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再别康桥》课堂实录及点评

王明刚

公开课《再别康桥》课堂实录及点评

  过程:

  师:刚才张文质老师已经对我进行了一个全面的介绍,那我也来介绍一下他大家都知道,张文质老师是著名的教育学者,但是很多人还不知道,他还是一个诗人,这一点让我很自卑,因为我不是诗人不过我们可以来学习一下前人所写的优秀的篇章这些篇章经过岁月时间的淘洗,穿过时间和空间用文字的方式来到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共同的心中最珍贵的感情刚才张先生也已经帮我们介绍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请大家打开我们的资料。

  我想这首诗很多同学不是太陌生,有没有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首诗以及作者徐志摩呢?

  今天大家其实很累,八点钟大家就来了,坐在这里等一坐就是半个小时按照曹刿的理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可是我看我们同学的状态却还是很好,没有竭可能大家有些紧张,其实我也是,那这样,请咱们班长来说一下?

  生:我对徐志摩的了解是,上学期我们曾经读过他的诗,也就是这首《再别康桥》,老师说他去过英国留学,是剑桥大学毕业的,所以他对那里的一些建筑十分喜欢,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诗人,比如这首《再别康桥》就很美,很有音韵美感

  师:说得真好,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没有没关系其实很多同学以前可能已经通过这种或者那种方式接触过这首诗了那么我们先一起来把这首诗没有感情地读一下,要读出什么效果呢?就读出“对不起,您的手机已经欠费停机”这样的效果

  学生集体朗读

  师:我怎么觉得还是有点感情呢?特别是大家读一首一尾的时候,轻轻的,悄悄的,很多同学很有感觉啊看来要把这首诗读得铁石心肠没心没肺是很难的事情啊

  那么我想再请一位或者两位同学自告奋勇再来读一下?有没有人愿意呢?(学生没有反应)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沉默是今天的铜陵啊呵呵!

  (两个女生举手)

  师:很好,那么请这两位同学来朗读

  (学生朗读)

  师:谢谢两位同学我刚才已经说了,读这首诗要不带一点感情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刚才我有另一种感觉,从昨天到铜陵我们已经听了两节课了,昨天张老师说,铜陵的孩子普通话特别好,的确,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大家的普通话都很标准清晰悦耳,我做老师的听着都是一种享受

  刚才我们是不带感情读,现在呢,我们开始带着感情读,为了配合气氛,老师将选一首音乐,我们一起配乐朗诵

  (教师播放重金属摇滚《Over The Hill And Far Away》,学生在狐疑中开始迟疑地朗读)

  师:刚才有人在笑,不过我们的孩子很乖,乖到仍然认真地读下去不过我想问问笑的同学,他们为什么笑

  生:这首歌与这首诗的情调不太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呢?

  生:这首诗比较悲凉,这首歌很有激情

  师: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歌吗?这是瑞典一个重金属摇滚乐队NightWish(夜愿)的Over The Hill And Far Away,翻译过来就是高山的彼端,是一首节奏强烈的重金属摇滚刚才这位同学说这首诗和这首歌的气氛不搭调,有同学赞同或者补充她的说法吗?

  生:我赞同她的说法,因为这首诗读起来感觉是很安静的,而摇滚乐十分奔放,所以读起来气氛很不搭调

  师:那为什么你说这首诗读起来感觉到安静呢?

  生:首先诗歌内容,开头是轻轻的,结尾也是悄悄的,可以感觉到宁静的心境;其次读起来十分押韵,感觉十分的安静

  师:那么在诗歌中间有没有其他的让我们感觉到安静的东西呢?

  生:有,比如第四段说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既然是梦就应该是宁静的感觉

  师:哦,做梦的时候听摇滚可能会把人吓得跳起来那就成午夜凶铃了谢谢还有补充吗?刚才同学说首尾两节给人感觉是安静的,现在我们再一起把这两节读一下

  (学生朗读)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说是轻轻地走了呢?我们换个词行不行?我给大家讲一下,二十年前,当我大学毕业的时候,领到了该领的东西,收拾好行李,然后大吼一声“我终于自由啦!”然后就跑了,那么我们能用轻轻的悄悄的来表述我当时的行动吗?

  生:不能

  师:可是徐志摩为什么是这样呢?如果大家暂时还没有答案,那么我们再选一首曲子,咱们看看这次能不能搭调

  (播放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师:有愿意读的吗?愿意读的举手?

