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翻译

张东东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翻译

  《赋得自君之出矣》是唐代宰相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描写了丈夫远行的妻子在家中的孤单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翻译

  丈夫离家远行而未归,妻子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织机变得残破无比,却没有人修理;女主人日日夜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好像那团团圆月,在逐渐减弱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

  赏析

  《赋得自君之出矣》是唐代宰相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丈夫远行的妻子在家中的孤单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良人离家远行而未归,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良人离家有多久,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思:首先,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平静。

  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古诗十九首中,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行行重行行》)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写得相当具体突出,而在这里,诗人用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夜夜减清辉”,写得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比喻美妙贴切,想象新颖独特,使整首诗显得清新可爱,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阅读训练

  1、“不复理残机”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2分)

  2、诗的三、四句描写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2分)

  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织机残破,说明丈夫离家已久,君去机残,描绘了一种落寞冷清的氛围。(2分,意对即给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思妇的思念比作那团团圆月,这圆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从而使思妇的`这份思念之情表达得含蓄婉转,真挚动人,也使本诗显得清新可爱。(2分,修辞1分,情感1分,意对即可)

  3、通过“残机”“满月”等意象,塑造了一位丈夫久出未归,百无聊赖、无心劳作、日见憔悴的思妇形象。(意对即可)

  4、比喻。因为日夜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一天天的减弱它的清辉,变成了残月。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真挚动人,美感鲜明。(意对即可)

  作者简介:

  张九龄 (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武则天时中进士,后任右拾遗。玄宗时吏部选拔人才,曾由他和赵冬曦评定等第。积官至岭南道按察使。为张说所重,说死,以秘书少监代领集贤院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为中书令,监修国史。任相期间,有直谏之风。曾建议不循资格用人。复置十道采访使,于河南屯田种稻等。又曾主张治裁安禄山败军之罪,以抑其骄横。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诗文著称于时,有著作《曲江集》。

  张九龄为相贤明正直,不避利害,敢于谏诤,推行一系列利国安民的措施:如主张君王应以民为本,扶持农桑,反对穷兵黩武;选官应举贤任能,反对浮名虚才、名实不副;他注意到地方官的重要,主张凡是没有担任过地方官的,不得担任侍郎、列卿等京官要职;提出恢复府兵制,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权,并觉察到安禄山的狼子野心,提请唐玄宗处置。可惜当时的玄宗耽于逸乐享受,不辨奸邪。由于张九龄“小必谏,大必诤”,不惜犯雷霆之威,与馋党抗行、刚正不阿,在一群奸人的诋毁下,于开元二十四年被罢相,李林甫把持了朝政,这成为唐代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后来玄宗被安禄山逼得逃到蜀中避难,想起张九龄之言慨叹万千,遂遣使到其家致祭,抚恤家人。

  张九龄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很多人都向他献过诗,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张九龄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尤其是他的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清人王士□认为,唐五言古诗“夺魏、晋之风骨,变梁、陈之俳优,陈伯玉(子昂)之力最大,曲江公继之,太白又继之”(《古诗选·凡例》)。沈德潜也说,五言古诗“陈伯玉力扫俳优,仰追曩哲”,“张曲江、李供奉(白)继起”,“唐体中能复古者,以三家为最。”(《说诗□语》)他们都是把他和略早的陈子昂、稍后的李白联系起来,作为开一代诗风的人物而加以评价的。他的五言古诗代表作有《感遇》12首、《杂诗》5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