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革对灵王》文言文赏析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①。
右尹子革夕,王见之②。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③。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④。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⑤。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⑥。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
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⑦。诸侯其畏我乎?”
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槭柲,敢请命⑧。”王入视之。
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⑨?”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⑩。”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11}。”
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12}。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13}。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王曰:“子能乎?”
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14}’”
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15}。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注释】
①雨雪:下雪。秦复陶:秦国出产的御寒羽绒服。翠被:翠羽装饰的披风。豹舄(xi):豹子皮面料的鞋子。仆:太仆,官名。
②夕:暮见国君为“夕”。
③事:侍奉。四国:齐、卫、晋、鲁。
④辟:同“僻”。筚路:柴车。蓝缕:破衣。处:居住。
⑤桃弧:桃木弓。棘矢:棘木箭。共:同“供”。
⑥赖:利。不我与:不还给我们。
⑦远我:疏远楚国。不羹(láng):国名。赋:交纳的兵赋(车马)。
⑧剥:刻。圭:上锐下方的玉,此指玉。槭(qī)柲(bì):斧头柄。敢请命:冒昧请求下令。
⑨如响:附和如同回声相应。其若之何:将怎么办。
⑩摩厉:同“磨砺”。须:等待。吾刃将斩:比喻自己的言语如利刃,将直刺王。
{11}《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皆古书名,早已佚失。
{12}肆:放纵。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是说周穆王将来一定要在天下留下自己的`车辙马迹,即无处不到的意思。
{13}祭(zhài)公谋父:周穆王卿士,周公之子祭伯的后代,以邑为氏,父是名字。《祈招》:逸诗名。祗宫:穆王在南郑(今陕西华县北)的别宫。
{14}愔愔(yīn):安详谦和的样子。德音:好话。度:法,指行为准则。式:语气助词。如玉、如金:以金玉比美德。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此句意为使用民力要反复权衡,就像吃一样,不要有过分醉饱的贪心。
{15}揖:拱手。馈:进餐。克:克制,指抑制贪欲。及于难:遭到祸患,鲁昭公十三(前529年),因公子比等叛乱,灵王被迫自缢。
【鉴赏】
历史上的楚灵王是靠勒死前任国王而自立为王的,他在位期间,毫不爱惜民力,对内残酷搜刮镇压,对外东征西讨,专横跋扈,暴戾恣睢,野心勃勃,最终因树敌过多而众叛亲离,落得个自缢身亡的悲惨下场。其一生通过本文可略见一斑。
楚灵王继位后,楚在晋楚争霸中渐占上风,晋国由于内部纷争已无力与之抗争,楚实际上已经独霸中原,这更助长了灵王的野心,甚至妄想代周而立。他先是提出向周索取传国宝鼎,然后又要向郑国索取土地,最后又想以武力屈服诸侯,其不可一世、骄纵狂妄以及欲称霸诸侯的野心,昭然若揭。
作为答复,子革对灵王的狂想先是唯唯诺诺,虚与周旋,表面上看似顺应了灵王的心理,实则暗藏深意,恭顺的言辞中颇含讽谏之意,最后借用祭公谋父劝谏周穆王的历史事例去唤醒楚灵王,如此可使灵王听起来既不刺耳,又易接受,足见子革的良苦用心。可惜灵王陷溺已深,依然故我,终因不能克制自己而在劫难逃、以惨剧收场。
本文可谓记载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文章善于辞令之美,楚灵王的言行语气,一一将其得意忘形、贪求无厌、野心勃勃之情态展露无遗;而子革的劝谏,或虚与周旋、冷嘲热讽,或严词谴责、正言相告,皆神形毕现而富于启发性。两相对比,爱憎褒贬,显而易见,更不用说末尾还引用孔子的评论来进一步卒章显志了!
【妙评】
楚子一番矜张语,子革绝不置辩,一味将顺,固有深意。至后闲闲唤醒,若不相蒙者,既不忤听,又得易入,此其所以为善谏欤?惜哉灵王能听而不能克,以终及于难也。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二