  (无人举手)

  师:那不愿意读的举手

  (全体举手)

  师: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

  生:贝多芬《命运》

  师:对,这是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命运》,这首曲子听到之后感觉是什么?

  生:很亢奋激动

  生::奔放

  生:激动人心

  师:据说贝多芬在这首交响曲的扉页上写着:“我一定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他使我屈服”这首曲子也成为世界上所有与命运搏斗的人们的战歌不过这首曲子虽然是很好的曲子,但是用在这个地方合适吗?

  刚才大家都表示“罢读”,我就请大家来说一下不读的原因

  生:我读不出来

  师:为什么读不出来?

  生:完全不合调

  师:那你觉得适合的调子应该是怎样的?

  生:应该是柔和的

  师:为什么是柔和的?诗歌里面有反映吗?

  生:有,比如“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条水草”,这就感觉到很柔和

  师:哦,甘愿做一条水草而不是做一条鲨鱼

  生:还有第二段金柳,艳波,荡漾感觉都很柔和

  师:很好,谢谢说到这个地方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就是柳树这个意向大家在以前见过吗?

  生: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生:《送元二使安西》中“客舍青青柳色新”还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的《咏柳》

  师:还有吗?

  生:“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师:哦,刘禹锡的《竹枝词》,谢谢!

  师:在中国古诗词中柳树的意象有一种特殊的含义,有同学知道吗?

  生:送别,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师:因为柳树的柳字与留同音,所以古人将之代指离别,因此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在很多诗歌中柳树也就成了留下、离别的代名词很有趣的是徐志摩在这艘新诗里面也用了柳树的意象而且里面说的是金柳,为什么呢?

  生:因为有夕阳

  师:是的,而且作者把她比作一个美丽羞涩的新娘如此温婉美丽的意象,用这首曲子似乎的确不大适合我们已经否决了两首曲子了,再来一首

  (播放广东音乐《步步高》)

  师:听着耳熟吗?听过没有?

  生:听过

  师:在哪里听过?

  生:春晚

  师:对,这是广东音乐《步步高》,每年春晚的时候大家都会听到,是一首欢快喜悦的曲子那么用这首曲子来配这首诗可以吗?认为可以的同学举手?

  (无人举手)

  师:认为不可以的举手

  (大多数学生举手)

  师:为什么不可以呢?

  生:因为这首曲子感觉是非常欢快明朗的,但是《再别康桥》这首诗给我们的感觉却是悲伤的

  师:你哪里看到有悲伤呢?

  生:但我不能放歌

  师:为什么不能放歌?

  生:因为后面说夏虫也为我沉默

  师:其实我们可以想一下,人在什么时候才放歌呢?这个词见过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大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里面就有放歌这个词,大家能背吗?跟着我一起来背一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那么这里杜甫为什么要放歌?因为他听到一个好消息,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于是战事有可能平息,他一家有可能回到家乡于是老杜先生十分高兴,拿酒来!白日放歌须纵酒!徐志摩再次离别康桥的时候显然不是这样高兴的,因此他想放歌,却又不能放歌还有其他同学找到这首诗表现出忧伤的吗?

  生:从意境上说,这首诗是徐志摩离开剑桥时候写的,表现出的是他对这里的留恋,所以从感情上说,这时候徐志摩是不可能那样高兴的

  师:这首诗整个的基调除了刚才我们说的安静之外,其实还有这种依依不舍的忧伤所以我们刚才选的三首曲子,第一首太激烈,第二首太严峻,第三首又太欢快那我不知道怎么办了,我来请我们班上的两位音乐家出一下主意,如果是你们你们会配什么音乐?

  生:应该配很抒情的音乐

  师:比如?

  生:还没想好

  师:没关系,我们问问其他同学

  生:我觉得可以配《绿岛小夜曲》

  师:哦,不错,不过我电脑里面没有,这是台湾的一首曲子

  生:《二泉映月》(听众有骚动)

  师:有同学似乎有不同意见?

  生:《二泉映月》太悲伤了

  师:哦,太悲伤了这首曲子是老艺人阿炳回顾自己坎坷凄凉的一生写的曲子,阿炳双目失明身体残疾穷困潦倒,最后贫病交加而死这首曲子是当时一个音乐家赶在他去世之前录制的,如果不是这位音乐家,我们就无法听到这首伟大的曲子,阿炳也就无法为我们所知所以这首曲子的确悲凉了一些这首曲子的基调是悲伤的吗?如果不是,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更准确的词来形容?

