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今年十一,我们全家结束了五岳之旅的最后一站——烟雨秀致的南岳衡山之后,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所吸引,决定登高岳阳楼。
进入岳阳楼风景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岳阳楼建筑模型。每个朝代的岳阳楼形制各不相同。唐代的雄浑大气,宋代的精致繁复,元、明两代的端庄厚重、清代的轻灵雅致。
经过了九曲回廊,我们终于来到了慕名以久的岳阳楼前。整座岳阳楼楼高三层,红墙黄瓦、飞檐翘角、四面透窗、雕饰精美。给人一种古朴厚重的美感。登上岳阳楼,第一层陈列的是仿品《岳阳楼记》刻文,第二层展示的是乾隆师傅张照所书真品《岳阳楼记》刻文。一般人看不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导游告诉我们:赝品足以以假乱真。但是两者之间有个明显的区别,真迹是刻在小叶紫檀木上的,小叶紫檀密度大于水,遇水则沉。仿书的材质一般,遇水会浮。张照所书的《岳阳楼记》根据行文的内容用了四种字体,都相当流畅、漂亮。第三层陈列着毛主席所书《登岳阳楼》。
站在岳阳楼上,凭栏远望,八百里洞庭尽收眼底。果然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远处的阳光洒满了湖面,像撒了一层碎金子,恰如范仲淹所述“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不知道“日星隐曜”时的洞庭湖是否真的会“阴风怒号,逐浪排空”!
在登岳阳前,我们就背熟了《岳阳楼记》。爸爸喜欢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妈妈喜欢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却喜欢其中大段大段的风景描写,多么优美的文字啊!
我喜欢岳阳楼,更喜欢《岳阳楼记》!
岳阳楼真是岳阳市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可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呢!她坐落在岳阳市岳阳楼区的怀抱中。附近有一条叫汴河街的小巷,虽然它很小,却十分细长。这条街上有许多的店铺,店主人脸上都挂着和蔼的笑容。
走进景区大门,只见一座座亭子相连却互不干扰,使我惊奇不已。亭子前,有一条小河,河中央有几座孤岛,小岛上有唐,宋,元,明,清朝兴建的岳阳楼的模型,河里有几条小鱼在自由自在地游动,水面上有几片荷叶漂浮着,映照着那粉红的荷花。过了小河,有一尊尊个性鲜明,形态各异的石像。有双手捧书的学童,有整理队形的士兵,还有骑马射箭的将军,有一尊范仲淹的石像,他坐在木椅上,拿着一支毛笔,正在挥毫写作。原来,这就是范仲淹在写著名的《岳阳楼记》时的情景啊!看到这尊尊惟妙惟肖的石像,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缓步来到现在修建的.岳阳楼,她紧靠洞庭湖畔,一共有三层,朱红的栏杆,黄色的琉璃瓦,像镰刀一样翘翘的四角。下面是长长的城墙,中间是一扇拱门,游人自下而上走进来,再顺着楼梯一层一层爬上去,每一层的墙上都写有一篇不同字体的《岳阳楼记》,这是北宋著名的作家范仲淹根据他的朋友——滕子京给他的画写的文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登上楼顶,俯瞰一望无边的洞庭湖,只见湖面船只如梭,烟波袅袅。
岳阳楼真是岳阳市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的每一根木材,每一块石砖,都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搭成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为岳阳楼做的文章《岳阳楼记》。正是这样一篇文章,是人们记住了范仲淹,同时也记住了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是我心中对岳阳楼充满了向往。
“岳阳楼”这个名字来自于李白,李白被流放至夜郎,到巫山途中遇赦,转途岳阳登上了这座楼,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做事道:”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故名“岳阳楼”
岳阳楼的记载可追溯到东汉年间,岁月如烟,岳阳楼就像一位老者,历尽沧桑,千百年后仍屹立于洞庭湖畔。
我来到了岳阳楼。岳阳楼正门上副幅醒目的对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闻名天下,岳阳楼与洞庭湖起名,可见其对岳阳楼的高度赞赏。跨入门槛,第一层的墙壁上有由几块木板拼接而成的《岳阳楼记》,字体清新飘逸, 气势磅礴,让我产生了一种敬畏。第二层的墙壁上也有《岳阳楼记》。我发现整个岳阳楼都是由木头制成,且没有一个钉子,因此楼中不能用电,就不能有电灯。
传说岳阳楼的牌匾曾经被人偷过。他蓄谋已久,请人去临摹牌匾上那三个字,竟耗了一年的时间,然后偷天换日。但是在经过洞庭湖的时候狂风大作,将小船掀翻了牌匾也掉进水中。后来人们把牌匾打捞上来,挂在了第二层,我隐约看见第二层的牌匾上有裂纹。
也许我不能写出《岳阳楼记》这样的文章,但我可以赞颂他,赞颂这岳阳楼。当我登上顶层时,扶住栏杆,抬手遥望蓝天,看飞鸟在树梢中掠过……岳阳楼是中华民族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的结晶,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