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下面是yjbys为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希望大家更好的理解这篇著作!
㈠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欲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⒈《鱼我所欲也》选自《 》一书,此书与《 》《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⒉解释加点的词。
⑴欲( ) ⑵得兼( ) ⑶于( ) ⑷苟得( )
⑸患( ) ⑹如使( ) ⑺莫( ) ⑻辟 ( )
⑼恶( ) ⑽由是( ) ⑾是( ) ⑿则( )
⒀丧( ) ⒁是故( ) ⒂耳( )
⒊本文作者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其中心论点可用四个字“ ”概括。
⒋翻译下面句子。
⑴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⑵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⑶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㈡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即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⒈解释加点的词。
⑴箪( ) ⑵豆( ) ⑶蹴( )
⑷屑( ) ⑸万钟( ) ⑹辩( )
⑺于( ) ⑻何加( ) ⑼奉( )
⑽得( ) ⑾乡( ) ⑿已( )
⒀本心( )
⒉文段可分为3层。第一层,以古代“ ”的事例进一步论证舍生取义是人所共有的本心;第二层,用“ ”与上层“ ”对照,论述见利忘义是因为失其本心;第三层,指出现在为了“ ”而忘义,得出结论是因为“失其本心”
⒊ “乡为身死而不受”的原因是 。
⒋从文中看,人们为什么会接受万钟?
答: 。
⒌翻译下面句子。
⑴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⑶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本心。
㈢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欲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即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本心。
⒈解释加点的词。
⑴呼尔而与之( )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⑶乡为身死而不受( ) ⑷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⑸所欲有甚于生者( ) ⑹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⑺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 ⑻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⑼所恶有甚于死者( ) ⑽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
⒉解释下面的通假字。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⑶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 )
⒊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这是为什么?
答:
⒋本段作者的观点是:“ ”。开头提出观点后,接着从 、 (填内容要点)两个方面加以论述,从而得出的结论是“ ”。
⒌运用比喻论证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以“ ”比喻生与义,并指出“所欲有甚于生者”就是 ,“所恶有甚于死者”就是 。
⒍对比也是本文的主要特色,文中“ ”和“ ”对举,“ ”和“ ”对举,“ ”和“ ”比较,“ ”和“ ”比较,突出了所要说明的问题。
⒎本文主要论述“ ”的重要性,第一段通过比喻引出中心论点,正面论述 是人的本心;第二段从反面论述 是“失本心”,从而阐明“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持本心的道理。
⒏人生面临着各种选择,学过本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
⒐翻译下边句子。
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⑶故患有所不辟也。
⑷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⒑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⑴
⑵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人物 言或行
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鱼我所欲也》阅读训练题答案
㈠⒈《孟子》;《论语》 ⒉略 ⒊舍生取义 ⒋略
㈡⒈略 ⒉“不受嗟来之食”;万钟;一箪食,一豆羹;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⒊舍生取义 ⒋为了华美的住宅、妻妾的侍奉及所认识的穷人的感激。⒌略
㈢⒈略⒉略⒊这是因为失掉了本心(即见利忘义)。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与死、义与利;见利忘义是失其本心。 ⒌鱼与熊掌;义;不义。 ⒍鱼;熊掌;生;死;义;利;古;今 ⒎舍生取义;舍生取义;见利忘义;义;生⒏略⒐略⒑略
《鱼我所欲也》片段与比较阅读题训练(含答案)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问题。(13分)2008益阳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 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
C. 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3分)
答: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问题。滕州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别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下面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二者不可得兼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人物 言或行
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参考答案】
一、
1. D
2. C
3. B
4.(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2)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5.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二、
1、2分) ①祸患灾难; ②同“避”,躲避
2.(2分)C
3.(4分)①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傲苟且偷生的事。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4.(人物1分,言或行2分,共3分)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5.(3分)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三、
1、(2分)(1)通“避”,躲避。(1分) (2)眼泪。(1分)
2、(4分)(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2分)
3、(4分)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 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分)
4、(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
5、(4分)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2分)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