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文人墨客,大多与茶颇有缘分。正因如此,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茶诗。在众多的茶诗中,有这样一首“一至七言诗”别具一格,流传千古: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前岂堪夸
从这首茶诗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它所描述的茶叶形神意趣之美,也可以了解到唐代的饮茶习俗——比如,诗中的“碾”、“罗”、 “铫”、“碗”,指的是唐代的饮茶用具。这首著名“宝塔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
元稹(公元779-831年),字微之,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自此成为好友。元稹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运动,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元稹和白居易两人的友谊,至今还可从湖北宜昌的著名景点“三游洞”窥见一斑。相传在唐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白行简(白居易弟弟)、元稹三人会于当时的夷陵(今湖北宜昌),同游于该洞中并各赋诗一首,且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今天的三游洞,还有三人的塑像。
元稹的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扣人心扉,动人肺腑,被称作“元和体”。留存至今的元稹诗作有八百三十余首,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句。比如,元稹的代表作《离思五首》(其四)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语言幻美,意境朦胧:
离思五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又如,《遣悲怀》(其二)中的“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世所熟诵:
遣悲怀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和白居易作为终身诗友,两人间的诗作往来颇多。其中,在公元815年,当元稹得知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时,他写下了著名的诗篇: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我们不妨顺着这首诗名中的“江州司马”稍稍发散联想一番吧。相信大家对“江州司马”应该不会陌生,因为这很容易就联想到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而白居易写于公元816年(也即他被贬江州的第二年)的《琵琶行》中,还有这样一句与茶相关的句子,“前月浮梁买茶去”——那时的浮梁,是中国茶叶的中心。这一点,也可以从敦煌出土的手抄本唐代王敷所作的'《茶酒论》中的“浮梁歙州,万国来求”得到佐证。
顺着“浮梁歙州”,如果我们再把时间从816年往前推50年前即公元766年的唐永泰二年,那正好是祁门县成立的时间。“祁门原为歙州黟县和饶州浮梁二县地。唐永泰元年(765),方清起义,据黟县赤山镇设阊门县。永泰二年(766)划黟县赤山镇和浮梁县一部设置祁门县。合县城东北祁山、西南阊门而得名”。这个祁门县,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祁门红茶原产地祁门县。从这些文字记载中不难看出,祁门作为优质茶叶产地的历史是多么悠久。
从元稹的宝塔诗,我们还可以当时的时空为轴,上溯和下探唐代的饮茶习俗和茶业格局。
正是,诗中有茶,诗中有史。唐代是诗盛茶兴的时代。文人与茶的结合,不仅留下了文人饮茶的闲情趣话,更是因为文人文化而极大地拓展了茶文化的疆域,同时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
拓展阅读:元稹生平
元稹(zhěn)字微之,又字威明,唐代诗人。8岁丧父,母郑贤能文,亲授书传。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元稹登平判科(旧称元稹登书判拔萃科,有误),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
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为时论所非。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力量,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