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与孔子见齐景公比较阅读答案

张东东

鱼我所欲也与孔子见齐景公比较阅读答案1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乏:贫苦,缺乏)

  C.孔子辞不受 (辞:推辞)

  D.入谓弟子曰 (谓:认为)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行道之人弗受 录毕,走送之

  B.万钟于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太医以王命聚之

  D.辞而行 思而不学则怠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13.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答案:

  10.D(谓:告诉,对……说)

  11.B(介词,对,对于)

  12.D(却不了解知识分子的内心需求)

  13.(1)原先为了义宁愿牺牲(失去)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二接受了。(“乡”“受”翻译正确个1分,大意1分)

  (2)我听说君子按照功劳的大小来接受俸禄。(“闻”“当”翻译正确个1分,大意1分)

鱼我所欲也与孔子见齐景公比较阅读答案2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

  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⑵景公致廪丘( )

  ⑶孔子辞不受( ) ⑷今说景公( )

  11.下列句子中“而” 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

  A.日出而林霏开 B.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C.黑质而白章 D.君将哀而生之乎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分)

  ⑵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2分)

  ⑶其不知丘也亦甚矣。(2分)

  13. 如果我们想要充实【甲】文的内容,使论证更有力,你认为【乙】段文字可以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0.(4分)⑴(有)什么益处。⑵给、赠给。⑶推辞,拒绝。⑷游说,说服

  11.(3分)B

  12.(6分)

  ⑴(2分)先前(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宫室的美丽接受了(万钟俸禄)。

  ⑵(2分)我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

  ⑶(2分)他也太不了解我了。

  13.(3分)可以(1分),因为它可以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证“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一观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