻找拯救的良药。可以说昂扬奋发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徐志摩作为一个热血爱国青年早就怀抱着“康桥理想”,要在中国种下,结出一个硕果来。徐志摩诗歌创作的“青春期”是以1925 年出版的《志摩的诗》为界限的。这期间的作品虽然写在“五四”落潮之后,但其作品却折射着“五四”的光华,回荡着“五四”时代的足音。处处可见诗人对黑暗冷酷社会的诅咒和不平,同时他高吟着爱的'歌曲,为之欢乐、痛苦。这个诗集,诗人以积极进取、明朗健康为基调的作品还是占主要地位的。

  诗人在咏叹个性解放的曲调中用他的纯真去吟唱爱情。诗人“从国外回来的时候,他是一直寻找他理想的爱情,在失败时就写下了许多如怨似诉的诗篇;成功时又凑了些活泼天真、满纸愉快的新鲜句子。”

  诗人在“青春期”创作过程中经历了离婚,初恋失败,再追求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他遭到了家庭的遗弃,社会的压力,种种艰难困苦在这位敏感的诗人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我们从他的言行和诗歌中可以看出来。

  “五四”前后知识分子争取个性解放的斗争,往往是从争取恋爱婚姻自由开始。徐志摩也是这样。他十分赞同一个外国诗人的话:“我们靠着活命的是爱情、敬仰和希望。”(演说《秋》) 在他看来,恋爱婚姻自主是他“诗化生活”,追求“追求理想主义”的一个步骤。他提出要与包办的妻子离婚。他“甘冒世之不韪”“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他认为与张幼仪离婚是“此去清风白目,自由道风景好。听身后一片声欢,争道解散了结儿,消除了烦恼!” (《笑解烦恼结(送幼仪) 》)

  离婚后徐志摩与张幼仪的感情反而好了,用普通所谓喜新厌旧是不能作解释的。这是徐志摩追求的单纯信仰,在爱情生活上的一种反映。

  但他所追求的“要在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之伴侣”。而这位伴侣———林微音,最后也竟不可得。徐志摩认识陆小曼后,与那颗同样的没有自由没有爱情的痛苦心灵迸发出热烈的火焰。但要结婚,阻力却很大,不仅家庭反对,就是社会上也不能谅解志摩。但他们偏要在荆棘丛中营造他们的安乐窝。

  《在那山道旁》透过初恋的羞怯,写出了一对青年男女如露珠的情怀,又暗示了那个破坏他们幸福的爱情,造成他们痛苦的分离的魔影。小蓝花代表着作者心中那不被自然和压力而坚强的爱情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