  生:忧伤

  师:对,淡淡的忧伤,淡淡的忧郁,这就是这首诗的基调刚才几位同学给我推荐了几首曲子,可惜我电脑里面没有,我现在给大家介绍另一首曲子,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给妈妈的信》,我们一起来读第一段大家齐读,2、4段由男生读,35段由女生读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喜欢这首诗的.女生要多一些,但是会背这首诗的男生要多一些,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男生会背了之后好去骗女孩子,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

  (学生配乐朗读)

  师:我建议我们给自己来一点掌声,非常好,谢谢大家!

  事实上这不是一首太适合这么多人一起朗读的诗这其实是一首很个人的诗,他讲出的是一个人心底最深层的那些情感、留恋与回溯这种感觉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有过,但是我们也许会奇怪,什么地方会让徐志摩这么魂牵梦绕?如此深入内心、骨髓?

  徐志摩在20年左右在剑桥求学,之后在22年回国,而这首诗是他在28年母校,故地重游之后写的所以称之为《再别康桥》我们可能会想一个问题,既然是再别康桥,那么有没有初别康桥呢?事实上,徐志摩在第一次离别康桥的时候,的确还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叫《康桥再会吧!》原诗很长,我这里给大家选取了开头一小段,大概占全诗五分之一左右(出示PPT)

  我们一起把这首诗的这个部分一起读一下

  (学生朗读)

  师:现在我们来把这段诗和《再别康桥》做一个对比,大家觉得在形式上两首诗有不同之处吗?

  生:首先是形式上的,《再别康桥》分成六个小节,每个小节是四行,而《康桥再会吧》显得是挤在一起的其次读起来《再别康桥》读起来非常押韵,而《康桥再会吧》不是很押韵;《再别康桥》字数上差不多,很整齐,而《康桥再会吧》字数上不一样

  师:你说的很好谢谢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你说《再别康桥》是押韵的,而《康桥再会吧》不押韵,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真的是不押韵吗?找找它有没有押韵的词呢?

  生:有,去,绪,秋,洲,意,里

  师:是的,而且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首诗也是换韵,隔句押韵谢谢,你说得很好,其实这两首诗的异同体现的也是新月派诗人的一个诗歌主张,也就是诗歌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音乐美就是说诗歌应该押韵,朗朗上口;绘画美则是指诗歌选用的意象已经富有色彩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再别康桥》那些词语是有色彩的呢?有什么色彩?

  生:青荇,金柳,星辉,斑斓,彩虹,

  师:这两首诗都是讲离开康桥的,那么大家喜欢哪一首?

  (绝大多数喜欢《再别康桥》,一个同学喜欢《康桥再会吧》)

  师:这位同学说喜欢《康桥再会吧》,你能说下为什么吗?

  生:因为这首诗充满了希望,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充满了年轻人的豪气

  师:这位同学十分敏感,他发现了这两首诗很重要的不同至于这两首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我们在这节课上不探讨,下去之后大家可以去找一些资料,看看在剑桥,徐志摩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可能大多数人包括我都更喜欢《再别康桥》,因为他点出了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最普遍最深沉的感情我刚才说到我大学毕业的时候,领到该领的东西,收拾好行李,大吼一声“我终于自由了”,就扬长而去后来过了两年再回到校园的时候,忽然发觉感觉就不一样了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突然感觉这个学校、操场、宿舍、食堂,曾经都是我的,现在一切都不属于我了但是好像我又永远属于他就如徐志摩所说的,在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条水草

  我记得我刚工作没多久,就听到两首歌,一首是《同桌的你》,一首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后面一首当时特别有同感: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无声无息的你,

  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

  如今再没人问起

  分给我烟抽的兄弟,

  分给我快乐的往昔

  你曾经提起的那个女孩,

  是否送了你她的发带……

  这时候我们才知道,诗人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生命!能够把这些最平常最常见但是又最难以形容的感觉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不管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还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或者是“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都能在那个时间,透过所有障碍,直击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成为我们后来所有有这样相同经历的人的代言人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很遗憾我不是一个诗人,我们同学也没必要都成为诗人,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有一颗诗意的心,一双诗人的眼睛,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诗意的生命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十分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