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故居在哪里

张东东

张九龄故居在哪里

  张九龄的故居位于广东始兴县隘子镇石头塘村,在这个默默无名的小山村里,却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宰相,唐代开元名相张九龄。

  张九龄世称“张曲江”,他的故乡在韶州曲江。为何他的故居会在始兴县呢?据说,张九龄的母亲孕满十月尚未分娩。家人就觉得很奇怪,找来一位老先生看病。那人见过张九龄的母亲后说:此儿非同小可,始兴的地方太小了,容不下他。他换个大点的地方才能生下来。于是,他的父亲就只好迁家到了韶州。但在始兴县的民间,仍流传着许多关于张九龄的传说和故事。

  张九龄的曾祖父是岭南张氏的开山始祖。据说在岭南,有成千上百的张氏宗祠,而张九龄故居的宗祠是在岭南建得最早的一座。目前,张九龄故居遗迹仅存张氏宗祠、张文献公祠等遗迹。宗祠内设有张九龄和他迁居祖宏愈公等人的牌位。而张文献公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宰相,在清康熙年间所建。据说初建于湖湾桂山岗左上方山麓,后迁到旗岗寨山麓。

  2010年,张九龄文化研究会和张九龄的后裔、张氏宗亲等募资270余万对张九龄故居的宗祠进行修复工作。修复工作主要依据原建筑风格和格局进行,历时两年完工,先占地面积已达到2000多平米。

  张九龄有“岭南第一相”的美誉,他在任期间不畏权贵,敢于恶势力作斗争,而正是他的这种高尚品质,才会被人们纪念至今。而他的故居,在修葺后也如他的精神一般,将永远屹立在中国南海。

  张九龄被称为张曲江的'原因

  张九龄之所以被成为张曲江,最主要的一个是,他是韶州曲江人。古代人有个以籍贯来命名人的**惯。比如,宋代的米芾,祖籍山西,迁居襄阳,因此后世人称之为“米襄阳”。比如,明代的王守仁,在会稽上阳明洞宿居了一段日子,因此就自命为阳明。所以,张九龄被称为张曲江,主要还是后人以他的家乡来命名他了。

  早在张九龄担任宰相的时候,他见到安禄山时,就直接断言此人狼子野心,他日必定祸乱幽州。他就向皇上请示,趁这个机会诛杀安禄山。然后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并不相信他,没有同意他的意见,反而在日后愈发重用安禄山。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骑兵,兵锋直逼唐朝的首都长安。惊惶之下,唐玄宗只好一个劲的往四川方向逃跑。在途中,他忽然想到了张九龄曾经劝告他诛杀安禄山的事情,后悔不已,写下了一副对联:蜀道铃声,此际念公真晚矣;曲江风度,他日卜相孰如之。已表示自己的悔意和对张九龄的纪念。同时派人到已经在开元二十八年就已经死去的张九龄在曲江的墓前去扫墓,并追赠其为司徒。正是由于唐玄宗的这段对联和张九龄的远见卓识,也成了他被成为张曲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他没有受小人的诬陷而被罢相,或许他可以像姚崇、宋璟那样,延续开元盛世的辉煌,但正是有了这些许遗憾,所以人们才越发怀念他。

  唐代伟大的政治家、诗人张九龄在与当时的大**臣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失败,遭到诽谤排挤后被罢相,遭贬荆州长史,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千古名作《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

  这是一首作者对着明月思念远方家乡亲人的诗。该诗的第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已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此句起笔意境雄伟,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营造了一种辽阔广大的海上景象。而“天涯共此时”的意思是,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在这个时候也应该和我一样,在遥望着这样一轮明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

  第二句紧接上句,以“怨”和“竟夕”两个词表达出诗人的思念程度的深度和长度,这种思念通宵达旦,至深至切。

  后两句把诗人彻夜难眠的画面形象地表达出来,他熄灭了灯,发现室内还是被月光洒满,披上衣服走出室外散步,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衫。想把着皎洁的月光掬满在手心送给亲人,在月光又怎么能被他捧起来呢?还是回到床上睡觉,这样可以在梦中可以梦见和亲人团聚的美好时刻。这两句在形式上深化了作者“思远”这个主题,形象鲜活,感人至深。

  此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被贬之后所作,但通篇没有让人感受到作者遇到挫折时的伤感和落寞,反而在格调上,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拓展阅读:张九龄简介

  翻开《唐诗三百首》,第一位诗人,是张九龄,这使那些即使是“杀书头”(恩师屈守元先生戏称那些看书只看前面一点,从来不看完为“杀书头”)的人,也一下子就知道了张九龄的名字。

  其实张九龄是唐玄宗时候的名相,他的前辈张说,就曾经向唐玄宗推荐过他,说他学识渊博,堪为顾问。“安史之乱”之前,他就曾经提醒过唐玄宗:“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可惜唐玄宗没有听从他的意见。他做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后来虽然因李林甫的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但唐玄宗对他的印象一直是很好的。他死了以后,唐玄宗起用新人,都要问一句:“风度能若九龄乎?”

  张九龄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为当世名臣,他不以诗名世,但诗却写得很好。连大诗人杜甫都很佩服的,说他的诗“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饶有余味。他的诗,《全唐诗》收录三卷,应制之作占了不小的比例。他的诗,以感遇咏怀和一些山水咏物诗最为人称道。比如《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首《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其实这首诗并不是张九龄最好、传诵最广的诗。他传诵最广的诗,是那首《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直到今天,在许多中秋庆典或晚会上,出现得最多的两句话,还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和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